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常常會有的三大“誤區”,最終只能是“吃力不討好”

來源:酷知科普網 2.84W

簡要回答

在職場,付出並不一定有收穫。很多時候都是“幹得好不如說得好”,雖然很無奈,卻是不爭的事實。在一些職場人中,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人,他們在思維上有一些誤區,這些誤區會導致他們在工作中,沒少付出,卻沒有得到如期的收穫,甚至沒有收到對方的善意,反而將自己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

誤區一:工作的目的,是完成既定目標
李明是一個勤奮的員工,他總是在工作中表現出極高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有一天,他的領導交給他一項任務,要求他負責一個重要的專案。
李明接手這項任務後,他立刻開始了工作。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認真研究了任務的要求,並進行了詳細的工作計劃。他不斷地加班、熬夜,整理資料、協調資源,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後,李明終於完成了這項任務。他對自己完成的工作感到非常滿意,並且認為自己已經超越了領導的要求。
然而,當李明向領導彙報工作成果時,他發現領導對他的工作並不開心。原來,領導雖然需要他完成這項工作,但由於領導晉升的需要,想要他在一個月後,也就是領導競選前完成,以使工作成果利益最大化,而並不希望他這麼快就完成這項工作。
工作的目的是讓佈置工作的人滿意,而不是聚焦這項工作本身。
有時候,領導交代一項工作下來,下屬首先要考慮領導的目的是什麼?希望我們完成到什麼程度?希望我們在什麼時間完成?畢竟我們要想從一項工作中獲利,需要的是領導滿意。

職場人常常會有的三大“誤區”,最終只能是“吃力不討好”

誤區二:在職場中吃點小虧,是福
李霏是一個溫柔善良的小姑娘,從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育,讓她與人為善,吃虧是福。她一直秉持著這個信念,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是如此。
在她剛剛進入職場時,她一直認為吃點小虧是福,因為這樣可以讓她更好地與人相處。無論是在影印檔案、送檔案還是其他瑣事方面,她總是願意多做一點,希望以此贏得同事的認可和信任。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李霏發現自己總是被安排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而重要的工作卻總是輪不到她。她開始感到不公平,但是她仍然選擇忍耐和吃虧。
漸漸地,李霏發現自己的同事開始將她當做“軟柿子”,經常把一些不屬於她工作範圍的事情推給她,而她卻不敢拒絕。她的領導也不幫她說話,因為她表現得太軟弱了。
最終,李霏因為過度勞累和壓力而生病住院,她不得不離開職場一段時間。在她離開期間,她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和信念,她意識到自己一直吃虧並不是一種智慧的選擇。
在職場,一切都是利益的交換。不思回報的付出,就會給自己貼上“好欺負”的標籤。
你能吃一次虧,就能吃第二次虧。長此以往,大家就會把你的付當成一件稀鬆平常事,你一旦拒絕,就會被冷嘲熱諷,刁難排擠。

職場人常常會有的三大“誤區”,最終只能是“吃力不討好” 第2張

誤區三:只要工作幹得好,有點抱怨沒什麼
陳平終於還是答應了領導的請求,接下了這項工作。他本可以拒絕這個任務,畢竟也不是他分內事。但他考慮到領導的央求,也許這個任務真的很重要,他勉強點了點頭,答應了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裡,陳平開始了這項任務。儘管他心中很不情願,但他還是努力地去做。因為心情不好,他在工作中有諸多抱怨,一會兒嫌這個工作麻煩,一會兒又抱怨那個步驟太過繁瑣。他的領導一直忍受著他的抱怨,只是默默地聽著,沒有說什麼。
終於,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陳平如期完成了任務。他鬆了一口氣,同時也感到有些得意。然而,當他把任務交給領導時,領導並沒有對陳平表示感謝或讚賞。從那以後,陳平與領導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差。他的領導開始漸漸疏遠他,不再像以前那樣信任他。
在職場,很忌諱向領導抱怨,比這個更糟的,是事沒少幹,但抱怨就足以抹殺所有的功勞。
我們在工作中,儘量少些抱怨,這除了招來別人的不滿和敵意外,沒有任何好處。特別是明明是在幫別人的忙,卻說著讓別人不爽的話,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職場人常常會有的三大“誤區”,最終只能是“吃力不討好” 第3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