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之史實為方誌是誰提出的?

來源:酷知科普網 1.78W

梁啟超

方誌就是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指出:“最古之史,實為方誌,  如孟子所稱“晉《乘》、楚《壽杌》、魯《春秋》,莊子所稱‘百二十  國寶書’比附今著,則一府州縣誌而已。” 

最古之史實為方誌是誰提出的?

古人雲:“治天下者以史為鑑,治郡國者以志為鑑。”

方誌是記載某地的地理、沿革、風俗、教育、物產、人物、名勝、古蹟以及詩文、著作等的史志,是歷史研究尤其是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資料。

方誌有全國性的總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縣誌兩類。總志如《山海經》、《大清一統志》。以省為單位的方誌稱“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後著名的鄉鎮、寺觀、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潯志》、《靈隱寺志》。方誌分門別類,取材巨集富,是研究歷史及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最古之史實為方誌是誰提出的? 第2張

編修方誌是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我國的地方誌源遠流長,其內容由簡單到複雜,體例由不完備到比較完備有一個逐漸定型化的過程。

方誌起源的問題,歷來眾說紛紜,但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是方誌起源於史,它是從古代史官的記述發展而來的,像《周禮》中所提到的外史掌“四方之志”,可能就是方誌的源頭;二是方誌脫胎於地理學,是由我國古代最早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和《山海經》演變而成的。《尚書·禹貢》記載了戰國前的方域、物產、貢賦等,《山海經》記載了遠古時的山川、形勢、物怪等,它們被認為是方誌的雛形。東漢初期,會稽人袁康撰《越絕記》一書,記吳越二國史地,這是一部具有方誌性質的史學著作,在方誌編撰史上有開創之功,被後世的很多學者視為中國方誌的鼻祖,所謂“一方之志,始於《越絕》”。現代學者傅振倫認為“《越絕書》先記山川、城郭、冢墓;次及記傳,獨傳於今,後世方誌,實仿此”。可以說,《越絕書》是國內現存的最早的地方誌。

最古之史實為方誌是誰提出的? 第3張

起源於史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指出:“最古之史,實為方誌,  如孟子所稱“晉《乘》、楚《壽杌》、魯《春秋》,莊子所稱‘百二十  國寶書’比附今著,則一府州縣誌而已。”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方誌起源於《周官》。所謂周官指周朝王室的官制,後成書《周禮》亦稱《周官》,宋代司馬光在《河南志序》中認為,周官中的職方、土訓、誦訓的職掌,於後世方誌都不無相似之處。清代方誌學家章家誠從“志為史體”角度出發,認為春秋戰國時期那些記載地方史事的書籍,如晉之《乘》、楚之《禱杌》、魯之《春秋》等,應是最早的方誌。後代許多學者也認為這些史書,類似後來地方誌,具有地方誌的雛形,應稱為方誌之源。

脫胎於地理著作

即所謂方誌來源於《禹貢》、《山海經》之說,認為方誌是從輿地學科(地理書)演變而成的。禹貢是《尚書》中的一篇,作者不詳,著作時代無定論,近代多數學者認為約在戰國時。這部書用自然分割槽方法,記述當時我國的地理情況,把全國分為九州,假託為夏禹治水以後的政區制度,詳細記載了當時黃河流域的山嶺、河流、藪澤、土壤物產、貢賦、交通等。長江、淮河等流域也有記載,但較為粗略,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價值很高的地理著作。《山海經》,共有18篇,是由《山經》、《海經》、《大荒經》等3部分組成,作者不詳,各篇著作時代亦無定論,近代學者多數認為不出於一時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戰國時作品。《海經》內四篇則為西漢初年作品。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儲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話。事實上,從體裁到內容,這兩部地理書對方誌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很大,致使歷代地方誌,多與地理書混雜相兼。

鼻祖是《越絕書》《吳越春秋》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是從這幾本書的體例和內容更近似方誌而言的。認為方誌應兼史、地之長。因此,清代方誌學家洪亮吉在《澄城縣誌》序中說:“一方之志,始於《越絕》。”《越絕書》15卷,判斷作者為東漢袁康和吳平(但此二人皆於史無考),記述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地方(今浙江和江蘇一部分地區)的歷史沿革、城市建設、山川、人物、生產情況和風俗習慣等內容,與後世方誌的體例、內容很相近。《吳越春秋》全書15卷,為東漢趙燁撰,記吳越二國興亡始末,今存10卷,前五卷敘吳,起自太伯,迄於夫差,後5卷記越,始於無餘,終於勾踐。是書只記人物,不載地理及都邑,就方誌而論,雖比不上《越絕書》充實和周備,但對後世影響也很大。為此,范文瀾認為東漢會稽郡人趙燁著《吳越春秋》,又有無名氏著《越絕書》,兩書專記本地掌故,開方誌的先例。《華陽國志》,晉常璩撰,全書12卷,附錄一卷,記述以巴蜀為中心的西南地區的地理沿革和歷史變遷。對於政治、歷史人物等方面的記載尤為詳盡。也有些學者認為它是方誌的前身。對此,譚其驤教授有不同看法,他認為“史”與“志”不同,東漢的《越絕書》、《吳越春秋》以及《華陽國志》,與隋唐以後的地方誌不同,是地方史。近來,有的專家學者認為,方誌應當出現於秦漢統一的國家之後,它發端於《地記》。

多源說

以上幾種說法,都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故長期並存,但卻互相排斥。現在不少的地方誌專家、學者認為,一門新學科的誕生,往往不會突然出現的,而是在相當長時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方誌就是由史、書、志、記、錄、傳、圖、經等各種不同體裁的書籍,互相滲透和逐漸融合而來的一種特定體裁的著作。因此,方誌並非起自一源,而是起自多源。我國地方誌,是在歷史長江河中,從各方面汲取源泉而逐步演化而來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