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到了,有哪些習俗傳承至今?

來源:酷知科普網 1.38W

今天就讓小編為各位分析一下立冬到了,有哪些習俗傳承至今?希望能幫助到大家。立冬了,天氣也逐漸變冷,也意味著要正式進去冬天了,民間為了迎冬有各種方式慶祝,許多風俗習慣至今流傳,關於立冬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操作方法

但凡重要節氣,都是以"吃"為主打,記得上月我回答過霜降這天我們北方家家做酸菜的習俗,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吃。

為什麼在節氣日要吃呢,因為每一個節氣,都是另一種溫度、溼度、光照度和降水量的改變,相當的精準。

很佩服古人的觀察力和總結歸納能力,他們在漫漫歲月的觀察中,得出了在某月某日氣候有何改變的結論。

於是,在重大節氣到來的時候,人們都會想辦法進一步遵循達爾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大自然淘汰"的進化論,通過一張嘴巴,攝取與氣候變化相應的能量或者營養

立冬節氣到來之日,就是秋往冬來之時。

天氣由涼轉寒,我們北方座標(唐山)有這一天吃燉餃子的習俗。

立冬到了,有哪些習俗傳承至今?

到了這一天,很多家都會包餃子吃,餃子館的生意也會超出往日之好。

可是,為什麼在這天會吃餃子呢?

我曾經專門與老人討教過,有一個東漢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的故事流傳甚廣:

張仲景在告老還鄉的路上,看到很多老百姓因為天寒地凍,凍壞了耳朵。

於是,他在黃河邊上支了一口大鍋,把羊肉辣椒和驅寒的藥材放進大鍋裡煮,煮熟後撈出來,又切碎,用麵皮包成一個個像耳朵形狀的東西,再下鍋煮。

吃完這些食物後,老百姓的耳朵奇怪的好了。

從此以後,每到冬天到來之日,老百姓就用白菜、韭菜等菜類加上牛肉羊肉或者豬肉,替代當時張仲景做為驅寒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著吃。

這是立冬吃餃子的由來,也有可能是餃子的由來。

雖然無所考證,但立冬吃餃子被老人稱“安耳朵”,以及“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有極大可能與怕凍壞耳朵有關。

立冬立冬,很多人知道要吃餃子,但冬至似乎也要吃餃子。

我暫時不想深究這個餃子的問題,只談談除了吃餃子,還有哪些風俗呢?

我個人喜歡考據,所以還是從古書說起:

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的《禮記》,其《月令篇》說道:

孟冬之月,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

孟冬,是冬天的第一個月,農曆十月,大致也就相當於如今的十一月。古代官方的天文學家(太史)認為立冬在水,所以天子要率領群臣去北部郊外迎接冬天的到來。

《後漢書·禮儀志》也說道:

立冬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皁,迎氣於北郊。

《後漢書》這裡還提到了具體時間,是在【夜漏未盡五刻】。

夜漏,是夜間的時刻;

五刻,也就是五更,三點到五點;

未盡五刻,也就是沒過五點的時候。

天子在立冬前要去迎接冬天,而且是得那麼早的凌晨去迎接冬天,百官都要【衣皁】,也就是說皁色(黑色)衣服,可見重視。

如今在長江以南的部分村子還有冬天剛開始去冬遊的風俗,也算是當時迎冬的延續了。不過這種冬遊一般是老人帶著小孩子一起去,而且不會走太遠,當然也不可能是半夜出發,一般就是走個幾里路,看看別樣的風光罷了。 我小時候並不明白這種風俗的現實意義是什麼,因為並沒有特別的其他儀式。後來恍然明白一些,應該是為了讓孩子先適應下冬天的氣候,省的到時候真正冬天(小大雪,小大寒)的時候經受不住寒冷。

立冬,果然還是紀念冬天的到來。

雖然現在都市人很少有空去享受初冬的景色,但還是希望大家有空多出去走走。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同立春、立夏、立秋一樣,作為“四立”之一的立冬也是古人重要節日。要說保留得最好的立冬習俗,那肯定是“吃餃子”了。對於生活“富庶”的現代人來說,餃子已經成為日常食物,但對於故人來說,只有在重要節日時,才會選擇將餃子作為食物,以改善生活,所以中國有句古話叫“好吃不過餃子”。在我國北方地區,至今還保留著立冬要吃餃子的習俗。

Emmm,當然對於北方人來說,好像只有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的時候才不用吃餃子來慶祝呢。

——來自在吃餃子這件事上比畢十三還執著的珞珈山國小生的回答

【吹著江風,吃烤全羊】

作為南方人,對於北方過什麼節都吃餃子的行為理解無能,一直以為是個傳說。哈哈哈,直到嫁給北方人以後,才發現是真的。

南方其實不怎麼過這類24節氣的節日,知道這天立冬,燉一鍋湯驅寒就行了,不會刻意去過。

立冬到了,有哪些習俗傳承至今? 第2張

這幾年,重慶立冬喜歡吃烤全羊。在重慶,平時買羊肉的地方很少,只有立冬前,超市、肉鋪才會掛著羊買肉。

立冬這天,朋友們約著去江邊烤全羊大排檔吃。由此可見一斑,傳統節日一般和家人過,只有不那麼傳統,才和朋友們一起。比如所有西方的節日。

最好的烤全羊選內蒙古的羊,烤得焦香脆辣。上來的時候下面鋪上炭火,吃到最後也冒著熱氣。

重慶人吃烤全羊最喜歡選濱江路的烤全羊大排檔。就算江風颳得人瑟瑟發抖,也不坐看不到江的裡間包廂。就要一大群人擠在外面,不時有過來拎著暖水壺賣綠豆湯的、醪糟湯圓的,還有揹著樂器賣唱的………

吃的就是一道風景,一種熱鬧。

大家帶著手套,拿著小刀,不時站起來割一塊羊肉。吃膩了,喝兩口重慶啤酒。冰得打顫,不亦樂乎。

立冬到了,有哪些習俗傳承至今? 第3張

吃完靠全羊,最後會上一鍋熱乎乎的羊肉湯驅寒。

【沒有特別的講究,但已未雨綢繆,做好過冬的準備】小時候生活在武漢,到了立冬這一天,早晚溫差已經很大了,但還不是很冷。有時候很巧,在立冬當天會遭遇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一夜入冬。

武漢這座城市,春秋很短,夏天和冬天都很長,尤其是夏天,也許在立冬的頭幾天還很熱,早晚穿厚外套,中午穿得很單薄也行,但大人們都知道,節氣到了,說冷就冷。所以,到了立冬這一天,就算天氣仍然暖和,關於冬天的一切,大人們都已經準備好了。

比如為孩子們添置一件新棉襖,雖然立冬這一天不一定會穿上。

再比如在晚飯時談論今年該做些什麼臘製品,等冬至那天操辦起來。

我父親是武鋼職工,而武鋼職工中除了武漢本地人,還有許多來自東北、河南的工人和家屬。這樣一來,大家在飲食習慣上也就互相影響,北方家庭愛上了湖北的蓮藕排骨湯,湖北家庭也愛上了北方的手擀麵和水餃。

立冬這一天,我們家是不包水餃的,但這一天,北方鄰居會做許多水餃,煮好了,盛在大盤子裡送到我們家。

同樣,我們家在這一天也會煨湯,用幾節肥白的蓮藕和排骨煨一大吊子湯,盛上一大碗,送到北方鄰居家。

有時候我爸也會學著北方同事做手擀麵,味道還不錯,但我不大記得是不是會在立冬這一天做。

總之,一切與季節變化有關的日子,都離不開吃。關於立冬,印象中就是如上。如今到了這個節氣,我能想到的,除了買衣服,也是今晚吃點什麼。

立冬到了,有哪些習俗傳承至今? 第4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