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來源:酷知科普網 2.5W

簡要回答

陰曆也叫農曆,但是農曆卻不一定是陰曆,也有可能是陽曆,因為農曆既有陰曆又有陽曆的成分,是為陰陽合曆,而陽曆是公曆,所以可以說陰曆是農曆,而非公曆。

農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在我們生活當中總會聽到老一輩講關於農曆的日期,作為從未接觸過此類事物的我們經常會疑惑農曆究竟指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陰曆還是陽曆。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解決這個問題,看看農曆究竟是什麼意思!

詳細內容

農曆是以陰曆(夏曆)為基礎,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所以我國的農曆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曆,而是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
農曆在陰曆(夏曆)基礎上融合了陽曆的成分,吸收了干支歷(陽曆)二十四節氣作為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來符合迴歸年。由於吸收了干支歷二十四節氣,可以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業等事。
所以,農曆既有陰曆又有陽曆的成分。農曆是陰陽合曆,指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係的一種曆法。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與陽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陰曆年相比陽曆年在天數上有時會相差一個月。為了協調回歸年與朔望月之間的天數,於是產生了陰陽曆,即農曆。
方法是在曆法中加入二十四節氣以及“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農曆閏年多一個閏月,因此一年平均有383.8978天,而農曆平年平均有354.3672天。)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因此這種曆法既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週期運動相符合。

農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第2張

陰曆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
陰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為"殷歷"、"古歷"、漢歷、"黃曆"、"夏曆"和"舊曆"等。“陰曆”又名“太陰曆”,系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再配合地球繞日一週之時數為一年,我國在民國元年前採用此歷,為與現行之歷相對稱,故名之曰“舊曆”。
陰曆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執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週,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謂之“恆星月”。
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餘,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週,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執行,因此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

農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第3張

公曆也就是指得公元紀年,這個曆法是源於西方的一種紀年曆法,它的起源來自與耶穌的誕生,在這之前的被稱為“公元前”,在這之後正常的紀年,而我國採用這種通用的紀年方式是在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全國政協中通過!
陽曆是一種“太陽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曆”,它是根據根據地球繞太陽執行的週期為一年制定的歷法。根據陽曆的日期可以很清楚的區分四季冷暖的變化,但是,根據陽曆制定的“月份”卻無關與月亮的盈缺,朔望!

農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第4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