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絲勁的規律,太全面了,太容易明白了

來源:酷知科普網 3.11W


陳氏太極拳最基本的兩種纏絲勁是順纏絲和逆纏絲。但是,太極拳是整體運動,要求周身各個部位一動全動。所以,如果從各個部位的不同角度去體悟纏絲勁,順逆纏絲可細化組合成多種不同的纏絲勁。


纏絲勁的規律,太全面了,太容易明白了


以手在身體周圍位置的不同,加上步法的轉換等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可演變成多種纏法,如進退纏、左右纏、上下纏、裡外纏和大小纏。


以雙手而論,可歸納為雙順纏、雙逆纏和一順一逆纏。


以虛實而論,腿部的纏絲勁是由虛變實為順纏,由實而虛為逆纏。


以雙腿而論,左右腿一般為一順一逆纏絲。雙逆纏絲只是在發勁的瞬間出現。


以內而外論,從內往外轉為逆纏,從外往內轉為順纏。


比如我們學習認字,到一定數量後,要學習組詞、造句、作文。一樣的道理,單項的纏絲如果一直練下去,不符合太極拳整體運動的技術要求,其結果根本達不到周身協調上下相隨的效果,如陳鑫所言:“若各是各著,非陰陽互為其根也。”


和無數其他拳種一樣,太極拳所有技術動作都是通過人體運動來完成的。人體特有的結構決定了人體自身獨特的運動習慣規律。我們通過對太極拳纏絲勁進行技術分析,發現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極其符合人體的運動規律和技擊的攻防原理,是全身各個部位的協調動作。纏絲勁在全身體現最明顯的部位是手部,其次是腿部,其他各個部位無處不纏、無時不纏,只是表現不明顯或者不顯露於外而已。


纏絲勁的規律,太全面了,太容易明白了 第2張


所以,當我們瞭解身體各部位纏絲勁和組合纏絲勁後,就應當把意識從全身各個部位逐漸轉移到以手腿(腳)為主。同側的手和腳的纏法為一順一逆;異側的手和腳的纏法為同順同逆。周身協調上下相隨的關鍵在於上下肢體運動時間節點的把握。這樣,我們在修煉體悟(單式、拳架、推手和實戰較技都是一樣的道理)時,只需將意識在稍節的手部,就可以避免把自然、順遂、協調的周身整體纏絲勁做得支離破碎而影響運動效果。


這種把意識轉移、昇華至以手領勁,既順應了人體自身的自然習慣和運動規律,同時又符合武術攻防原理,實為太極拳修煉功夫精進的必然結果。


至於纏絲勁的技術要領和技擊功用簡述則為:


纏絲勁的規律,太全面了,太容易明白了 第3張


練纏絲勁時上肢根節要收緊用力,手型規範,手法到位,才能不流於空畫圈之嫌。


走化時的沾粘勁,發放時的斷根勁,擊打時的穿透力,擒拿時的拿勁路等所謂複合勁,皆為纏絲勁的積極功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