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 為什麼有些人經常“好心沒好報”看你是否在其中

來源:酷知科普網 2.65W

簡要回答

在職場中,不要天真地認為好心就一定會有好報,要看自己的善意是否以適當的方式表達,以及自己的行為方式是否得到認可。不要高估人性的善良,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劣,這就是現實。

一、人性的複雜性決定了好心不一定會有好報
有些人總是抱怨自己的善意卻帶來了負面結果,他們卻未能理解這其中的人性之道。
儘管我們幫助了他人,但卻發現自己不斷抱怨,或者遭遇“好馬賣個驢價錢”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我們誤以為自己的初衷是正面的,過程也沒有問題,結果應該會按照我們的期望發展。
也許有人會說:“人心太複雜,難以捉摸。”但我們卻忽略了自己的行為未必每個人都能理解,每個人的思維模式不同,產生的結果也會出乎意料。

職場上 為什麼有些人經常“好心沒好報”看你是否在其中

二、一些情況經常導致“好心無好報”或者“好心卻辦壞事”
1.表達方式存在偏差
有些人在表達時缺乏技巧,總是採用反問或責備的口氣,即便本意是好的。那些瞭解這些人的人會說他們情商低,而不瞭解的人很容易誤解。
我曾經在單位遇到這樣的人,當同事向他尋求幫助時,他樂意提供協助,但在事情結束時,他總是加上一句:“這麼簡單,你懂了嗎?我真不知道你以前是怎麼工作的?”
還有一次,同事問:“剛才領導在會議上說了三點,是什麼來著?”
這個人立即介面:“你腦子裡都裝什麼啦?給你,我都記下來了。”說著遞給同事一本筆記本。
雖然他是出於好意提供幫助,並提供了會議記錄,但表達方式讓人難以接受。人們天性中就愛聽好話,對於那些批評和指責的話,人們常常抱有排斥的態度。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提到:“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會招致憤恨。”
2.自以為“好”的方式
有些人總是以“為你好”為幌子干涉他人的生活,或者用自以為正確的方式對待他人。
比如,你喜歡吃肉,於是你把肉給了別人,對方恰好是素食主義者,結果是你的好意被誤解為“你刁難我嗎?我明明是素食主義者,你偏要給我肉吃。”
又比如,在戀愛關係中,一方以自認為好的方式對待另一方,但對方可能會感到負擔。如果對方接受了,你可能會說:“既然你不喜歡,為什麼還接受?”結果可想而知,好心得不到好報。
如果我們真心幫助他人,我們應該選擇對方喜歡的方式,而不是我們認為正確的方式。否則,這無異於強買強賣。
類似的情況在職場上也很常見。有些人認為自己是出於他人的利益而行動,為什麼對方不領情?為了對方好,他們干預他人的工作和生活,但未必被他人接受。
3.忽略了界限的問題
辦好事是沒錯的,但很多人忽略了界限問題,關鍵在於他們沒有意識到邊界的存在。畢竟每個人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不同,你覺得沒什麼的事情可能對別人來說是不適的。
比如,父母完全是出於孩子的利益,但如果不尊重孩子的意願,一味替孩子做主,結果可能是束縛。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這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尤其如此,更不用說在職場中了。
人們通常只關注可以看到的事物,比如電腦、手機、杯子等,卻忽略了看不見的事物,比如時間、精力和權力。有人覺得:“我初衷是好的,為什麼別人不理解?我是為了別人好,為什麼他們對我惡言相向?”即使是出於善意,我們也不能忽略界限,否則費力不討好。
4.忽視了“鬥米恩,升米仇”
有句老話說:“鬥米恩,升米仇。”開始時,當我們幫助別人,他們會感激我們。但當他們沒有付出或只是付出很少時,久而久之,他們可能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比如,當同事向你尋求幫助時,你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幫助他們。一開始,他們會表示感謝或請客之類的話,但當他們習慣了這種節奏,偶爾當你因事未能及時迴應他們的請求時,他們可能會懷恨在心,甚至惡言相向:“只是幫個忙而已,怎麼了?有什麼了不起的?”
在職場上,這種情況很常見。起初出於好意幫助別人,但最終成為自己的責任,當自己稍微懈怠一些時,可能會遭受埋怨的下場。
即使是出於他人的利益而幫助他們,也要讓他們付出一定的成本,比如等待一段時間。當他們習慣了付出時間成本後,即使你偶爾及時迴應他們的請求,他們也會心存感激。
這就像撿到1000塊錢,也許很快就花光了,但如果辛辛苦苦賺到了1000塊錢,就會斤斤計較該買什麼、不該買什麼。即使出於善意,我們也應該讓對方付出一些成本,這樣才能更好地維持關係。
5.好心求好報的心態
“好心沒好報”有時也是心態的問題,幫助他人時總是期望未來會有回報。在職場上,這種想法是相當常見的,畢竟人與人之間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
以我們的無私幫助期望別人感激,多半是自找煩惱。大多數人會認為,作為幫助者,對受助者的好感應該更多。然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幫助他人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先有好感,才會給予幫助,受助者則是因為獲得了幫助才對幫助者產生好感。這是一個順序問題。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已經在過程中獲得了享受。至於對方是否回報,這並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內,否則只會給自己找麻煩。

職場上 為什麼有些人經常“好心沒好報”看你是否在其中 第2張

事實上,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作為旁觀者的其他人會看到,他們也會從我們的善舉中瞭解到我們的特質,提升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

職場上 為什麼有些人經常“好心沒好報”看你是否在其中 第3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