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90歲老人被稱為什麼?

來源:酷知科普網 1.83W

耄耋

古代90歲老人被稱為耄耋。耄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mào dié。耄,年紀約八十至九十歲。耋,年紀為八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古代90歲老人被稱為什麼?

古代90歲老人被稱為耄耋。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耄耋指八、九十歲。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面板。人到暮年,面板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而“古稀”指的是七十歲。

古代90歲老人被稱為什麼? 第2張

我國古代對老人的其他稱呼

60歲稱“花甲”、“花甲之年”或“耆”、“耆老”。因為我國古代採用農曆干支紀年,而干支紀年則是60年為一輪,干支搭配的第一個名稱叫“甲子”,同時干支名稱是錯綜參互配搭的,所以每一輪就稱作“花甲”,於是人們就借用這個干支一輪的名稱來稱呼60歲的老人,而超過60歲又未到70歲的老人,即稱“年過花甲”。

古代90歲老人被稱為什麼? 第3張

古稀,指70歲。古稀,原有古來稀少的意思。

80歲稱“耄”、“耄耋”。《禮記》裡說:“八十、九十曰耄。”“耄”和“耋”都是會意字,指人年老,因此就把80、90歲的人稱為“耄耋老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