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早的孩子,長大後究竟差在哪裡?

來源:酷知科普網 1.22W

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紅 樂 本報駐日本、美國特約記者 李珍 侯健羽

寄宿早的孩子,長大後究竟差在哪裡?

相信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有寄宿的經歷,有人認為這是鍛鍊自理能力的一種途徑,也有人覺得,太小就寄宿會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吃住不好,不懂得與同學相處。那麼,孩子多大開始住宿會比較合適?怎樣提前幫孩子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對於這些問題,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所所長給出了建議。

寄宿太早易性格孤僻

在湖南、貴州等地,不少孩子因為上學要走很遠的山路,小小年紀就在學校寄宿。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夠,卻要自己洗衣服、換床單,難以照顧好自己,個別學校配餐營養跟不上,甚至天天早餐吃米線。

孩子是全家的焦點,生活中處處受照顧,突然被送到一個需要相對獨立的環境中去學習生活,是家長和孩子要共同過的“坎兒”。

楊雄說,有的家長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或因為自己工作繁忙經常出差,就硬生生把孩子送去住宿學校。結果,孩子因為適應不了住宿學校規範化管理的集體生活,變得性格孤僻,怕人,嚴重的甚至患上抑鬱症。出現問題了,家長才知道再去關心孩子,但這時,對孩子造成的身心傷害已成事實。此外,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時候,如果學校的餐飲營養跟不上,很容易導致發育不良。

“送孩子去寄宿,要尊重他個人的意願,看他性格適不適合寄宿。如果孩子非常排斥寄宿學校,就需要家長多做一些前期工作。”楊雄說,家長要多溝通,學會“心理按摩”,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要像朋友一樣去交流,告訴他家長的苦衷,傾聽他的想法,不要試圖強迫他。孩子的自我意識有時往往比家長的意願更重要。

最好等到高中再寄宿

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也發現了寄宿學校軍事化管理的好處。統一的服裝、書包和學習用具,標準化的作息時間,培養了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多家長也感受到,孩子寄宿一段時間之後,獨立性增強了,思考問題更加成熟,社會交往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有家長擔心,孩子到了寄宿學校會養成愛攀比的毛病。但從我的實踐看來,寄宿生反而比走讀生更少攀比,因為日常用品都是在學校的統一管理之下,大家基本都差不多,沒什麼可比的。”楊雄說,反而是走讀生,每天從家裡穿的帶的東西都不同,易形成攀比的習慣。

送孩子去寄宿學校,不代表就不用再關心孩子了,而是要比以前關心更多。可以多與老師溝通孩子的表現,隨時動向,平時晚上和孩子打個電話,視訊聊天。週末多陪伴孩子出行,彌補日常的陪伴缺失。

楊雄還建議,寄宿制學校要加強教師培訓,注意校園的安全、衛生、光照、溫度,全面呵護學生的身心健康。日常可以多增加課外活動,幫孩子減少思念家人的悲傷,儘快融入同齡人的環境,豐富業餘生活。在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寄宿制生活可以為孩子帶來很多無形的“財富”。不過,楊雄強調,國小和國中送去寄宿有點早,最好等到高中階段。此時,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自我意識基本形成,可以進行獨立性教育,也更容易適應新環境。

先做好分離教育

去寄宿學校讀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家長切不可忽略前期準備。“用我們的專業術語來說,叫做分離教育。孩子從出 生開始,從未離開過家人,但住宿卻要孩子一下連續五天見不到家人,為了順利度過這場分離,家長要提前訓練。”楊雄說,家長可以提前多看看專業的教授分離教育的書籍,學學知識和方法。比如,提前和孩子分房睡,堅持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鍛鍊自主性。從心理上,可以讓他多和同齡的孩子單獨相處,多發現其他人身上的優點,為以後的集體生活做準備。

相關連結

美國日本大學才住宿

多數日本學生從國小至高中都是按“就近入學”原則,在離家不遠的公立、私立學校上學,不住宿。他們的住宿生活是從大學開始的。

雖然大學才住宿,但日本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會讓孩子從小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學校有家政課教做飯,回到家母親會教洗衣做飯、打掃房間等。日本的傳統文化裡,也有哥哥姐姐代管弟弟妹妹的義務。因此,很多孩子從小就開始做家務,最起碼上國小後收拾自己的物品是每個孩子都具備的能力。

日本大學宿舍一般是單人間和兩人間。孩子長期在外,家人間難免會疏遠隔閡。很多日本父母會在節假日給孩子郵寄一些土特產,週末也會打電話關心孩子,但不會過多打擾。為防止離家獨自生活的孩子學壞,日本家長往往和大學教務處、孩子參加的團體(體育、藝術等興趣愛好團體)保持頻繁聯絡,基本上能掌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形。

與日本類似,大學也是很多美國年輕人住宿生活的開始。美國家長一般從小就鍛鍊孩子做家務,所以,孩子們獨立性較強。除了照顧好自己的飲食起居,美國孩子多數都要自己打工賺取生活費。有的人在學期內打一份工,到了暑假就打三份工,為家長減輕經濟負擔,也為儘早還清高利息的學生貸款。不過,很多美國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樣在孩子18歲後就放手不管,而是會拿出一部分存款幫孩子完成學業。

美國大學派對文化興盛,尤其大一新生喜歡在宿舍樓舉辦派對,來建立社交圈。很多父母擔心與之相關的性濫交、酒精、毒品問題影響孩子,但也只能通過簡訊和電話與孩子溝通。因此,家長們在孩子擇校前會做大量的調研,一些保守的美國家長會送孩子去教會學校,以信仰約束孩子的言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