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起源來源詳解

來源:酷知科普網 2.1W
今天小編為您整理出胡姓起源來源詳解,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讀音作hú(ㄏㄨˊ),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百家姓為大家介紹胡姓起源,胡姓的來源,以及胡姓男女寶寶的起名推薦,希望能對大家提供有效的幫助。整理收集。

胡姓起源

 

胡姓起源來源詳解

源於姚姓和媯姓:出自舜帝姚重華的33世嫡長孫的陳胡公媯滿,屬於以先祖諡號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後人媯滿受封於陳(今河南淮陽),建有陳國,候爵,胡公滿因此又稱陳公滿、陳胡公、胡公滿。胡公滿後裔有以其諡號為姓者,一說胡公並非諡號,而是生前就稱胡公,胡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城(今有河南省柘城縣胡襄鎮),公是尊稱,後人以先祖早期封地為氏為胡姓。陳國王族後裔及國人多有以先祖諡號為姓氏者,稱胡氏。[1-2]


源於媯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齊宣王之弟後裔胡毋氏,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複姓胡毋氏,省文簡化為單姓胡氏。胡母氏,得姓於戰國時期齊宣王田闢疆執政之時,距今有近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周慎靚王姬定元年(公元前320年),齊宣王即位,其後封其弟田嬰於毋仰(即母鄉、古無鹽邑,今山東東平),田嬰後成為齊國的相國,遂“遠本胡公,近取母邑”,立姓“胡毋”,其後裔子孫多有稱胡毋氏者,繁衍發展成胡毋氏一族。胡毋氏的後裔族人在戰國後期至秦、漢朝時期分衍為三個主要的姓氏支系,即胡毋氏(胡母氏)、胡仰氏、毋氏(母氏)。在秦朝時期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朝時期有胡母生、胡母班等等,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晉朝以後,胡母氏漸漸省文簡化為單姓胡氏。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氏,因此複姓胡母氏所傳日漸減少,這是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官吏胡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胡史,亦稱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設施的官位,專職掌管君王貴胄的餐飲,以及祭祀大典的犧牲。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後裔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3]


源於歸姓,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於以國名為氏。歸胡國,史書又稱妢胡國,故址在今穎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一帶地區,是西周初期分封的歸姓諸侯國。歸姓起源於堯舜時代的後夔(封伯、歸伯),其氏族部落原居於河南商丘一帶,後來遭到商王武丁的討伐,被迫四處播遷。除一部分留居中原今河南省漯河市東部一帶地區建立了歸胡國外,大部分歸夷人不願臣屬於商王朝而繼續向南遷徙,其中一支歸夷人遷居於汝陰一帶,並在該地區建立起妢胡國。在典籍《周禮·冬官考工記》中記載:“妢胡之笴。妢胡,鬍子之國,在楚旁。”說明妢胡國盛產“美笴”,就是用來製作箭桿的細木。在春秋末期,弱小的歸胡國、妢胡國均被迫參加以楚國為首的諸侯聯盟,結成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參加了楚國與吳國之間的“豫章之戰”,結果,在周敬王十二年(公元前508年),楚昭王熊壬(熊軫)在“豫章之戰”後的班師回程中,反而順便吞併了同盟的歸胡、妢胡這兩個小國。歸胡、妢胡兩國被滅後,其國王族子孫多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胡騎校尉,屬於以因故改姓為氏。胡騎校尉,是西漢王朝漢武帝劉徹所設定的軍隊官職。漢武帝時期,胡騎校尉與長水校尉是漢武帝特設的職位,胡騎校尉專職掌管駐紮在池陽(今陝西咸陽)的胡騎軍隊,而長水校尉則專職掌管駐紮於長水與宣曲(今陝西關中)的烏桓人與胡人騎兵。胡騎校尉之職不常設,其職平時多由長水校尉兼任。由於胡騎校尉與長水校尉專職掌管“胡人”,因此多由驍勇剽悍而又忠誠大漢王朝的將領統轄,其中不乏歸附漢朝的外族將領。在其軍隊將士中,多有以軍隊稱制為姓氏者,稱胡氏,例如後來著名的的護羌校尉胡疇便是。

出自春秋末期鬍子國,屬於以國名為氏。鬍子國,故址在今穎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一帶地區,是由楚昭王熊壬(熊軫)建立的小諸侯國,無爵位。楚昭王在吞滅了歸胡、妢胡兩個小國後,又吞滅了貀國,然後將其後代遷於汝陰西北的妢胡國故址胡城(今安徽阜陽),轉封其為鬍子國。貀人本無姓氏,就以故妢胡國的國姓“歸”為氏,成為另一支歸氏。九十餘年後的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越王朱勾率軍北上,發動了“滕、郯之戰”,在攻滅滕、郯兩國之後,回國途中又兼併了鬍子國,該國子民便以國名為姓氏,改稱胡氏以念故國。

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於以國名為氏。歸姓起源於堯舜時代的後夔(封伯、歸伯),其氏族部落原居於河南商丘一帶,後來遭到商王武丁的討伐,歸胡、妢胡兩國被滅後,其國王族子孫多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


源於改姓,其起源頗為傳奇。當年,唐昭宗李曄因避朱溫叛亂,被迫由長安遷都洛陽。他自知此去東都必死無疑,並將遭滅族之災。便和皇后商量,將襁褓中的第十子,託付給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溫在洛陽指使屬下追殺了李曄,又將其9個兒子縊死。胡三公很快逃回家鄉徽州,住了下來。胡三公作為義父,精心撫養李氏皇家最後一絲血脈。為安全起見,他將“皇子"棄李姓改胡姓,並取名胡昌翼,後唐同光乙酉(925)胡昌翼以明經科及第,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後,決定再不踏進官場一步。他從此隱居,閉門專事經學研究,注有《周易專注》,人稱“明經公"。 明經胡氏後人中,為官者少,大多以做學問和經商著稱。最為知名者當數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化名人胡開文和胡適等。“明經胡”又稱“李改胡”。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4]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5]

 

胡姓的來源之遷徒分佈

 

1遷徙傳播

胡氏的起源地,是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陳國,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併成為當時的胡氏望族。


漢朝時期,遷入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遷去甘肅省境的一族,在後漢時已成為一大望族,後成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來源。

西晉末年,因“永嘉之亂”,胡氏中原士族大舉南遷,胡氏遂遷入福建。胡氏南遷,始於西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渡江南下,先遷到安徽,然後又從安徽再遷至福建。最後由福建遷居入臺灣。不過,居住較為集中並且人數最多的,則是臺南、臺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後,又由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氏向其他各地遷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國。


2人口分佈


胡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在當今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三位,在臺灣則排名在第三十八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一千七百二十三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31%左右。


當代胡姓的人口已近1400多萬,為全國第十五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14%。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大約佔胡姓總人口的41%,其次分佈於貴州、雲南、江西、江蘇、河南、重慶、山東,這七省又集中了35%。湖北為當代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胡姓總人口的10.4%。全國形成了以長江流域省份多胡姓的全域性,突出鄂湘贛皖浙和川渝黔雲兩個胡姓高聚集中心。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間,胡姓人口流動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西部的回遷十分強勁。

胡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長江流域的雲黔渝鄂湘贛浙滬八省市、四川大部、皖蘇南部、福建大部、粵桂北部,胡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24%以上,中心地區可達近3%,這部分面積僅覆蓋了總國土面積的16.4%,而居住了大約60%的胡姓人群。在粵桂閩南部、臺灣、海南、青海湖以東吉林以南的其他北方地區,胡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2%—1.24%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2.3%,居住了大約37%的胡姓人群。

 


胡姓起源之郡望堂號

 

郡望

胡姓起源來源詳解 第2張

淮陽郡:西漢漢高祖劉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陽國,淮陽),東漢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為陳國。隋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陳州為淮陽郡。


安定郡:漢武帝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寧夏固原)。


新蔡郡:原為周朝呂國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帶。春秋時期蔡平侯從上蔡遷都到下蔡,故名,也稱為新蔡。漢朝設定新蔡縣。晉朝時期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
南新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南北朝時期北齊改為廣寧郡。隋朝時期又改名為蔡州。


洛陽郡:以今河南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


義陽郡:三國時期曹魏國置郡,治所在今天湖北省棗陽縣東南、


廬陵郡:轄地在今江西省永新、峽江、樂安、石城以南地區


弋陽郡:隋置弋陽郡,武德三年改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縣。


定城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陽市。


堂號

三恪堂:始祖胡氍公。


淮陽堂:以望立堂。


新蔡堂:以望立堂,亦稱蔡州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義陽堂:以望立堂。


弋陽堂:以望立堂。


定城堂:以望立堂。


安定堂:以望立堂,源出安定郡,始建於西漢


廬陵堂:廬陵堂胡氏的始遷祖是胡公霸,即胡杲。


澹安堂:得名是由於宋朝胡詮所著的《譚安集》。


績溪堂:績溪堂胡氏因為近代出了大學者胡適而斐聲中外[7] 。

 


胡姓的家譜

 

元至正六年浙江東陽《胡氏族譜序》雲:“今輒效歐陽公族譜之法,斷自可見之世,即為高祖至五世玄孫,而別自為世次,遠近親疏為別,而書有詳略焉。嗚呼!繼自今,凡我族人子不觀其譜者,重敬念祖宗之澤,以有此身相與和睦,力行孝悌忠信,貧者安而無蹈,富者遜而無驕,仰事俯育之餘,勤學讀書,出而應舉從仕,庶幾君子之歸而不至於下流也。詩曰:‘無忝爾祖,可不懋者哉!”’至明、清、近代,胡氏修譜之法多為歐、蘇並行,略遠詳近,略疏詳親,目的均在“敬祖收宗”,並使子孫和睦相處,力行孝悌忠信。清光緒四年麥田胡氏宗支八修譜“但錄斌公以下者,亦眉山(即指蘇洵,洵為四川眉山人)詳近略遠之旨。”(鄧焯英序)大支六修譜“遠者略之,疏者簡之,疑者闕之,信者詳之,合某裔為某公之雲扔,分某公為某支之派祖,則分之而愈見其分者,合之而共知其合也,此敬宗收祖之大較也”。無不貫穿著歐、蘇修譜的主旨。麥田胡氏族譜各支世系表就是依照歐陽修的“圖譜法”,“歐譜尚直,今之所謂圖也,茲編仿其式,而略事變更……上師史法,旁參私牒,在胡氏族譜,固因創者也”。

胡氏修譜講究實、信,這也是胡氏譜學的重要特徵。《麥田胡氏創修族譜引》雲:胡氏在宋代名賢輩出,胡安國之後,散居於衡、潭、溈、鼎間,但“顧裔系文獻無徵,不敢援附,斷自遷溈者為始祖”。

胡姓起源來源詳解 第3張

家譜檔案

北京·延慶胡氏宗譜六卷藏地:美國(清)胡崧等續編清光緒十——年(1885)木活字本 六冊河北霸縣·胡氏族譜不分卷

藏地:南開大學 (民國)胡春煦等修 1932年油印本 一冊

遼寧本溪·胡氏譜書一卷

藏地:遼寧本溪市富家樓鄉富家樓村 (民國)胡玉文纂 1921年手寫本

上海·安定胡氏族譜不分卷

藏地:日本 美國 (清)胡鵬撰清康熙六十年(1795)序寫本二冊

上海·胡氏乘家傳不分卷

藏地:上海文化管理委員會

(民國)胡祖德纂修 1918年石印本二冊

江蘇豐縣·胡氏家譜四卷

藏地:江蘇豐縣博物館 (清)胡敬敷撰清光緒四年(1878)鈔本

江蘇泗陽·江南淮安府桃源縣胡氏宗譜四卷

藏地:

江蘇泗陽縣檔案館 (清)胡錫椿五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江蘇興化·泉泉溪胡氏宗譜

藏地:

江蘇興化縣昭陽鎮南滄辦事處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森刻本 六冊

江蘇如皋·胡氏世譜八卷

藏地:河北大學(民國)胡宗淦續修 1916年木刻本八冊

江蘇鎮江·海陵胡氏支譜不分卷

藏地:日本美國 (清)胡彬等重修清咸豐元年(1851)翼經常恭訂寫本 四冊

江蘇鎮江·潤南官塘橋胡氏重修宗譜四卷

藏地: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清)蔣茂柚纂修 胡名士倡修清光緒三十年(1904)活字本 四冊

江蘇·丹徒胡氏支譜四卷

藏地: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吉林大學

江蘇鎮江市 美國 (民國)胡煜續輯 胡忻協修 1921年安定堂活字本 四冊

江蘇常州·安定胡氏宗譜二十八卷

藏地:上海圖書館 (清)胡耀 胡榮庭纂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思貽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胡氏宗譜十二卷

藏地:南開大學 (清)胡英續修清光緒二年(1876)樂善堂刊本 十二冊

江蘇常州·毗陵胡氏宗譜十二卷

藏地: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清)胡餛主修清光緒三十年(1904)樂善堂活字本 —二冊

江蘇常州·毗陵修善裡胡氏宗譜五卷

藏地:南開大學 (清)胡伯良修清光緒五年(1879)敦本堂刊本六冊

江蘇常州·胡氏宗譜八卷

藏地:

江蘇常州市圖書館 (民國)胡紹瑗纂修 1916年大雅堂鉛印本

江蘇常州·東安胡氏宗譜十二卷

藏地:河北大學 · (民國)胡玉霖 胡生奎等纂修 1921年世德堂木刻本 十二冊

江蘇武進·毗陵山東橋胡氏宗六卷

藏地:日本美國 (清)胡雅堂等續修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序木活字本冊

江蘇武進·毗陵胡氏世牒十卷

藏地:

江蘇常州市圖書館(存卷2) 美國胡裕清等修 1918年木活字本 十冊

江蘇武進·毗陵胡氏重修宗譜六卷

藏地: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民國)胡福留纂修 1927年郭本堂活字本 六冊

江蘇武進·石安胡氏宗譜八卷·

藏地:美國 (民國)胡紀榮等修 1928年慶宜堂活字刊本 八冊

江蘇無錫·安定胡氏譜不分卷

藏地:南開大學 1928年思貽堂刊本 三十八冊

江蘇江陰·澄江香山胡氏宗譜四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美國 (清)胡景堂等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榮壽堂木活字本二十冊

江蘇江陰·澄江香山胡氏宗譜五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美國 (清)胡本坤等續修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榮壽堂木活字本三十四冊

江蘇·(山昆)山安定胡氏世譜十一卷 (清)胡口時修輯清嘉慶中刊本 十冊

浙江寧波·蛟東胡氏重修宗譜四卷

藏地:浙江寧波市天一閣文物保管所 (清)胡丹書 王予藩纂修清宣統三年(1911)敬愛堂木活字本 二冊

浙江寧波·慈東田湖村胡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寧波市天——閣文物保管所 (清)朱宗燮 胡開科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永言堂木活字本十冊

浙江寧波·慈溪田湖胡氏宗譜十三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寧波市天一閣文物保管所 (民國)胡昌龍 胡方鍔等纂修 1928年永言堂木活字本 十四冊

浙江寧波·(釒監)橋胡氏宗譜七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寧波市天一閣文物保管所 (民國)董祖義 陳師蕃等纂修 1918年立愛堂木活字本 五冊

浙江奉化·重修胡氏西溪宗譜四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奉化縣文化管理委員會 (民國)嚴澄卿纂修 1924年木活字本 胡姓的來源

胡姓家譜人口


胡姓是當代中國的第13大姓,總人口1600餘萬,約佔當代中國人口的1.3%。據考證,胡姓的來源主要有四支,分別為媯姓、歸姓、姬姓和外族改姓。在這其中,尤以媯姓之胡影響最大、傳承最遠,成為當今胡姓的主體。而媯姓之胡,則是起源於古宛丘的陳邑,即今周口市的淮陽縣。

據《史記·陳杞世家》、《左傳》及《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書記載,媯姓之胡來源於諡號。媯本為五帝之一舜的姓,舜的部落因居於今山西永濟的媯水旁而得姓為媯。夏朝建立後,夏王封舜之子商均於虞(今河南虞城西南),又封舜的另一後裔虞遂封於遂(今山東寧陽西北)。商初時轉封虞遂後裔於陳(今河南淮陽東南)。到了商代末期,商均的直系後裔遏父(也稱閼父)在姬周侯國裡擔任了“陶正”之職,因製陶有功,得到周文王的賞識,並把長女太姬許配於遏父之子媯滿。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後,為備“三恪”,決定分封黃帝、唐堯、虞舜後裔。媯滿適逢其會,被做為舜的直系後裔封於陳,以奉舜帝之祀,並以此取代親商朝的虞遂後裔,建立了當時為周朝十二大諸侯國之一的陳國。對於這段史實,《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也有類似記載:“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後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

另據史書記載,胡公滿在商朝時也很有節操,故而受到後來周朝的尊寵。《左傳·昭公八年》有“胡公不淫,故周賜之姓,使祀虞帝”的說法。關於“不淫”的含義,史有不同解釋,現在一般解釋為媯滿不隨商紂王淫亂、保持節操而親近周族之意。這也就是周文王願意將女兒嫁給他,使他成為周王朝的女婿的由來。晉代杜預注《左傳》,說陳是周的外甥,賴周德,大概也是緣於此。

媯滿建陳國後,築陳城,並以周禮教化百姓,深得周王朝的認可和百姓的愛戴。媯滿高齡而逝後,周王朝賜諡號“胡公”,取義為“彌年壽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正允背私曰公”,也就是稱讚媯滿健康長壽、保民安邦而譽滿天下,公正誠信而深得民心,媯滿也因此而被後世稱為“陳胡公”或“胡公滿”。後人為紀念陳胡公在陳的功德,在城南曾建陳胡公祠。據舊志記載,陳胡公墓也在城南,傳為用鐵冶鑄成,世稱胡公鐵墓,宋代蘇軾遊此處時曾往拜謁。

公元前478年,楚惠王北伐,陳國最後一個諸侯陳閔公被樂,陳國滅亡。從媯滿被封於陳到陳國的滅亡,前後經歷了20世,共26代君王,歷時588年。陳國滅亡後,陳胡公的後裔一部分以封國的國名為氏,即今在中國人口排名第五的陳姓,另一部分則以媯滿的諡號為氏,這就是當今排名第十三大姓的胡姓。以諡號為氏,含有隱姓之意,大約是為了避免亡國後所遭致的政治迫害。從上述表述,我們大致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媯滿不僅為陳姓的血緣始祖,同時也是媯姓之胡的血緣始祖,自然也就是媯姓之田的血緣始祖。

媯姓之胡雖為當今胡姓的四個來源之一,但卻是被認可程度最高的來源,當今胡姓,基本上都是以胡公滿為自己的直系祖先。尤其是在後世河南、江西、湖南、廣東、四川、江蘇、福建、浙江、安徽、山東、山西、陝西等地以至臺灣的大型規範族譜中,均有詳載,並有相應的世系排列,雖然各譜所列並不完全一致,但卻也是言之鑿鑿。

胡姓在中國歷史上是人才輩出,幾乎遍佈各個領域,文臣武將、名士俊彥、英雄豪傑,不勝列舉。如古代著名的有:三國時吳大臣胡綜,西晉大將胡奮,唐朝詩人胡曾,五代後唐畫家胡王襄,北宋教育家胡璦,南宋經學家胡安國、學者胡巨集、胡居人,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明朝開國名將胡大海、丞相胡惟庸、大臣胡廣、胡直、文學家胡應麟、名臣胡宗憲,清朝經學家兼地理學家胡渭、文學家胡田遊等;近代有大臣胡、湘軍名將胡林翼、著名徽商胡光墉、太平天國名將胡以晃等;現、當代有國民黨元老胡漢民,民國將軍胡宗南,學者胡適,華僑企業家胡文虎,當代理論家胡喬木,昆蟲學家胡經甫,物理學家胡寧,數學家胡 世華,植物學家胡先驌,病理學家胡正詳等,數不勝數。


胡姓家譜,胡姓各地的族譜,在社會中有很多的說法,我們為你提供更完善的胡姓家譜,胡姓各地的族譜、胡姓起源、胡姓來源、胡姓的歷史等等。

 

胡姓起源之男孩起名

胡周燦、胡周歡、胡建安、胡毅瑞、胡煜涵、胡韻傑、胡仁澤、胡皓澤、胡凌王

胡姓起源來源詳解 第4張

胡錫磊、胡遠楊、胡富瀲、胡志遠、胡楚麟、胡彥辰、胡若林、胡安鑠、胡劭鑫

胡振峰、胡振庭、胡旭東、胡佳宇、胡宇涵、胡鼎寒、胡翰思、胡楷瑞、胡鴻濤

胡智宸、胡弘文、胡博焱 胡國庭 胡培鳳 胡景賀 胡勇健 胡貴堯 胡銘鳴 胡永輝

胡亦昕 胡宜心 胡晉瑜 胡濤 胡敬玻 胡旭晗 胡雪踩 胡渲財 胡斯竣 胡海軍 胡一帆 胡俊哲 胡澤東


胡家瑞 鬍子俞 胡雅露 胡淼詒 胡乙新 胡洣瀟 胡覺鳳 胡曉明 胡林 胡凱凱 胡鵬飛 胡兆剛 胡伊冰

胡藝凱 胡力寶 胡云 胡云迪 胡江露 胡笑睬 胡雪楓 胡濱 胡昀清 胡逸飛 胡守君 胡桉榕 胡佩碟

胡展碩 胡秋瑗 胡福顏 胡福姬 胡梓煊 胡夢月 胡敏 胡軒有 胡杰生 胡智慧 胡景淇 胡少先 胡雙翼

胡毅凱 胡躍林 胡鳴軒 胡小賓 胡絢彩 胡筱睬 胡喧採 胡辛濤 胡藝諾 胡淑珍 胡軒軒 胡羽西 胡融證

胡睿智 胡波 胡逸帆 胡奕晨 胡文軒胡博凱 胡曉曦 胡佳斌 胡錦鑄 胡亞菲 鬍子傑 胡洋 胡川川

胡彤 鬍子萱 胡柳波 胡忠旭胡東海


胡姓起源之女孩起名

 

胡丫丫 胡廣吉 胡燁 胡豔秋 胡澤光 胡金苗 胡起銘 胡睿 胡露尹 胡曉晶 胡夢縈 胡嘉宇

胡藝軒 胡建春 胡睛晗 胡揚 胡彬 胡學謙 胡昊 胡雁飛 胡競中 胡雅粢 胡東融 鬍子齊 胡嘉慧

胡皓卓 胡芯 胡金鋼 胡耀邦 胡妮暄 胡欒晟 胡為 胡景弈 胡凌志 胡金濤 胡萱亭 胡芳緋 胡亞東

胡凌 胡湘 胡雨 胡喜 胡兆雨 胡國蓮 胡殿斌 胡滋雨 胡漪愍 胡會 胡凱涵 胡鑫濤 胡鑫榮 胡采采

胡蕙雅 胡譯丹 胡適 鬍子宸 胡美茵 胡小康 胡月 胡麗平 胡志願 胡仁禮 胡肆笙 胡沁陽 胡亦凡

胡耀飛 胡睿澤 胡雪峰 胡文珏 胡雅 胡寧 胡微音 胡冰 胡智勇 胡小南 胡正蝶 胡愛民 胡睿晟

胡多多 胡若西 胡靖霖 胡稀 胡敬博 胡馨元 胡曉冰 胡鑫 胡蘭蘭 胡昀昕 胡新 胡牛平 胡博樂

胡棕景 胡譯心 鬍子十 胡先鴿 胡仲旭 胡錦敏 胡兆蕊 胡德振 胡利卿 胡聞迪 胡馨濡 胡迦晨

胡瑪忱 胡培含 胡基宇 胡鎵烜 胡澤楠 胡彥晟 胡欣彤 胡凱玟 胡玉坤 胡天一 胡斌 胡鍾藝 胡宜鑫

胡卿 胡軒愷 胡廣帥 胡哲聞 胡湘珂 胡亮盈 胡巖 胡錫邦 胡致遠 胡斯淇 胡浩然 胡耀方 胡蔚

胡斯峻 胡智博 胡吳斌 胡翔鈞 胡博巖 胡家豪 胡先生 胡琦 鬍子千 胡楊碟 胡蘊珊 胡笑傲 胡福桓

胡泰澤 胡瓏櫳 胡卓葉 胡振一 胡凱屹 胡麗貞 胡計帥 胡聖男 胡立孩 胡雁嵐 胡栩誠 胡妮粵

胡浩翔 鬍子健 胡亞厲 胡銘銘 胡凱迪 胡燦 胡天霖 胡雨軒 胡志靜 胡耘賓 胡可兒 胡鈺三 胡鈺源

胡逍芸 胡曉 胡云凇 胡家鋮 胡坤 胡遠丹 胡潤嘉 胡文秀 胡珺然 胡勇 胡靈 胡芯寧 胡兆旻 胡曼

胡仕綺 胡佳宇 胡仕 胡新傑 胡宸煜 胡海林 胡明銻 胡官正 胡正華 胡鋒 胡杏林 胡少鳴 胡瑞華

胡兆鍾 胡鳴 胡菥 胡文博 胡彥妃 胡曉東 胡暄採 胡聚兵 胡鴻喜 胡煊彩 胡東昇 胡博 胡一萬

胡豐芹 胡箏 胡剛 胡方圓 胡殿波 胡明宇 胡朗榕 胡裕嘉 胡其龍 胡海力 胡小華 胡韶輝 鬍子昆

胡紫碟 胡彩容 胡紫瑗 胡燚芮 胡汶靜 胡琰塵 胡川閩 胡純輝 胡奇彬 胡皓評 胡憲鵬 胡軒哲

胡建驍 胡琉淘 胡迎峰 胡端洋 胡滋洹 胡全樂 胡穎如 胡琚沅 胡緯韜 胡士誠 胡帥琦 胡玉彪

胡麗青 胡以珊 胡煜樊 胡刮畲 胡曉宇 胡菀芝 胡陽一 胡仲彬 胡文剛 胡起浩 胡雅琦 胡雪珊

胡心妤 胡寧寧 胡蘊霏 胡雯菲 胡芷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