山芝麻的功效作用與禁忌

來源:酷知科普網 1.28W

【功效】有小毒。清熱解毒,止咳。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禁忌】孕婦及體弱者忌服。

山芝麻的功效作用與禁忌

基本資訊

(01)小灌木,高達1米;小枝被灰綠色短柔毛。葉狹長圓形或條狀披針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上面無毛或幾無毛,下面被灰白色或淡黃色星狀茸毛。聚傘花序有花2至數朵;萼被星狀短柔毛,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片,淡紅色或紫紅色,基部有2個耳狀附屬體;雄蕊10枚;退化雄蕊5枚,淺型,甚短。蒴果卵狀長圓形,密被星狀毛及混生長茸毛。

(02)【英文名】 Radix Helicteris Angustifoliae

(03)【藥用部位】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L.的根。

(04)【採收加工】 全年採收,以夏、秋採者為佳。挖取根部,抖淨泥沙,除去鬚根,斬成短段,晒乾。

(05)【藥材性狀】 圓柱形,略扭曲,根頭部常帶有結節狀的莖枝殘基;商品多已斬成2~3釐米長的段塊。表面灰黃色、灰褐色或灰黑棕色,偶見堅韌的側根或突起的側根痕;栓皮粗糙,有縱向或斜向裂紋;老根栓皮呈層狀,易剝離,剝離後顏色較深。質堅硬,斷面皮部略厚,暗灰黃色或暗棕色,強纖維性,易與木質部剝離,並呈撕裂的麻皮狀;木質部黃白色,具細密的放射狀紋理。氣微香,味苦、微澀。

(06)【臨床應用】 用量15~30克,鮮品30~60克,煎服;外用適量,以鮮品搗敷或幹品研末調敷。用治感冒高燒、扁桃體炎、咽喉炎、腮腺炎、麻疹、咳嗽和瘧疾;外用治毒蛇咬傷、外傷出血、痔瘡、癰腫疔瘡。本品有小毒,內服量不宜過大。中毒時有噁心、腹瀉、頭暈等反應。

山芝麻的功效

(01)辛微苦,涼。

(02)《嶺南採藥錄》:味苦,性涼。

(03)《福建民間草藥》:甘,寒,無毒。

(04)《南寧市藥物志》:辛微苦,涼。

(05)解表清熱,消腫解毒。治感冒發熱、頭痛,口渴,痄腮,麻疹,痢疾,腸炎,癰腫,瘰癧,瘡毒,溼疹,痔瘡。

(06)《生草藥性備要》:根:治瘡,去毒,止血,埋口;又能開大腸,食多大便必快。

(07)《廣州植物誌》:葉:搗爛敷患處,治瘡毒。

(08)《福建民間草藥》:去瘀生新,消癰解毒。

(09)《南寧市藥物志》:解表清熱,治痧氣,熱性感冒,毒瘡。

(10)《泉州本草》:清熱止渴,祛痰止咳。治肺病,瘰癧。

(11)解表清熱

(12)山芝麻味辛微苦性涼,辛能宣散解表,寒能清熱,故可用治感冒發熱,咳嗽,麻疹等。如《泉州本草》目:“清熱止渴,祛痰止咳。治肺病……。”

(13)解毒消腫

(14)山芝麻味辛苦,辛能發散,:苦能瀉火解毒,毒祛腫消。用治癰腫瘡毒等。如《生草藥性備要》曰: “根:治瘡,去毒,止血,埋口;又能開大腸,食多大便必快。”

(15)祛風除溼

(16)山芝麻味辛苦,性涼,辛散祛風,苦能燥溼,涼可清熱,臨床用治溼疹及風毒流注最宜。

山芝麻的作用

(01)抗菌

(02)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殺菌作用,對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03)降壓

(04)山芝麻用於高血壓病人有降壓作用

(05)治痔瘡

(06)用於痔瘡患者有一定功效。

(07)治療高血壓病

(08)以幹根1兩作煎劑或流浸膏沖服,一般每日1劑,個別病例日服2劑或半劑,2次分服。

(09)治療18例,其中屬於I期1例,Ⅱ期4例,Ⅲ期13例;服藥最短者7天,最長者70天,平均34.3天。

(10)治療結果,按北京阜外醫院規定估計標準,顯效5例,有效4例,輕效2例,無效7例。

(11)其中Ⅲ期者顯效4例,有效2例,輕效1例。

(12)症狀的改善,似以心悸、失眠、面紅、夜間多尿、頭暈等較為顯著。

(13)8例在治療前後作了血清膽甾醇檢查,其中6例阼低,2例不變,服藥期間心、腎、血液等未見嚴重毒性表觀,僅少數出現腹瀉、腹痛、頭痛、噁心、嘔吐、多汗、眼皮震顫、四肢麻感等副作用,但無影響治療的情況。

(14)治療痔瘡

(15)取山芝麻根8斤,芭蕉葉(燒灰存性)1斤,石灰乳(即濃石灰液)1斤,製成澄清透明注射液供區域性注射。

(16)注射方法:肛門常規消毒,普魯卡因局麻,用止血彎鉗固定痔根部,然後從痔頂緩慢注入藥液0.3~0.6毫升,俟痔核變灰黑色後約15分鐘,去鉗,用新潔爾滅沖洗,塞入凡士林紗布,覆蓋固定。

(17)治療215例,1例無效,其餘均於治療後3~5天痔核枯落,10天左右癒合。

(18)凡有嚴重的腎臟病、迴圈系統疾病、活動期肺結核及孕婦,均忌用。

(19)對肛門部有急性感染者以及痔核正在發炎出血者,須待炎症消退後方可注射。

(20)每次注射最多不超過兩個痔核,第2次需間隔半月左右。

(21)此外,注射時還需注意保護痔核周圍腱膜,以防藥液損害。

(22)經常保持大便通暢,每日用高錳酸鉀液行區域性坐浴3~4次,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3)注射後未見全身反應,少數病例有區域性脹辣感,均能忍受。

山芝麻的治病附方

(01)治外感痧氣,陽黃疸,熱瘧:山芝麻、古羊藤根、兩面針等分。共磨粉。每服一錢。開水送下,日服二、三次。(《廣西藥植圖志》)

(02)治痢疾:鮮山芝麻一兩。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03)治風溼痛:山芝麻根二兩,黃酒四兩。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04)治風毒流注:鮮山芝麻一至二兩。洗淨切碎,鴨蛋一枚,水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05)治癰疽腫毒:鮮山芝麻葉。搗敷。(《福建民間草藥》)

(06)治痄腮:山芝麻葉二至三兩。搗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07)治睪丸炎:鮮山芝麻七至八錢。酌加酒、水各半,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08)治肺癆咳嗽:鮮山芝麻根三至五錢。洗淨切片,和冰糖適量加水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09)治骨結核病:山芝麻根一兩,和小雄雞一隻(去腸內雜物),酌加清水燉熟,分二、三次服。(《福建民間草藥》)

(10)治淋巴結核:山芝麻根二兩。酌加酒水各半,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11)治毒蛇膠傷:山芝麻根二至三兩。用酒煎飲;另搽擦患處。(《嶺南草藥志》)

(12)治漏管:山芝麻根二兩,羊肉半斤。酌加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志》)

(13)治腸炎腹瀉:山芝麻幹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14)治溼疹:山芝麻幹根研粉,米酒調塗患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15)治乳癰:山芝麻鮮稂一兩。酒水煎服。另用鮮葉搗爛外敷。(《福建中草藥》)

(16)治蛇頭疔:山芝麻鮮葉和紅糖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山芝麻的宜忌配伍

(01)(一)和合宜忌

(02)虛寒症忌服。孕婦及體弱者忌服山芝麻。 山芝麻有小毒,內服量不宜過大。中毒時可見噁心,腹瀉,頭暈等反應。

(03)(二)配伍應用

(04)配菊花

(05)山芝麻味辛微苦。性涼,辛散苦降、瀉火解毒,且能清熱解表。菊花味辛甘苦,微寒,善清上焦風熱,且能平肝息風,解毒消腫。二藥伍用,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奏疏風清熱,解毒消腫之效,用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及癰疽腫痛等。

(06)配金銀花

(07)金銀花味甘性寒,具有輕宣疏散,清熱解毒之效,且能清腸止痢;山芝麻味苦性涼,苦寒降瀉,清熱解毒。二藥相伍,功效益彰,使清熱解毒之力增強,主治痢疾,癰腫瘡毒療效最佳。

(08)配秦艽

(09)秦艽味辛能散,味苦能洩,長於祛風除溼,和血舒筋,且有退骨蒸勞熱之效,善療周身痠痛煩熱。風溼熱痺;山芝麻辛苦微涼,辛散祛風,苦寒降洩,除溼長於清熱解毒。二藥伍用,相使相助,加強疏散溼熱通溼滯,散熱結,舒筋絡,利關節之功。臨床用於腰腿筋肉拘攣疼痛,關節腫脹不利,風溼痺痛等。

(10)配桂枝

(11)山芝麻苦辛,苦能降洩,辛能散能通,善洩經絡之溼淫,因其性寒,偏熱者用之為宜,桂枝辛甘發散,性溫通經,除痺止痛,又能溫陽化氣.利水除溼。山芝麻得桂枝之作,變寒為熱,二藥配伍,相使相助,加強祛風除溼,除痺止痛的作用,旦可邋陽化氣,利水消腫,常用於風寒溼邪侵襲經絡所致的痺證,對於下肢疼痛重著兼有腫脹之溼勝著痺者,最為適宜。

(12)配大青葉

(13)大青葉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涼血化斑之效,作用偏於全身,山芝麻辛散苦降,瀉火解毒。二藥相伍,相得益彰,使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作用增強,用治痄腮,癰腫療效甚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