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閹割更人道?

來源:酷知科普網 3.28W

化學閹割原創於美國,它是利用注射或者口服抗睪酮藥物,降低男性產生睪酮的能力,從而降低性慾,因此它又叫“荷爾蒙療法”或“抗雄激素治療”。雖然對於人權意識空前高漲的今天,化學閹割可能是處理性犯罪者的最佳手段之一,但也可能增加被閹割者患其他病的風險。正是基於這些考慮,目前全球只有不多的幾個國家同意採用化學閹割。而關於化學閹割的爭論,短期之內肯定不會停止。

化學閹割更人道?

最近,我們的鄰邦哈薩克上了熱搜,原因是哈薩克宣佈將對上千名性犯罪者進行“化學閹割”。據報道,哈薩克總統已撥出約合人民幣21萬元的預算,用於採購執行化學閹割的注射劑,而此次接受化學閹割手術的罪犯將會以兒童性侵犯者為主。

一提到閹割,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封建時期皇宮裡的那些“御用服務人員”了。皇帝需要他們提供服務,但又怕他們與後宮發生什麼不該發生的事,於是他們就被切除了生殖器官。這種手段,在醫學上叫“物理閹割”,那麼“化學閹割”是什麼?在這個越來越注重人權的今天,化學閹割是不是更人道呢?

化學閹割更人道? 第2張

在討論化學閹割之前,讓我們先用一點點時間來了解一下性慾這個東西。對於生物而言,繁衍後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它不是一件性器官獨挑大樑的工作,而是需要全身多種器官通力協作完成的一項工程。因此,為了讓各種器官步調一致,順利過渡到適合交配、生殖的狀態,性器官會向身體裡釋放各種激素,比如男性的睪酮、女性的雌二醇、黃體酮等,用以通知各種器官:“繁殖工作要開始啦!大家請做好準備!”當這些激素隨著血液迴圈進入大腦,我們就會產生“好想找個伴侶發生一些羞羞噠的事情啊”這樣的衝動,也就是俗稱的性慾。所以,在性慾的產生過程中,性器官是大本營,激素則是傳令官。

物理閹割,針對的就是大本營,而化學閹割則針對傳令官。

化學閹割原創於喜歡開腦洞、搞發明的美國,它是利用注射或者口服抗睪酮藥物,降低男性產生睪酮的能力,從而降低性慾,因此它又叫“荷爾蒙療法”或“抗雄激素治療”。目前在美國廣泛使用的化學閹割藥物是長效醋酸甲羥孕酮,簡稱DMPA,商品名得普樂。而在加拿大和歐洲,用的比較多的是另一種藥物醋酸環丙氯地孕酮,簡稱CPA,商品名色普龍(如果你有粉刺或者脫髮症狀,你也許在醫生給你開的藥品說明書裡還能偶遇這兩個名字)。研究發現,定期注射這些藥物的人,雄激素和性慾都將明顯降低,而且在停止注射後,身體還能恢復。因此一些人說,在人權意識空前高漲的今天,化學閹割簡直就是處理性犯罪者的最佳手段。

化學閹割更人道? 第3張

不過,很快就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出現。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批評來自歐洲議會反酷刑委員會,2007年,這個委員會對捷克當局同意為性犯罪者實施化學閹割一事提出了嚴厲批評,他們在一份公開報告中對“是否應該將這種不可逆轉的手術用於人類”持“巨大的懷疑”態度。這些人的理由有四:一,生理因素不是性慾產生的唯一根源。一些家庭、環境等精神因素同樣可以引起性犯罪,因此化學閹割不一定有效。二,化學閹割侵犯人權。在很多國家,化學閹割並不是一種懲罰措施,而是一種性慾的治療手段,因此強迫性犯罪者接受治療就是侵犯了其自由處置身體的權利。三,容易走上覆仇的道路。一些研究者認為性犯罪者的人格特徵與常人不同,化學閹割容易讓他們產生報復社會的心理變化。四,化學閹割藥物效果有限且副作用多。

化學閹割更人道? 第4張

在這裡,稍微提一個人們對性激素的認識誤區,性激素雖然主要是由性器官產生的,但其實包括腎臟在內的很多器官都有產生性激素的能力。而且,在男性體內也有一點雌激素,女性體內也有一些雄激素,只是含量很低。它們除了控制性欲外,還能影響很多身體器官的運轉,例如控制骨骼密度、控制脂肪儲存等。化學閹割這種從根源上切斷雄性激素製造的方法雖然可能降低性慾,但也可能增加被閹割者患其他病的風險。而且,化學閹割藥物本身就對肝臟和心臟有副作用,容易引起糖尿病、肝病變、血栓。

正是基於這些考慮,目前全球只有不多的幾個國家同意採用化學閹割。而關於化學閹割的爭論,短期之內肯定不會停止。如何讓性犯罪者接受應有的懲罰,值得每一個國家的立法者深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