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有3個特徵,年輕時要避開

來源:酷知科普網 5.73K

簡要回答

在我們傳統文化中,會強調一個“孝”字。因為父母把孩子養育長大不容易。這十幾年,父母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甚至犧牲自己就為了把孩子養育好。
如果孩子長大後,不懂感恩,不知回報,對父母不好,那可以說,父母這輩子都會感覺很失敗。
我們肯定希望自己以後老了,能換來孩子的噓寒問暖,這樣,就算養育再苦再累都值得。
但不是所有的父母老後,都能換來子女的孝順。比如我的叔叔。
叔叔對兒子特別溺愛,要星星不摘月亮的那種,幾乎是有求必應。平時我嬸想管管孩子,叔叔還說,就這麼一個孩子,不寵著點,難道讓別人欺負嗎?再加上那時候叔叔家裡條件好,給孩子買的東西都是挑好的貴的來。
小孩子間玩耍鬧了矛盾,哪怕是堂弟打了別人,小孩來告狀,叔叔也護犢子。他說,別人不先欺負自家兒子,那兒子能去打別人嗎?
因為孩子的事,叔叔還和鄰居鬧過幾次矛盾。也正因為這樣,堂弟逐漸養成了霸道蠻橫的性格。小時候,他經常被孤立,大家都不愛跟他玩。
可如今堂弟長大,也不找工作,只在家啃老。叔叔想要他自食其力,堂弟卻吼他,說叔叔的錢夠他花,為啥要出去受苦受累?
村裡人都勸叔叔自己存點錢,別這麼拼命,不然若是有個小病痛,可別指望兒子孝順他。
每次跟叔叔聊天,叔叔都後悔莫及,跟我們說,都是自己太溺愛孩子,縱容他,才導致晚年遭罪。
其實看看周邊很多老人,他們老了以後,孩子不孝順的,其實大多有3個共性。

01.太溺愛
太溺愛孩子,其實不是愛,是害。像我叔叔那樣,就是從小捨不得說捨不得罵,孩子做錯事,不但不讓他改正,反而袒護,這樣的溺愛,長大後孩子能孝順才怪。
父母凡事都以孩子為先,過於縱容溺愛,這會讓孩子覺得世界都得以他為中心。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後,不但不被喜歡,而且容易受到挫折。而孩子從小沒有經歷過挫折,沒有抗挫抗壓能力,一受到打擊就不願進行社交了。
孩子在外不受歡迎,在家又是“小霸王”,他習慣了父母一直讓著他、伺候他,他怎麼可能長大後就突然明白要伺候父母、孝順父母呢?
所以,我們愛孩子,但也要立規矩。孩子犯錯不能慣著,而應該引導,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該如何改正。這樣的孩子,才會有感恩的心,長大後懂得父母的不易,從而對父母好。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有3個特徵,年輕時要避開

02.總是打、罵孩子
跟第一種不同,這類父母可能平時也溺愛孩子,但由於脾氣太不好,一點不如意就喜歡打、罵孩子。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觀察力很強,但解釋能力很差。
有時候父母可能是教育孩子,容易發脾氣。孩子能敏銳地觀察到父母的怒氣,但他們的解釋能力很差。他不會覺得,自己捱了打和罵,是父母對他好。相反,他會解釋為,是父母不愛他,所以才會這樣對他。
有這樣想法的孩子,長大後一般對父母會有一些恨意,覺得父母從來不愛他,對他不好。而等父母老了以後,他也就不願意孝順了。
我們在養育孩子時,可以學一些養育知識,如何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要總是責罵或者動手,以免以後孩子不記得好,全記得壞。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有3個特徵,年輕時要避開 第2張

03.區別對待
還有一種,養出了的孩子不是親人,反而是“仇”人,那就是區別對待孩子。比較典型的就是重男孩,輕女兒。
很多父母思想還停留在以前,覺得兒子才是自家人,女兒遲早是別人家的。所以從小就給兒子女兒區別對待。不僅吃的穿的有差別,就連孩子們鬧矛盾了,父母也是不由分說就幫兒子罵女兒。
這樣的父母,以後很難被兩個孩子孝順。因為兒子覺得父母對他好是理所當然,不知感恩。而女兒更是對這個家沒有感情,更別說孝順父母了。
擁有這三個特徵的父母,最好還是趁年輕避開一下,做到一碗水端平,正確地養育孩子。不然以後到了晚年,不被孩子孝順,吃再多苦也怨不得別人了。
你身邊有這種不孝順的例子嗎?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有3個特徵,年輕時要避開 第3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