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的來源

來源:酷知科普網 1.16W

今天小編就梳理了王姓的來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長期以來的民族融合,也反映在姓氏的演變上,王姓也是為典型的一例。

王姓起源,王姓的來源:您在為寶寶取名的同時,想先了解一下百家姓中王姓起源的相關資料嗎。為你精心介紹了最新最全的王姓起源,王姓的來源相關資料,希望能很好的幫助您瞭解王姓起源,王姓的來源。

王姓的來源

王姓起源,王姓的來源很複雜

根據2005年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主持完成、袁義達 鍾蔚倫主編的《當代百家姓》裡所釋出的百家姓最新順序,王姓排名2位。百家姓排名8位!王姓是中國第二大姓,人口將近一億,自漢代以來,王姓有至少21個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開閩王氏等,王姓是中華民族眾多姓氏中文化最為淵深的姓氏,群星璀燦,光耀華夏,數千年來人才輩出,可稱王者之族。

一、出自姬姓

由此又衍生出構成王氏主體的幾支姬姓族派:

1:出自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後代,子孫多為居住在京兆、河間一帶。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時,他被封於畢(今陝西咸陽西北),

為公爵,故史稱為畢公高。春秋時,其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為司徒,並被分封於魏,傳至魏文侯斯,與趙、韓三國瓜分晉國。公元前225年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也都被稱為王家。

2: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後,河東猗氏有王姓,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後,平王在位五十多年,他的太子濁父先他而死,濁父子名赤,是周桓王的胞兄。平王去逝後,赤繼承王位,但因勢力不如胞弟強大,不久便被推翻,他不得已出奔晉國。其子孫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為山西王氏。

3:出自王子成父,王子成父是周桓王(林)第二王子;生於周桓王三年甲子,原為東周都城洛邑王城的城父,故尊稱為“王子城父”。王子成父因避王室之亂奔齊,後被齊相管仲(公元前724~前665)舉薦為大夫,累遷大司馬,遂定居齊國都城臨淄。其子被周天子賜姓王氏,其子孫便以王為姓。

4:出自周靈王太子晉,又名王子喬,王子喬是為太原王氏始祖。現今王姓大半出自姬姓王氏,因此周文王子孫這一支名氣最大人數最多,傳為王氏受姓始祖。

二、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以爵號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商紂時王子比干之後,比干被殺後,其子孫為了紀念他,以王子爵號改“子”姓為“王”姓,形成了別一支王氏。子姓之王是最早的一支王姓人。因為他們居住的衛輝一帶原由汲郡管轄,因此又被稱為汲郡之王氏。

三、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和的後代,以王族稱謂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相傳為古帝虞舜之後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後,其後人以王族身份改“媯”姓為“王”姓,稱為王氏。

四、出自燕太子丹之後。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與帝王同姓。歷史上因封賜姓王的人還多,其子孫也以王為氏。

五、他族改姓
1.田氏改姓王氏
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為齊國君主,史稱“田氏代齊”,傳八王,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

2. 劉氏改姓王氏
西漢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國二年(10年)下詔說:“明德侯劉龔、率禮侯劉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獻天符,或貢昌言,或捕告反虜,厥功茂焉。諸劉與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罷,賜姓曰王”。五代時,幽州人劉去非追隨劉守奇在後樑政權中任河陽行軍司馬。李存勖攻破後梁河、洛地區,劉去非便投奔了後梁荊南兵馬留後高季興,成為高季興的心腹。後唐建立後,高季興表示歸順,曾被後唐任為兼中書令。高季興始終與後唐李存勖貌合神離,劉去非因與李存勖曾作過對,為保護自己也改姓為王,叫王保義了。
北朝時,西域胡人支頹褥遷居到新豐(今陝西臨潼縣東北),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帶著兒子支收又嫁給了北周的王粲。因此支收改姓王,他的兒子就是隋朝末年一度稱帝的王世充.

3.謝氏改姓王氏
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長汀縣)經歷王得仁,其家本姓謝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清人王樹榮所作《王謝世表序》中說:“吾族本系,出晉從事中郎謝萬石後。樑天監中,景滌公諱覺官吳興太守,因家焉,世為吳興謝氏。建明初,忠烈公諱貴為北平指揮使,與張丙、張信同受建文密詔,監察燕王。張信密與燕棣通款,燕棣偽稱疾嗾,信約張丙與忠烈公往偵之,二人同遇害。及靖難兵起,夷族令嚴,忠烈公幼子公權襲外家姓獲免。

4.孫氏改姓王氏
明朝都御史王一鶚本來姓楊,大理評事王大崇本來姓孫,都改姓王。

5.由複姓簡化而來
據統計至少有14個,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孫、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樂王。

六、出自少數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

1. 出自少數民族。據《通志.氏族略》稱:王姓“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詡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柯史布。此皆虜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

2、出於自改姓為王氏的。舉如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姓烏丸氏,後自改姓王;隋代有個王世充,本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後,也自改姓王;五代時人劉去非,自己改名換姓叫王保義,其子孫延襲姓王;滿族完顏氏,有的改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為王姓。

3、鮮卑族可頻氏 北魏孝文帝時把國都從代北平城遷到這裡,很多代北鮮卑人也跟隨到了這裡,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令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把籍貫改為河南洛陽,死後也要埋在洛陽北面的邙山,把姓氏改為漢姓。可頻氏改威王氏。

4、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為逃避因奪位引起的迫害、追殺,逃往中原。因身為王爺,為顯示身份改姓王。

5. 羌族鉗耳氏
《魏書》卷九十四《宦官·王遇傳》說:“王遇,自慶時,本名他惡,馮翊李潤鎮羌也。與雷、黨、不蒙俱為羌中強族。自雲其先姓王,後改氏鉗耳,世宗時復改為王焉。自晉世以來,恆為渠長”。羌族鉗耳氏 隋唐之際的鉗耳宗、鉗耳幹兄弟。他們兩個在隋煬帝大業年間“以王后兄弟並改姓王氏。”鉗耳兄弟成為王后的兄弟是從隋煬帝的皇后蕭氏論起的。蕭氏的從妹曾嫁給羌人鉗耳氏,按輩份,可能鉗耳兄弟與蕭皇后同輩。

6.高麗人
營州地區的高麗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時屢見不鮮。《周書》卷二十《王盟傳》記載:“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樂浪人”。引日唐書》卷一百一十《王思禮傳》記載:“王思禮,營州城傍高麗人也”。同書卷一百六《王毛仲傳》也說,霍國公王毛仲“本高麗人也”。
王毛仲是不是營州地區的高麗人不得而知,但他為高麗人改姓王氏則確定無疑。

7.回紇人
安東都護府是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設定的,在歸屬安東都護府的回紇人中,有一支姓阿布思的,是回紇大姓之一。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東都護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個叫五哥之的人投到了成德節度使李寶臣的帳下,被李寶臣的裨將王武俊收為養子,從此改姓王氏。

8.匈奴族
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戰國時期就在燕、趙、秦以北地區遊牧。秦漢時期,中原王朝與匈奴之間既有兵戎相見的戰爭,也有溫情脈脈的和親。東漢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發生了大分裂,北匈奴留居漠北,南匈奴南下降附漢朝,形成了匈奴與中原漢朝交往的第一次高潮。三國西晉十六國時期,大批匈奴人進一步南進中原,並先後建立過幾個政權。匈奴人進入中原,在與漢族的交往中也有不少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王姓。

9.契丹族
據《新唐書》、引日唐書》記載,前面所說的回紇人王廷湊的養父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人,他的祖父、父親、兒子、孫子、曾孫等六代人在唐和五代時期都地位顯貴。至兩宗時期,契丹人建立遼國,其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

10.女真族
女真族曾在兩宋時期建立金朝。金朝皇族完顏氏在金亡國後也有改姓王的。《王思孝墓誌》載:王思孝的祖先出於金宗室完顏氏,世居磁州(今河北磁縣)。王思孝的父親完顏遠任金統軍使。思孝年幼時便逢喪亂,流居大名、濮陽等地,改姓王氏。

11.蒙古人、滿族人宋朝以後,先後建立元朝和清朝。在長期與漢人接觸過程中,不少蒙族人、滿族人也改姓王氏。

以上是王姓起源,王姓的來源的詳細介紹,您在為寶寶取名的同時,還可先了解一下百家姓中王姓起名,王姓起名大全和姓王的名人及王氏家譜的相關資料。然後再根據起名大全和免費起名為您的寶寶取個好名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