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輝煌,孟子縱橫家介紹

來源:酷知科普網 3.01W

對於我們來說,中國傳統文學裡面的縱橫家也許陌生了一點,但是儒家的孟子可就耳熟能詳了,魚和熊掌的提問至今還在我們耳迴響著。而今天,就有人提出孟子其實也算是縱橫家這樣的一種說法,那麼這個說法到底可信麼?

春秋戰國的輝煌,孟子縱橫家介紹

  縱橫家思想
  關於縱橫家的思想在《韓非子》中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但縱橫家自己鬼谷子韜略圖的著作中並沒有對“縱橫”這一概念的系統解釋。

在《鬼谷子》中“縱橫”概念只出現了三處,在《鬼谷子·捭闔第一》中說:“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第二處在《鬼谷子·飛箝第五》中:“可箝而縱,可箝而橫。”,第三處在《鬼谷子·忤合第六》中:“乃可以縱,乃可以橫。”對於“縱橫”的解釋主要還是根據《漢書·藝文志》中所說的“行人之官”,主要從國際關係、國家強弱與方位等等有關方面來解釋的。孟子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編輯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

孟子
  他是孔子之孫孔汲的再傳弟子。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顧左右而言他》已編入國中語文教科書中,《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 他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遊歷於齊、宋、滕、魏、魯等諸國,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正氣者,謂君子之氣也。今世或謂之氣功,誤亦。浩然正氣者,以德充實,無德則虛。古以無形為氣,故謂之氣。後世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總結:總的來說,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是亞聖,但以儒家兼收幷蓄的文化特點來說,說是孟子吸取了一點縱橫家的學問也是沒有錯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