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酸葡萄心理?

來源:酷知科普網 1.44W

“酸葡萄心理”通俗解釋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是指當個人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內心不安,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什麼是酸葡萄心理?

在伊索寓言中有個《狐狸與葡萄》的故事,說的是那狐狸本來是很想得到已經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來,未夠高,又跳起來,再跳起來……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夠高,這也算是一種"挫折"或"心理壓力"了,此時此刻那狐狸該怎麼辦呢?若是一個勁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還是跳不夠那葡萄的高度。於是,那狐狸說:"反正這葡萄是酸的。''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夠高,摘得到也還是"不能吃",這樣,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開,去尋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什麼是酸葡萄心理? 第2張

心理學上以此為例,把個體在追求某一目標失敗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常將目標貶低說“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這一現象稱為“酸葡萄”機制或“酸葡萄”效應。當個人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內心不安,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與其相反,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只有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這種不說自己達不到的目標或得不到的東西不好,卻百般強調,凡是自己認定的較低的目標或自己有的東西都是好的,藉此減輕內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現象,被稱為“甜檸檬”機制。

“酸葡萄”與“甜檸檬”機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較為常見的心理現象。是心理學中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現。是指個人的行為不符合社會價值標準或未達到所追求的目標,為減少或免除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保持自尊,而對自己不合理的行為給予一種合理的解釋,使自己能夠接受現實。

無可否認,它們確實也有著實際的意義和作用,尤其是當人們認為自己對所面臨的壓力已經是無能為力的時候,也不妨採用這種應付方式,以免走向極端。任何一種事物都會有正反兩種意義,只要起到暫緩心理壓力作用,使心理得以平衡,就有其實際意義,即"合理化"的酸葡萄心理。當然,我們不能總是停留在此,事後應採取積極措施,解決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