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稱書為圖書?

來源:酷知科普網 9.49K

“書”被叫做“圖書”的具體原因,現在已經不太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古以來,書與圖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上古有“河出圖,洛出書”的神話故事。而且古代教育不發達,識字的人很少,圖畫可以繞過文字直接傳遞資訊,從早期的書來看,文字與圖畫並重。

為什麼稱書為圖書?

生活中,人們經常將“書”稱為“圖書”。類似的,借閱書的地方似乎本應叫“書館”,卻被叫做“圖書館”;與書相關的行業不叫“書行業”,而叫做“圖書行業”,似乎書是離不開圖的。“圖書”的說法既然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是不是古代的書都有圖?

為什麼稱書為圖書? 第2張

“書”被叫做“圖書”的原因,現在已經不太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古以來,書與圖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在《周易•上悉辭》裡,便記載了“河出圖,洛出書”的上古神話故事。顯然,先秦時期,“圖”與“書”便被人們習慣性地聯絡在一起。

另一方面,“書”這個字,在古代有“文字”的意思。而我們知道,漢字起源於象形文字,本是由圖形演變而來。因此,在古人的思維習慣裡,圖與字,大概本是一種東西。由此看來,“圖”與“書”連在一起也是很自然的了。

為什麼稱書為圖書? 第3張

另外,從古代早期的書來看,也的確是文字與圖畫並重的。在古代,教育不發達,識字的人很少。圖畫是可以繞過文字直接傳遞資訊的。因此,為向那些不識字的人講述故事、宣傳倫理道德等,大部分書籍都是圖文並茂的,在文字旁邊往往配有圖畫作直觀展示。因此,中國自古有“左圖右史”(史指文字)的說法。尤其是宗教性質的書籍,因為要面對大量不識字的下層民眾,更需要藉助於圖畫來宣揚教義。佛教的許多宣傳性質的典籍,乾脆沒有文字,全部由圖畫構成。基督教在中國傳播時,也借用大量的圖片來宣揚教義。直到清末民初之際,為向普通民眾普及科學、民主等西方現代觀念,許多知識分子所辦的宣傳刊物還大量採用圖畫形式,一時畫冊、畫報風靡於世。

事實上,從宋代起,古書上的圖畫開始逐漸減少,人們更重視文字的作用,但“圖書”的說法還是一直沿用了下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