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四節氣的起源與含義

來源:酷知科普網 2.79W

二十四節氣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人們春種夏收,一年四季的農作物種植規律都可以參考節氣的變化。二十四節氣是參考黃河流域的氣候變化來作為依據劃分的,據說人類開始發展政治經濟的時候,活動主要集中在這一帶。

中國二十四節氣的起源與含義

操作方法

(01)立春是在每年的公曆2月4日左右;立夏是在每年公曆5月5日左右;立秋在每年公曆8月7日左右;立冬是在每年11月7日左右。表示每個季節的開始。

中國二十四節氣的起源與含義 第2張

(02)夏至日和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日和秋分日。氣候是最舒服的,而且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左右和9月23日左右。

中國二十四節氣的起源與含義 第3張

(03)雨水,是在公曆每年的2月18日前後,意思是雨水開始多起來了,這個時候農作物也需要多點的雨水。 驚蟄,冬眠的動物開始甦醒,樹木開始發芽,從這開始,溫度也開始慢慢高起來。驚蟄在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曆每年大約4月5 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公曆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中國二十四節氣的起源與含義 第4張

(04)小滿,意思是農作物的果實開始趨向飽滿,等到大滿才能長好。在每年公曆5月21日。芒種,小麥等作物開始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中國二十四節氣的起源與含義 第5張

(05)白露,天氣開始轉涼,早晨能看來凝結而成的白露珠。在公曆的9月7日左右,寒露,露珠變得更寒冷,天氣更冷了。這一天約在每年10月8日。霜降,露珠開始凝結霜。霜降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 小雪和大雪,霜再冷就開始變成雪了,小雪在公曆11月22日,大雪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和大寒,天氣更冷了,開始結冰,比下雪還冷。小寒還不是最冷,大寒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5日和20日左右為小和大寒。

中國二十四節氣的起源與含義 第6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