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風箏的製作方法

來源:酷知科普網 3.08W

風箏是由古代中國人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風箏,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們喜愛。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開始用紙來製作風箏,稱為“紙鳶”。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操作方法

(01)首先,做出一個菱形的風箏骨架,將骨架的四個角用棉線綁好,注意不要太鬆會容易散開。

簡單風箏的製作方法

(02)然後,根據做好的骨架大小將準備好的塑料紙剪出適合骨架的大小,在對應骨架的四個角的塑料紙上各穿上棉線,綁於骨架上固定(一定要固定好了,不然玩的時候會鬆壞掉)。

簡單風箏的製作方法 第2張

(03)最後,將準備好的長棉線(棉線團)一頭綁在骨架上,另一頭綁在準備好的木棍並中間多餘的先纏繞在木棍上就行了(一定要是足夠的線,否則放的時候線不夠)。如此一來,簡易的風箏就做好了。

簡單風箏的製作方法 第3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