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的結婚禁忌 錫伯族結婚有哪些禁忌?

來源:酷知科普網 2.09W

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有很多的規矩,特別是在封建社會的時候。會有各種不同的歷史文化。那麼關於錫伯族的結婚禁忌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錫伯族結婚有哪些禁忌呢?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錫伯族的結婚禁忌 錫伯族結婚有哪些禁忌?

這種信仰觀念在嫁娶中也反映得很突出。把新娘子接上轎往男家抬去。這途中便是一對夫婦始合陰陽之“始”。所以,這一段路是帶有兆示意義的。如果一路平安,未犯忌諱則新娘夫婦便大吉大利,如果有什麼忌諱的事情發生了,便不是好兆頭。所以,必須採取一些避忌的措施和違犯禁忌後的破法以確保吉祥,祛祓凶患。

新娘子忌三相,即上轎、下轎和坐帳的方向。這是迎親前就看好了的,大多數是聽信風水先生的。不過既然有人說了這樣的方向好,便不敢違拗,最好照此辦理。風水先生正是投機於民間這種“慎行篤誠”的迷信心理。

中原一帶,漢族結婚行轎的俗中,有“東來西走,不走重道”的規約。即轎來和轎去的路不能一樣。這或許是怕“重”字諱,擔心走重道要重婚。豫北民間有“走回頭路,夫妻不能白頭到老”的說法。又或許是怕一些惡鬼邪祟等在那轎來的道上搗亂使壞。繞道一走,那惡鬼邪祟自然便陰謀落空了。這也是一種避忌的思想原則,雖然簡單了一些,卻很可滿足一般平民的心理需求。

迎親途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禁忌,要數“喜沖喜”的忌諱了。據資料表明,河南、山東、江西、湖南、臺灣、雲南等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此俗流行。漢族、錫伯族、畲族、苗族、回族等許多民族都有類似的禁忌。所謂“喜沖喜”,即“兩家婚娶相遇”。俗以為這是不祥之兆。這是基於相剋思想的考慮,以為兩喜相遇,勢必要比個高低,或論財勢,或論人勢,假如一方超過了另一方,則那比敗的一方就會很喪氣、敗興,因而是不吉利的。而比勝一方的“喜”雖然衝了、淹沒了比敗一方的“喜”,但是自己一方的“喜”也因此而減弱了,喜慶的氣氛受到了影響,所以也是不吉利的。說到底還是不願意讓別人的興致擾亂、抵消自己的興致。所謂喜“好事獨佔”,諱“福無雙至”。

但是,婚娶相遇的事還是經常會碰到的。因為,嫁娶的隨俗,一般都在農閒季節,民間忌月、忌日又是相同的,選擇吉日吉時,也很可能就碰在了一起。那麼真的發生了“喜沖喜”的事情又該如何辦呢?

過去,假如兩家娶親的日子相同,有比賽相爭不讓的風。誰爭了先,佔了上風,誰就有福氣,另一方就“晦氣”。苗族如果有兩個(或幾個)新娘同一天出嫁同一個寨子,那麼,俗以為先進寨子的有“福氣”。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儘量避開同一天出嫁,如果避不開了,就要千方百計地爭先進寨子。錫伯族接新娘的喜篷車禁忌與其它喜篷車相遇。如果相遇,不能停車相讓,必須很快地並行而過。江西全南縣忌諱“迎娶花轎碰頭”。如花轎碰了頭,雙方轎伕各自竭力將花轎抬高,力爭超過對方。據說,誰家的花轎抬得高,誰家就能贏得“發運”。往往因此而發生雙方的激烈衝突,甚至大動干戈。也有另外一種解決的辦法,就是由雙方的新娘互換隨身佩戴的金戒指,或者由迎親隊伍雙方互換新手帕、新毛巾。用這樣互相祝賀的方法代替互相競爭的方法,使雙方都避免了不吉祥的兆頭。湘潭也有這種新娘互換禮物(手帕、紅頭繩)的俗。回族新娘前往男家的路上,也忌諱與其他娶親的隊伍相遇。如果相遇了,兩家新娘要互換腰帶,以為補救措施。臺灣民間婚娶如果遇上“喜沖喜”的情況,也要讓雙方新娘互換頭上插的簪花,俗稱“換花”。據說不“換花”,必然會有一方要遭遇災難。大概這類互換物什的方式可以使雙方具有同一性。中國民間有這樣的慣,即把敵對的一方和己方同一起來,從而讓敵對的一方自己取消敵意。當然,喜轎相逢,互換禮品,不是互相詛咒,而是一種妥協的方法,客觀上也起到了互相祝福的效果。畲族如果兩個新娘同一天出嫁,走同一條路線或同走一段路,兩個新娘必須商定誰先走,誰後走,不能同時並行。一般都是讓婆家路程較遠的先走。後走的新娘不能跟在先走的新娘後邊走,那樣叫走“舊路”,是不吉祥的。後走的新娘要讓一頭角上扎紅布、插紅花的黃牛在前邊“踏路”。經過“踏路牛”踏過了的路就又是新路了,新娘再走上去就沒有什麼顧忌的了。而且還吉祥如意,

預示著婚後的新生活是美滿幸福的。
  迎親途中除了忌諱“喜沖喜”,還忌諱“凶沖喜”。在臺灣,婚娶的行列如遇上送喪的行列也認為是大不吉利的。因為它是凶事對喜事的破壞,所以叫“凶沖喜”。中原等地也有這方面的忌諱。不過,也有人說不忌喪事的,因為喪事有棺材,“棺材”諧音“官財”,所以也有說遇見喪事是吉兆的。但是,辦喜事與辦喪事畢竟不相融洽,一般喪事總讓人想起“死人”,聽到“哭聲”等等,總是與結婚的喜慶氣氛難以相諧調起來的。所以,人們總地說來還是忌諱辦婚事與辦喪事相遇的。如果事先知道會遇上辦喪事的,就一定要換上一個時日迎親。有時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真的碰上了辦喪事的,無法解脫而別作一番解釋,比如有“官運”、“財運”等等,也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的破解方法罷了。

雲南紅頭瑤,在迎娶途中忌水,遇有河流,要由人揹著新娘過河,不得使新娘子的腳沾了水。錫伯族人迎親的喜篷車一路上不能停留。漢族也有迎親途中花轎禁忌落地的俗。因為無論是新娘,還是喜篷車、花轎,這時候都成了一種禁忌體,是必須小心避忌的。不沾水,不停留,不落地都是加在這種禁忌體上的“行為限制”,目的還要造成一種謹慎的氣氛,以引起人們的注重,小心從事,不要出現什麼意外的差錯。

花轎一上路,哭嫁就停止了。新娘在迎親途中是不許哭的。這時候再哭是不吉利的。俗傳新娘有煞氣,所以禁忌窺視轎中的新娘。新娘坐的花轎,四周圍繞著彩簾。人們跑到街上看娶媳婦的只是看個熱鬧,一般總是看不著新娘子的。據說看到了新娘子會瞎眼,或者會犯著煞氣而死亡。新娘子這時完全和普通人區別開了,她的這種特殊性身份中就往往被認為有某些能夠傷害普通人的靈氣——邪氣——煞氣。這種煞氣不但會衝犯人,還可能衝犯神靈。據《中華全國風俗志?河南》說:“(洛陽婚嫁)新娘轎前有兩人先行,各持一紅氈。每過廟,或大石、大樹,均遮掩之,以為恐有觸犯神明。”這仍然含有女人不潔的觀念在其中,而尤其是新娘,尤其是辦婚事,就更擔心會褻瀆神明瞭。同時也可見俗間相信那神靈鬼祟不是在廟中享受祭拜便是在大石、大樹中伸頭探腦,用紅氈把它們同新娘子隔開,一是怕新娘子衝犯了神明,二是怕鬼祟搗亂、作惡使壞,不然,何以要用有避邪祛惡作用的紅氈子呢?

普米族新娘出嫁途中還禁忌新娘回頭張望,禁忌新娘子騎騾子和穿白衣服。大概不許回頭張望是夫家開始要求妻子一心向著夫家的象徵。新娘子忌騎騾子和土家族新娘騎兒馬或騾馬,忌騎騸馬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出於對生育的考慮,與子嗣的聯想有關。騾子和騸馬是不能生育的,因而要忌諱與其接觸。忌穿白衣也是喜事忌白的表現。畲族新娘動身到婆家的路上忌遇孕婦,說是孕婦的血災之光會衝了新娘的喜,邪魔也會附在新娘身上跟到郎家。這其中暗含著也會使新娘子受到感應而身懷有孕的危險。而且據說那位孕婦分娩之時,這新娘也要與新郎分手了。設想如果新娘過早地生下一個孩子來,豈不是要與丈夫分離的嗎?這正是民間感應巫術信仰所產生的禁忌。那麼,遇到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呢?新娘在動身前早已有了準備。她會隨身帶著一個裝滿桂圓的小包。遇到什麼不吉祥的違犯禁忌的事,只要撒下一把桂圓,就能把邪魔化解掉了。

在迎親途中,還怕出現不好的天氣。有些地區忌諱下雨。臺灣有結婚當日下雨會使新郎日後變成酒鬼的說法。水族、壯族等最忌諱結婚這天響雷。以為是不祥之兆。如果出現打雷現象,預兆夫婦兩人中有一人要早死。

接新娘到男家的時辰、方向,也有禁忌。達斡爾族喜車一定要在日落前到達男方家中。萬一在日落後到達,要在大門西側掛一面鏡子,以代替太陽。否則,婚後不順利。

如果是男方即將來到家庭當中的時候,喜車是一定要向東方走了。白族則有所不同,新娘去新郎家裡面的時候,必須順著雲彩移動,若是萬一雲彩的方向相反,則新娘要圍著到夫家的背後。

小結:錫伯族在結婚的上有很多的風俗,比如在以前錫伯族人結婚的時候,必須西篷車在破曉前到達男方的家裡面。在結婚的時候當地的時辰是非常講究的,不過現在已經沒有這種嚴格規定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