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老了會性情大變?

來源:酷知科普網 1.14W

老年人的人格發展軌跡——神經質上升,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和責任感下降——是一種對自身身體狀況惡化和認知能力下降的補償策略,反映了一種老年生活中的自適應機制。

為什麼人老了會性情大變?

人格(personality)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統合模式,這個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換言之,人格不同於性格——只有將那些描述了人們在思想、情感、追求、行為上差異的性格綜合起來,才能稱之為人格。

有關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人格發展問題已經有了充分的研究,然而目前為止,還鮮有研究涉及老年人的人格發展問題。最近,來自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和耶拿大學的研究者專門研究了老年人的人格發展模式和根源。他們的研究擴充套件了以往有關人格發展的兩點認識:老年人的人格發展模式和年輕人完全相反;基因在老年人人格發展中重獲重要作用。研究論文發表在期刊《人格與社會心理學》上。

大五人格模型(the Big Five)是人格領域中影響力最為廣泛的理論之一。所謂大五人格,即將一個人的人格劃分為5種不同的人格特質: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責任感,每一種人格特質又是一個具有正、負方向的維度,這樣不同的人格都可以通過在這5個維度上的不同取值而被標定出來。

除這五個特質外,研究者還增加了兩個額外特質:控制感(perceived control)和情感強度(affect intensity)。所謂控制感是人們自認為能夠掌控所經歷事件的體驗,而情感強度則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反應程度。這樣,研究者就可以用上述7個人格特質,描述老年人的人格。

為探討老年人的人格發展模式和根源,研究者進行了一項跨度為五年的雙生子追蹤研究。該研究共選用了410名年齡跨度為64-85歲的被試,其中有134對同卵雙生子和63對異卵雙生子。通過比較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在心理髮展特徵上的相似程度,研究者可以瞭解遺傳和環境因素對心理髮展的影響。

為什麼人老了會性情大變? 第2張

在實驗的第一階段,研究者用不同量表測量了所有被試的7種人格特質,並利用布萊德本情感平衡量表測量了被試的主觀幸福感。在5年後,也就是實驗的第二階段,研究者又對被試的這兩項指標進行了重新測量。由於死亡或其他原因,只有324名被試參加了第二階段實驗。在整個實驗中都需要記錄所有雙生子的共同經歷、非共同經歷以及他們的人口學變數(性別,年齡,身高、民族、血型等)。

之後,研究者對兩個階段的資料和雙生子資料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老年人的人格發展軌跡恰恰和年輕人相反,這主要表現在:

年輕人的神經質水平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而老年人則隨著年齡的增長,神經質水平越來越高;

年輕人的宜人性和責任感水平會逐漸增長,而外向性在人格發展中表現得較為穩定,同時開放性呈現先增長後下降的趨勢,而老年人這4個人格特質的水平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由於身體衰老以及認知能力下降,老年人必須承認他們不能像以前那樣讓一切盡在掌握,因此他們的控制感不如年輕人;

在情感強度上,情緒控制能力下降和感情管理技能提升這兩個相反的作用互相抵消,使得老年人的情感強度穩定不變。

進一步分析發現,控制感的變化和大五人格特質的變化存在聯絡。具體而言,老年人控制感下降與神經質增加、責任感減少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當老年人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和認知機能下降後,他們就會在生活中變得謹慎起來,以躲避危險並保持健康,這就使他們變得比較神經質;同時,他們在社會交往中會變得挑剔,不再像原來那麼外向和易相處;而在文化生活和智力活動上,老年人不再像年輕時那麼積極主動,開放性水平會降低;他們也不再按部就班,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件事,這就降低了他們的責任感。總之,老年人的人格發展軌跡——神經質上升,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和責任感下降——是一種對自身身體狀況惡化和認知能力下降的補償策略,反映了一種老年生活中的自適應機制。

為什麼人老了會性情大變? 第3張

不過,老年人在人格發展上不僅有上面提到的一般特徵,也有顯著的個體差異,具體表現為不同老人在某一特質上的發展程度或發展速率不同。研究者發現,未共同經歷過的環境能夠解釋個體差異中53%的變異。未共同經歷過的環境代表了個人生活中獨特的環境和事件,相較於年輕人,老年人會面對更多的壓力事件,因此累積的環境因素才在老年人性格變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造成人格發展個體差異的另一個因素就是遺傳,它能解釋43%的變異。不過,遺傳僅在外向性和責任感這兩個特質的個體差異上表現出顯著的影響,而對開放性、宜人性和控制感的影響則與環境因素相當。之前研究發現,未成年人的人格變化主要受遺傳影響,但其作用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被削弱。然而這次研究卻發現,當人們步入老年時,遺傳在人格發展中的地位又再次變得重要了,這可能是因為基因不同,身體衰老和認知能力下降的過程也不同。擁有“好”基因的老人,他們機能喪失的速率和程度都會較小,而身體和認知機能的下降又會顯著影響人格發展。因此,遺傳上的個體差異就反映為了人格發展上的個體差異,這可能就是遺傳因素在老年人人格發展中重獲重要地位的原因。

在最後,研究者還討論了老年人這種獨特的人格發展模式,是否會對他們晚年的主觀幸福感產生影響。從模型預測來說,較高的神經質,以及較低的外向性、責任感和控制感會降低幸福水平。不過,在實際研究中,研究者並沒有發現老年人的幸福水平存在波動,而是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這可能是因為被試的年齡還不夠老,而更老的人才會面臨一個幸福感顯著下降的過程,尤其是那些即將面臨死亡的人,可能會經歷較大的幸福感下降過程。我們可以預期,通過分析幸福感和不同人格特質的關係,在未來我們有可能發展出一套人格控制策略,以提高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水平,而這項研究無疑為此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支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