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可以根據地層和化石瞭解古氣候的變化?

來源:酷知科普網 2.16W

極厚的黃土層、極長的鐘乳石、大洋底極厚的沉積物以及南極極厚的冰芯等,系統測量它們氧碳同位素的變化,就可以掌握古氣候變化的資料。化石也可以瞭解古氣候的變化。。一般來說,生活在熱帶的動物新陳代謝速度較快,個體都較小;而生活在寒帶的動物新陳代謝速度較慢,且為了禦寒個體都較大。

為什麼可以根據地層和化石瞭解古氣候的變化?

科學家可以從地層和化石來了解古氣候。先說地層方面,如果發現地層中有很厚的冰川沉積物,就說明有冰期存在;如果發現全球大規模海平面下降,陸地大大擴大,也說明冰期的存在。氣候寒冷的時候,降到陸地上的雪越來越多,且不會融成水流到大海,而海水則越蒸發越少,海平面就不斷下降。據迴聲探測,如今南極的冰約有27×10的六次方立方千米。如此大量的海水結成冰,就會讓海平面下降65~75米。此外,還可用測地層中氧碳同位素的方法來確定古氣候的變化。因為氣候與二氧化碳這樣的溫室氣體有關,測地層沉積物中的氧碳同位素的組成可以瞭解當時的碳迴圈情況。極厚的黃土層、極長的鐘乳石、大洋底極厚的沉積物以及南極極厚的冰芯等,系統測量它們氧碳同位素的變化,就可以掌握幾百萬年來古氣候逐漸變化的資料。

為什麼可以根據地層和化石瞭解古氣候的變化? 第2張

再說化石方面,通過化石也可以瞭解古氣候的變化。氣候對生物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說,生活在熱帶的動物新陳代謝速度較快,個體都較小;而生活在寒帶的動物新陳代謝速度較慢,且為了禦寒個體都較大。有些動物只能生活於熱帶,有些只能生活在寒帶。

為什麼可以根據地層和化石瞭解古氣候的變化? 第3張

如在更新世中期的中國,就可以清楚地將當時的動物劃分為:生活於寒冷北方的以北京猿人—腫骨鹿為代表的動物群,生活於南方熱帶、亞熱帶的劍齒虎—大熊貓動物群。又如,在奧陶紀晚期三次大冰期來臨前生長的動物個體都較小,冰期到達時,氣溫驟降,海平面下降了50~100米,大批動物滅絕了;在接下來很長的冰期中,許多動物慢慢適應了寒冷的氣候,它們的個體都長得較大,形成了特有的冰期動物群,與冰期前的顯著不同,它們的區別很容易識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