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者是在害怕成功嗎?

來源:酷知科普網 4.64K

今天就讓小編為各位分析一下拖延者是在害怕成功嗎?這裡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也是這樣的心理嗎?

拖延者是在害怕成功嗎?

操作方法

網路上對於為什麼會拖延有很多解釋,無外乎是追求完美、只有夢想而懈於實踐,以及工作倦怠等等

今天,容安與大家分享幾點不同於以上的心理學解釋。

1、緩解當下的自責與不安。很多時候,我們對一件事內心已經勾勒出雛形,方案已經在心裡,但是我就是不願執行,甚至是不願意將方案寫出來,更不要說做彙報。為什麼呢?可能是因為當下的我們擔心他人的反對意見,擔心自己不被認可,於是拖延,做內心建設。在拖延的過程中給自己緩衝,慢慢接受自己(及自己的工作)即將被評價的事實

2、對抗。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拖延是故意為之,為了對抗他人的負面評價,在這個時候,拖延就成了堅持自己的觀點、表達不滿的武器

3、人類進化的必然。在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中,解決溫飽問題是農業革命之後的事情,總共不過百餘年。在更久遠的人類史上,物資是用來消費以維繫生命的,誰也不能保證當時的古人第二天是被老虎吃掉還是被寒冷凍死,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不必為未來儲存什麼。所以及時行樂在那個時候是個必然的選擇。過渡到今天,大家就將娛樂休閒放在了工作的前面就可以理解了。

4、抓住腎上腺素的福利。在我們過往的經驗中,在deadline來臨前,我們會十分焦慮,這種焦慮促使了腎上腺素分泌,使我們精力充沛,往往能夠在千鈞一髮之際榨出自己百分之百的能力完成任務。有了這樣的經驗,就好像有了託底神器,至少身體的激素可以幫助我們最後一搏。

二克服拖延的誤區

不要再相信網路流傳的拖延對抗妙招了,沒有用...

1、靠意志力。意志力是一種寶貴的、有限的心理資源,並非取之不竭。以一個心理學實驗為例,看一看意志力是如何被掏空的

心理學家把一群大學生叫到實驗室,在讓他們禁食之後,去做一個非常難的測試,看他們能堅持多久才放棄努力。 這些學生被分成兩組,第一組直接做題;而第二組旁邊放著餅乾,但是不能吃。 第一組堅持了20分鐘才放棄,而第二組只堅持了不到10分鐘。這是因為第二組的意志力,為了抵抗餅乾的誘惑而被消耗一空,於是他們沒有意志力來完成測試了。 在現代生活中,你身邊有多少需要意志力來抵抗誘惑? 打遊戲、朋友聚餐、刷微博,我們需要極強的意志力才能抵抗這些好玩的、好吃的而靜下心工作。所以,不是我們意志力薄弱,而是誘惑太多。

2、自責。很多網路“心理學家”告訴大家可以通過自責和自我要求來抵禦拖延。事實上,自責只會引發愧疚感,從而降低自尊(心理學中的自尊是指對自己能夠完成某事的能力的預期),認為自己是個百無一用的人,連這點小事都做不成。

三如何克服拖延?

來點乾貨,說說如何科學合理的對抗拖延

1、清理桌面。剛剛說到,完成工作/任務需要意志力,而意志力是寶貴的心理資源,不要讓桌面上留有太多消耗意志力的誘惑。比如手機、比如零食、比如電腦桌面上的大美女。

2、把工作任務進行排序和細分。當一坨工作任務堆在面前時,任誰都不想幹,無從下手。那麼就把工作任務進行細分、拆解,然後排序,最難做的任務、最緊迫的任務等等

3、每天早上新做最難完成的任務。原因很簡單,早上意志力最強,需要的神經興奮遞質多巴胺最少。當你完成了一項艱難的工作,會有自豪感,大腦也會獎勵多巴胺給你,讓你感覺這一天都沒好極了,對於不那麼難的工作也就不會太不安和焦慮。

當然,以上都是對抗拖延比較初階的方法。當我們有了鬥爭經驗,就可以試著挑戰高階任務。比如對工作進行前期規劃、給工作一個儀式化的交代、破除完美主義、養成良好習慣等等。

最後,拖延不是懶惰,不要妄自菲薄,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唯有行動起來才是對抗拖延帶來的心理不適感的最佳方法。

拖延症不是在害怕成功,而是在尋求改變。

每個人的假期都是這樣度過的,定了一個完美的假期計劃,看多少本書,走多少的路,陪陪父母,學學理財。可是當假期開始,雞血忙活了一兩天之後,陷入了無目的無計劃模式,睡覺,逛街,轉眼間離開學就剩兩天了。人人都會拖延,但拖延並不是種病。

人們做選擇依循兩個原則:追求快樂或者逃避痛苦,所以你會看到小孩子上學會遲到,但是看動畫片絕對不會拖延;老闆在公司你就不會遲到,老闆一出差,你的鬧鐘就忘記定了。對於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各種理由來拖延,對於你想做的事情,歷盡千辛萬苦也要完成。

但是拖延是痛苦的,因為它違背了你的計劃和對自我的定位,拖延著身體一時爽,但是心裡焦慮,大家說的拖延症大多也是這種焦慮感。

有的事情拖著拖著就會出現轉機,比如一直不想去洗車,突然就下雨了,然後你就在心裡想,幸虧沒有去洗車,要不然下完雨還要再洗一次。對於有些編輯來說,雖然一直在拖延,但是潛意識還在偷偷蒐集著和目標有關的素材,等到有天突然文章在大腦成形,然後奮筆疾書,在大限來臨前完成。在拖延中完成了創造。

也有的事情在拖延中就不了了之了,其實這也是拖延的選擇價值:你通過拖延,辨別出重要的事情,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時間長了就過去了。有的人在最後的拖延中爆發出創造力,最好的創意,往往都是在最後一秒出現的。

拖延是一種保護,如果你不喜歡一件事,還強迫自己去完成,就會產生嚴重的焦慮。所以,如果你一直有著嚴重的拖延症,請仔細分析下,自己是否喜歡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有哪些是可以改進的。

希望能解答您的問題。

在現代社會,“成功”這兩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吸引了無數人去追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即將接近成功的時候,卻放慢了腳步。

比如《拖延心理學》的作者之一簡博克就講過一個她自己的故事。簡讀大學時候的專業是英語,後來她發現自己更喜歡心理學,於是選修了一門心理課程,這門課每週要交三頁紙的論文作業,可是簡經常洋洋灑灑地寫上滿滿十頁紙,她常常因此不能及時交作業。到了期末的大論文,她更是做了太多太多的研究工作,最後沒趕上交論文的截止期限,結果是在這門她十分喜歡、努力去學的心理課上她只得到了一個“未完成”。

張三花了幾個月時間做一個專案,他非常努力的完成了大部分任務,現在只剩下很少一點收尾工作需要做了,但是他卻遲遲不願繼續。

李四最近的工作表現很好,老闆找她談話想給她升職,李四突然覺得很擔心,擔心自己變成工作狂,擔心因為升職被別人傷害,擔心升職傷害到別人,恨不得自己在老闆和同事眼中變成隱形的。

王五從偏遠山村考上名牌大學,作為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他很自豪,但是在面臨要不要繼續讀研究生或者找個什麼工作好的選擇的時候,他很迷茫,覺得如果拿到很高的學位、得到很好工作就會和家裡人越來越疏遠,成為自己都不認識的人。

上面這些例子裡面,他們的能力本身可以完成目標,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們並不習慣成功、甚至害怕成功,所以用拖延來緩解內心的矛盾和衝突,同時也“避免”了成功。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找到具體的原因,然後告訴自己:擔心和害怕的事情並不一定是真實的,需要通過實際的練習來確定,即使某種事情現在是真的,也不意味著以後永遠都是這樣。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給出自己對“成功”的定義。對有些人而言,成功是以社會地位、收入穩定性或者個人影響力來衡量的。對另一些人而言,成功更多地意味著人與人關係上的收穫,比如一種友愛的關係或者一個快樂的家庭。成功或許給你帶來一種滿足感。克萊瑞·雷是拖延心理的一個研究員,她把成功定義為“及時追隨目標”。從這個定義來看,不論什麼時候,只要我們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會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及時追隨目標”會將你漸漸引向其他定義的成功,同時,它也可以讓你在付出努力的時候能感受到成功。然而,一個拖延者卻不能及時地追隨自己的目標,所以每當他們再次讓自己失望的時候他們都感到失敗。不過,如果他們能夠將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成長心態,欣賞自己的努力和提升,那麼他們將會發現,在“及時追隨目標”這一點上比以前做得更好本身就是成功。

拖延者即便到達成功,也不能充分享受其喜悅。因為成功的喜悅早已被心急火燎、通宵達旦的最後衝刺衝得無影無蹤。雖然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成功只不過是趕出來的,但是他們自己知道——對他們來說,這意味著他們仍然沒有成功。他們責備自己沒有成功,並希望從拖延的鎖鏈中解脫,但是在自責中經常會錯過一個重要的問題:他們實際上很可能是在恐懼成功,並利用拖延來避免成功的到來。

害怕失敗會讓我們不敢投入行動,這樣的拖延我們很容易理解。但確實也有很多人的拖延,其實是因為害怕成功,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匪夷所思,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拖延心理學 》一書,對成功有恐懼心理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1.“成功需要太多付出,這令我望而卻步”

有些人擔心成功需要付出太多,遠遠超出了他們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且成功以後帶來的更多是別人對自己的期望值升高。成功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努力,他們認為既然達不到那樣的要求,就不要去瞎折騰了吧。

有位拖延者講述了這種心態,這就像一個新兵,在戰場上憑著天賦和運氣拆了一顆地雷,然後得到了領導的賞識,給他當了排雷隊長,這意味著他以後面對的危險增加了。

還有一些人擔心,如果他們開始努力工作的話,就這樣一直幹下去,再也沒有混日子的自由和舒適了。跟他們的意願相違背的是,他們會被變成一個工作狂,整天辛勞,沒日沒夜地工作。

2.“成功是有危險的,這其中會有人受到傷害”

當你在競爭中取得成功時,你或許害怕被人批評,被人指責為“自私鬼”。還有,失敗者可能會受到傷害,並和你一刀兩斷,或者可能會對你懷恨在心,想要報復你。成功在感覺上如同進入了一個危險重重的弱肉強食的世界,它們也可能只是一些想象中的擔憂,但這些憂慮的感受是真實的。

3.“成功對我是禁區,總是感覺不那麼自在”

有時候人們會感到自己從根本上出了一些問題,總覺得不對勁,似乎就是這些問題深深地根植在他們心中,讓他們在生活中無法獲得成功和滿足。

例如,很多大學生離開了艱苦的家庭環境,而弟弟妹妹們卻被拋在家裡。他們會為此而感到負疚,在學校裡變得拖拖拉拉,無法在學業上取得良好的成績。他們感到自己不配得到這樣的自由天地,因為他們的家人還被困在那樣的窘境中。

當你在人生中做出一個較大改變的時候,即便那個改變是往好的方向發展,你依然會有所憂慮,這是一個自然的反應。但是我們認為,跟你認為的風險相比,它會讓你進入到一個更好的人生階段。你可以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也可以改變自己以適應成功。

與其說是懼怕成功,其實本質上是在擔心成功後可能帶來的未知的改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