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誰提出的?

來源:酷知科普網 2.13W

北京市

1957年,北京市率先提出“城區將分類收集垃圾”的構想,開創了中國垃圾分類的先河,也為世界貢獻了垃圾分類的理念。

垃圾分類誰提出的?

垃圾分類是什麼?

垃圾分類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

垃圾分類誰提出的? 第2張

垃圾分類是誰提出來的?

日本和德國是世界上公認的垃圾分類做得很好的國家,但事實上,最早提出垃圾分類的是咱們大北京。

1957年7月12日,一篇名為《垃圾要分類收集》的文章出現在《北京日報》的頭版頭條。當時的北京,廢報紙、舊衣服、水果皮、火材盒、牙膏皮等按照要求被分類回收,送至廢品站換錢,惹得不少外國人前來取經,可謂風光一時。

到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廣州、深圳、廈門8個城市開啟垃圾分類收集試點。這一試就是17年,效果卻不盡人意。對此,很多人疑惑不解,明明中國最先提出垃圾分類,為何現在卻在垃圾分類道路上步履維艱?

不難理解,1957年時的中國,剛剛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但彼時的人民生活水平與當今不可同日而語。那時的垃圾分類,折射的更多的是當時民眾的節約節儉意識,還沒上升至環保意識。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物質文明極大發展,節約節儉意識退潮,垃圾分類很難乃至無法獲得傳承與發揚。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社會經濟突飛猛進,成為世界奇蹟。但隨之而來的環境汙染卻日益嚴峻,使得國家開始高度關注生態環保,同時也促成了民眾環保意識的逐步覺醒。“垃圾圍城”步步緊逼,垃圾分類成為打破該問題的重要利器。

2000年啟動試點,這個時間不算晚,但中國卻在垃圾分類上結結實實吃了個敗仗。其實,這一仗,輸的並不虧,甚至可以說,發人深省。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那麼,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發展水平標準之一的垃圾分類,想要得到真正推廣,需要哪些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一,社會各階層垃圾分類的意識與知識;

第二,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保障;

第三,強大的經濟支撐;

第四,必要的垃圾分類技術與管理水平;第五,整個分類處理系統的良好協作。

垃圾分類誰提出的? 第3張

相應的,反觀國內現實:

第一,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匱乏,普及度不高,民眾的認知程度不高,僅有少數人具備垃圾分類的意識與知識。第二,國家層面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缺失,地方層面的相關規定因配套不完善而流於形式。第三,“誰汙染誰付費”沒有得到真正貫徹,外加財政支援較弱,使得垃圾分類遭遇“錢荒”。第四,垃圾分類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無法真正保證垃圾獲得分類無害化處理或回收利用。第五,政府投入收效甚微,居民配合度低,垃圾收運處理部門簡單粗放,使得垃圾分類多數停留在書面、口頭中。

2019年,真正的垃圾分類時代來了!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上海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

垃圾分類誰提出的? 第4張

不止是上海,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46個城市將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