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畲族文化介紹,畲族文化特點介紹

來源:酷知科普網 1W

大家還記得那麼一句歌詞嗎,“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這些人就被分為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特色,也組成了多彩多樣的中華民族。下面給大家介紹下畲族文化特點吧!

寧德畲族文化介紹,畲族文化特點介紹

1、一年四季以雜糧為主食
  畲族先民長期過著隨山而種的遊耕山地農業生活,雖也租種當地地主的水田種水稻,但所種的大米基本都用於交租,所以一年四季以番薯、玉米等雜糧為主食。民俗學家沈作乾在1924年發表的《括蒼畲民的調查》一文中詳細紀錄了浙江麗水碧湖畲村畲民的飲食情況:畲民的飲食以番薯為主糧、玉蜀黍次之,食米的很少。普遍用番薯切絲,摻米飲食,叫做“番薯絲飯”。1929年德國學者史圖博先生在景寧敕木山所見到畲民的飲食情況是:“吃的非常簡單,只有富裕的人家才吃得起大米飯,以甘薯為主食。每天吃兩餐,很少吃三餐。”

2、嗜辣重鹹,喜食野味、河鮮,善醃製食品
  畲族的飲食習慣之一,嗜辣。畲民喜歡在炒菜煮食時加辣椒調味,正如畲族諺語所謂:“火籠當棉襖,辣椒當油炒,番薯絲吃到老”。關於畲族飲食習慣中嗜辣之原因大概有三:一為貧困,缺油,以辣椒當油炒;二為,畲民客觀居住的條件使然,居在深山,地陰氣寒,吃辣能去溼卻寒有利於健康;三為,畲民喜食河鮮、野味,加辣調味能去腥。

3、喜熱食,善飲酒
  喜熱食,善飲酒,是畲族傳統飲食文化之中的一大特色。所謂熱食,即桌上架爐,隨煮隨吃,類似於今日之火鍋。畲家家家戶戶於餐桌之上均常年備有一隻小風爐。此爐一般為泥爐,也有講究一點的用鐵爐。風爐置於桌中間,生以炭火,架上小鐵鍋或小銅鍋,待湯料水沸時,將豆腐、青菜之類倒入現煮現吃。請客擺酒席時,也設小風爐,一道道地上桌倒入小鍋煮著趁熱吃。

4、九藥不如一補——重視食療
  畲族先民自古以來大多居住、勞作、生活在山區,在長期的惡劣的自然環境和低下生產條件下,為了謀求生存和繁衍,他們根據實踐的積累,充分利用山區豐富的草藥資源,大膽地將草藥與食品配伍,創造性地開發和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山地文化色彩的民族民間飲食文化——食療。畲族食療歷史悠久,民間有諺雲:”九藥不如一補“,即是這段歷史生活的總結與概括。畲族食療既用來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也可用來治療一些急慢性疾病,使用面廣,涉及內、兒、外、婦、眼、五官、肛腸、骨傷等,且普及率極高,幾乎家家戶戶都能應用。

5、畲族美食傳說多
  畲族飲食風俗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理念,而且在流傳過程中還產生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總結:看完小編的介紹,大家對畲族文化有了解了吧。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特色,最明顯的應該語言、文字和服飾了,還有民族節日,能夠直白的讓人感受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