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越成熟的人是否越少晒自己的生活?

來源:酷知科普網 1.71W

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心智越成熟的人是否越少晒自己的生活?這裡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有人認為,喜歡晒生活的人大部分都希望讓別人知道自己過得很好,這是一種安全感缺失的表現。而那些不晒自己生活的人,往往心智都更加成熟,他們更多關注與事業有關的資訊。你平時喜歡在社交網路上晒自己的生活嗎?是否贊同這樣的觀點?

操作方法

01

小丁的朋友圈一直都是熱鬧非凡,萬眾矚目。

在她的圈裡,總會有各種晒,每季度必晒一次出國遊,每月晒一次畫展和音樂會,每禮拜還要晒一本讀過的書,而幾乎每天都有美美噠的自拍和香噴噴的美食……

每次發朋友圈前,她都會精心地選圖,寫雞湯,想排版,美圖秀秀,釋出之前,一定會思忖半天:

別人看到我這則朋友圈,會不會覺得我既美麗又文藝又向上又有品位。

為了充分滿足這樣的人設,就算是晒個自拍,她也要拍出幾十張,然後從中選出最好的那張,再花上半小時精心P圖和寫文案。

在朋友圈裡,她似乎已經實現了財務及時間的雙重自由,既有好看的皮囊,也有有趣的靈魂,既有浪跡天涯的豪情,也有胸懷天下的悲憫。

有次,我有事去她的出租房找她,說實話,在去之前,我從來就沒有想過女生的房間可以那麼髒亂:

一大堆衣服散亂地跟一條皺巴巴的被子攪在一起,各式各樣的鞋子在門口扔了一大攤;

茶几上放著好幾天的外賣盒、方便麵桶,裡面殘存的食物經過幾天的發酵,發出難以名狀的怪味;

木地板上有著厚厚的一層油膩和黑泥,廁所裡的味道更是不可描述……

我在那站著,竟然沒找到可以落座的地方,分分鐘地想逃離,匆匆忙忙地說完事情,趕緊離開……

這跟朋友圈裡晒的精緻完全是天壤之別啊。

後來我才知道,她只是在一家房地產企業做文員,每個月工資到賬3300元。

至於那些國外旅遊,嘖嘖,不存在的,她連護照都沒辦,可相簿裡的各地名勝一抓一大把啊。

在我們身邊,總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時間晒自己的生活,有時間用心編輯每一句話,美化每一張圖片,卻沒有時間打理自己的基本生活。

當他們全力以赴地晒著自己的精緻,卻絲毫未察覺,在現實生活中過得如此狼狽。

開啟百度App,看更多美圖

02

每天晒自己的生活,晒的不是照片,而是存在感,通過晒來得到別人的認同。

Jason自從被嘲笑為肥膩中年大叔後,幡然覺醒,深感如果再不改變,自己將會被不自律的生活所毀掉,於是加入了某健身打卡小組,共同健身,抵抗懶惰。

他辦了一張健身卡,去健身房的第一天,便在健身房的各個角落裡360度無死角地拍了180張照片。

拍完照後,他以各種理由沒有再出現在健身房裡過。

可是,他的朋友圈裡,每天都會堅持晒照,每日簽到,大家都稱讚他很有毅力、很自律,給予他很多的點贊。

在大家的盛讚之下,他堅信自己真的每天都在健身。

朋友小靜,大學畢業六年來,幾乎從來不主動跟父母聯絡,從來不給父母錢或者買禮物,放假也很少回家。

用她的話說,叫原生家庭的影響造成的兩代人情感淡漠,自己無能改變。

但是,她的朋友圈裡卻經常晒感恩父母的感悟。

今年母親節的時候,她在朋友圈放了一張媽媽在地裡拔草的背影,佝僂的背,蒼白的發,配上文字:“時光啊,請你不要傷害我媽媽,要好好待她。”

這條朋友圈獲得了68個贊和19條回覆,大家都誇她是個孝順的女兒,當然,在收到大家點讚的那一刻,她自己也是這麼覺得。

Lucy是社交達人,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髮圈晒自己和朋友的各種聚會。

同幾個朋友去吃飯,動筷之前先拍照,然後埋頭P圖,配上文案:“去年今日此門中,新老朋友齊歡聚,無話不聊,無酒不歡”,點擊發送,期待著圈友能給予點贊。

可是,本就是不很熟的朋友,聚會全程尬聊,以各自刷手機結束。

晚上,翻出朋友圈,發現並沒有人點贊,自覺尷尬,於是趕緊刪除了這一條資訊,鬱悶好久:

為啥沒有人點贊呢,是不是我配的圖不精緻?還是大家沒看到?

可是,那些朋友圈裡的點贊認同,似乎只能用來麻痺自己,那些對你點讚的人,真的沒有多少,真正在意你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存在感這個東西,永遠是別人給予不了的,只能自己給自己。

與其靠著別人的反饋過日子,不如踏踏實實地過好自己的線下生活,不用惦記著直播自己的人生,此時此刻,永永遠遠,你只屬於你自己。

與任何人,都沒有半點關係。

03

事無鉅細地晒自己的生活,其實是件風險蠻高的事情。

去年我還寫過一篇文章提到好友娜娜的事情,娜娜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每天九宮格晒娃刷屏。

由於晒出的照片中透露了太多孩子的個人資訊,結果被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盯上,將孩子綁架。

雖然最後孩子被成功解救下來,但是這件事情對娜娜的打擊太大。

甚至在半年以後,再說起這件事情,她還心有慼慼然:“當初太不成熟了,光想著如何在朋友圈裡求點贊,竟然差點毀了這個家。”

同事David 有一位小嬌妻,每天在老公的寵愛下,自然要通過晒恩愛來收穫大家的羨慕。

前段時間,公司接了客戶一個專案,供完樣品,報完價,在等客戶的最終反饋。

為了能順利得到這個專案,David決定去拜訪客戶,以爭取更多的機會。在這之前,我們的競爭對手公司對這個專案並不知情。

她的小嬌妻從他出差的第一天就全程播報:

“老公,又要出差了,想他……”,晒出老公的車票,透露了客戶所在的城市;

“晚上老公視訊說想我,我也想他……”,晒出老公在酒店的照片,而這家酒店就在客戶公司的旁邊;

“認真工作的老公最帥了,老公一定會一戰告捷,愛你,麼麼”,這次晒了一張老公伏案工作的照片。

這下好了,這一波秀恩愛的晒照片,卻把很多商業行為暴露給了競爭對手,這個圈子就是那麼窄,競爭公司銷售總監的老婆也在她的朋友圈裡。

這位銷售總監敏銳地判斷出客戶的專案,經過各種渠道打聽到價格,連夜迅速做好方案,最終的結果是,對手將這個專案給抱走了。

這恩愛晒的,老公差點丟了飯碗。

04

我們的朋友圈像極了美化人生的photoshop,以及加了濾鏡的生活鏡頭:

面板差的可以過濾磨皮,臉大的可以削骨,胸小的可以豐胸,黑的能變成白的,白的能刷成彩的,網紅什麼路數,就給自己上什麼套路

買的書連塑封都未拆,買的付費課程上了兩次就再也沒開啟過,可是這阻礙不了在朋友圈裡晒書評和學習記錄;

早上從來就沒有在8點之前起過床,可是照樣晒早上的晨曦和必備雞湯;

自己沒錢去旅行,每到旅遊季,仍然免不了從相簿裡面挑出幾張,配上旅遊心得來發圈;

每次掐著自己大腿定的計劃,從來都沒有堅持下來過,卻在朋友圈裡撒下萬丈豪情。

我們總是在朋友圈裡晒著讓別人羨慕嫉妒恨的琴棋書畫詩酒花,卻咬著牙計較著自己現實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正常晒自己的生活,同朋友們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點滴,這本來是挺好的一件事。

但是過度地晒自己的生活,並以此來證明自己受關注的程度,獲得存在感,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因為實際上,幾乎沒有多少人會在乎你此時此刻真正的感受是怎樣的。

大家都很忙,沒有多少人在意你今天吃了哪家米其林,跑了多少步,減了多少肉,也沒有人在乎你看過多少山丘,穿過了多少人群。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社會比較”,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

通常,人會習慣於上行社會比較,就是把自己與比自己優秀的人進行對比,所以在朋友圈呈現的狀態,總比實際生活中要好。

然後在對比中去尋求認可,在對比中去獲得存在的價值。

而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會明白,別人的生活99%與自己無關,而自己的生活也與99%的人毫無聯絡。

他們很少會通過晒生活,來獲取存在感。

因為他們真實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內心真實的溫情所填滿,對於虛擬的存在感,他們毫不在意。

而對於潛在的風險,他們卻懂得避免。

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當我們的內心被真實的自己填滿,我們便再也裝不下那些浮華的虛偽。

並最終擁有這樣的底氣:我的生活很好,不需要被晒。

心智越成熟的人是否越少晒自己的生活?

我應該算是心智成熟的人,也基本上從來不晒朋友圈。但後來開始在自媒體寫一些文章時,就會在朋友圈裡定時更新發表的文章。

因為這是工作需要嗎,算是給自己找個藉口。晒了一陣子文章,居然感覺不錯,很多朋友為文章點贊,一直謹慎的我不通過朋友圈炫耀生活,而通過炫耀文章得到了很多讚揚。這種讚揚其實讓我很受用。

我的一個學生常在做出一件優秀的事兒,或經歷不一般的風景時喜歡晒晒朋友圈。他是一個自省而且喜歡追求完美的人,但他會在晒出自己的完美時感覺愧疚,常會問我,自己是不是愛炫耀,因為在朋友圈裡很多看起來成功和成熟的人基本從來都不晒幸福。

學生還拿我當例子,說比如我這樣的人,就不晒幸福,只是晒與工作有關的事情。作為心理老師,也作為一普通人,我自認為還沒有做到能完全的不以外物的變化而悲喜,況且我也不認為我將來能做到幾重天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心智越成熟的人是否越少晒自己的生活? 第2張

為了不影響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正常判斷,我只好承認自己其實晒工作也是炫耀嗎。而且我完全能接受這位學生朋友圈裡晒生活的“炫耀”,我認為只要自己喜歡並且沒有傷害別人時,沒必要為一些人為嚴苛的規則所限制。

我覺得人既然是社會協作的生物,就很難有哪個人可以完全不求得別人認可的。比如我們古代,真的有不少著名的隱士,但隱士們之所以著名,大部分是先出世,成名,而後淡出江湖。要是哪個隱士,直接隱身了,估計我們也不知道他是隱士了。

但即便如此,赤裸裸的晒幸福,晒生活好像確實和晒工作有些不太一樣。以前在網上聽說過晒幸福要中午晒比較好,因為晒幸福早晚會有報應的,可見確實有很多人敵視晒幸福但不怎麼敵視晒工作的。那些不晒生活的人到底與晒幸福的人有什麼區別呢,是不是心智成熟呢?

通過我對朋友的探討與瞭解,大致總結出以下幾種不晒生活的心態。

第一種,算是心智成熟些的人吧。

他們的成熟體現在自身的慾望已經經過了昇華,不容易被初級慾望誘惑和牽引。比如通過競爭和成就表達自我的攻擊性,而不是通過憤怒和暴力表達攻擊。

這些成熟的人,簡單的快樂刺激也不容易滿足他們,比如晒生活就滿足不了他們,被別人讚揚生活也得不到滿足。

這些成熟的人當然不容易去晒生活了。不過,千萬不要天真的以為這些成熟的人不炫耀,他們自然有他們的方式炫耀,甚至炫耀到已經如此低調,但誰也不能輕視他們呢。

第二種,自我規則比較多,自我要求比較嚴格,追求完美的人。他們深信言多必失。我有一個朋友,給我舉了個賭場裡最終贏家的例子。

他說,賭牌時有許多欺騙對手的技巧,你可以示弱、或示強,可以示之有、也可以示之無,可以欺詐也可以誠實。

但不論你怎麼表演,你一定有規律可尋,表演多了就會有漏洞。想成為最終的贏家,你得學會一直面無表情,讓對手永遠無從判斷你。這也可能是他不晒生活的一種態度吧。

第三種,安全感低的人,他們習慣隱藏自我。

第四種,迴避情感的人,這類人認為兒女情長的事情會顯得自己軟弱,從來都是迴避情感。晒生活?那不是更讓自己顯得軟弱嗎?

我覺得不晒生活的心態一定還有,在此就不贅述了。

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學生不只一次的問過我這個問題,而學生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我覺得答案到底「是」心智成熟的人少晒生活,或者「不是」對他而言並不是特別重要。

反而是這個問題背後,他帶有深刻的對成熟者的崇拜,對自己晒生活的自責和對別人晒生活的責備。

我只想告訴他,成熟的人不晒生活,但他們也晒點兒別的什麼,可能不見得是在朋友圈裡晒了。在朋友圈裡不晒生活的人,不一定都是成熟的人。而你晒生活這件事情是可以被接受的。

我們很容易給“成熟”等品質以神化,因為難以達到,而想象著賦予“成熟”以無限遐想,其實有時我們不是很確定的知道啥是真的成熟,或者我也不知道呢。

話說回來,我倒是挺喜歡《武林外傳》裡的江湖。那裡的江湖沒那麼神奇,似乎顯得我們現在已經身處江湖中了呢。

當我們在編輯文字,選擇圖片的時候已經在想象發出去之後的效果了,如果我們想象出的效果越讓我們愉悅,我們就越有可能發出去。

如果發朋友圈的效果很好,我們就越會形成一種朋友圈思維:拍照的時候已經在想象發表在朋友圈會引起什麼樣的效果,如何選擇景色,選擇什麼樣的事件,如何表述,都是我們不斷思考的內容。

所以,晒不晒自己的生活,並不是由心智是否成熟的決定的。

影響因素是:發出去之後的效果是不是我想要的。

心智越成熟的人,發出來的東西越不讓人反感,因為一個人心智越成熟,他想象出來的效果與現實的效果越接近。

人終究是社會性動物,社會認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並不認同一個人的成熟代表著他只看著自己的目標,而不管其他任何雜事。

我最初接觸“晒生活”是QQ空間,我偶爾會發一下,自我感覺還是蠻良好的,因為我的文字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多情的詩人,直到一位朋友告訴我,你的qq空間像精神病院。

這個朋友對我蠻重要,所以我再也不發了,後來有了朋友圈,我也曾想過發一兩篇,但是發了之後不斷修改,我不斷的思考怎麼使得自己像個有思想的人卻不讓別人覺得我矯情,最終無法和諧,所以決定不發。

時間久了,我就不會在朋友圈裡面有任何非官方動態,導致很多朋友都覺得我防範心重,給他們的都是工作號,其實那就是我私人的。

當別人問起我為什麼朋友圈沒有任何自己的東西的時候,我的回答是沒時間,或者沒興趣,但我知道不是。

如果真的是沒時間,我就不會為了抓瘋狂動物園裡面的黃色的牛花費兩小時。

如果真的是沒興趣,我就不會在睡前開啟朋友圈看看別人的動態。

原因只有一個:我的自戀需求希望別人誇我,而我知道我發出去之後別人不會誇我,所以我就不發。

自卑的人不發,自戀的人發出來都讓人有點厭煩,

一個人倘若是自戀加自卑的,他就會不斷的發朋友圈,然後在不斷的刪,自戀的時候對結果的想象過分樂觀,自卑的時候又對發出去的內容感到羞恥。

忙碌的人之所以不發,並不是沒時間,而是發朋友圈的效果不是自己滿意的,

成熟的人之所以發的不多,是因為他明白自己講的內容,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人的需求,所以儘量少發,不令人反感。

心智越成熟的人,越懂得體諒別人的不易,不會通過取悅別人,從別人那裡拿到尊重、得到、認同等來讚譽,以此來滿足自己。他們的內心有自我的評判標準,更堅信自己內心世界的篤定。

心智越成熟的人,

越懂得體諒別人的不易

作家牛皮明明曾經在文章中說起一則關於他朋友的故事。

這位朋友是上海著名投資人,因為從事的職業關係,所以他每次都會穿一身沒專門定製的西服,衣服的袖子和領帶都是精心搭配過的。偏偏每次和同學聚會,他都會換上普通的衣服,每次都選擇打車去參加聚會。

他看上去就是普通的投資人。

雖然畢業很長時間,可同學們的關係依然像學生時代一樣。

許多人都問他你每次參加同學會為何如此低調,而他卻說:

“大部分同學的物質條件沒有我好,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運氣差,而是因為自己出生在本地加上自己的父親是第一批成功的商人,自己只是因為幸運,所以起點比同學們高些。

選擇穿上普通衣服,打車參加聚會,是為了讓他們不會有距離感,心理也不會有落差,輕易否定自己的人生。”

一個真正心智成熟的人,不會刻意炫耀自己擁有的成就、頭銜、家產。也正是因為這份認知,才使得他們很少將自己的生活晒出來。

心智越成熟的人,越懂得體諒別人的不易,這份體諒之中也包含著一個人的氣度和涵養。

因為見過了世面,

才明白眼前的可貴

清末民初時期,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邀請早已退位的清末皇帝溥儀到家中做客。

當他熱情地給這位末代皇帝展示自己珍藏了半生的古董字畫、金石玉器時,溥儀並沒有太大興趣,反而隨手指了幾件,告訴王國維這些都是贗品。

王國維當下心生不服,這些古蹟珍玩都是他憑藉自己美學、史學造詣挑選出來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王國維心裡想,可能是小皇帝沒仔細看。

溥儀走後,王國維就迫不及待地找來了道行更深的好友來幫忙鑑別,又去古玩店找行家,結果卻是一致的:這幾件“珍品”,確實是贗品。

這件事後,“金石大師”王國維對這位年紀輕輕卻見識如此之廣的溥儀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他再次虛心地向溥儀請教鑑別方法時,溥儀說:

“我也不懂你們說的那些個鑑別方法、技術,我就是看你那幾樣玩意和我家裡的那些有些差別罷了。”

很多人常常自鳴得意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其實真正擁有的人卻並不以擁有為傲。

正所謂,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凡夫不可語道。

若一個人沒有真正的見過世界,很容易囿於自己所認知的天地,常常誤以為自己目前所擁有的就是最好的,從而忘記了世界之大。

見世面本身就是一種擁有和體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明白何為真偽、何為美醜、何為高低、何為貴賤。

其實之前也回答過一個相關的問題,就是現在的朋友圈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在點贊。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深有體會。對於那些不願意點讚的朋友圈內容,我想主要是出於兩點原因:一個是覺得他的內容不值得我點贊,沒有給我帶來什麼價值。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個人成天發這些炫耀,自我陶醉的一些東西,讓人看得已經麻木了。

舉個例子吧,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是一個普通人,稍有一點小成績就會發個朋友圈。比如今天參加了個大型會議啦。得了一個什麼樣的獎狀了啦,出國旅遊了等。對於這些事情她一定會發朋友圈的,為什麼呢?人之所以比動物高貴,首先是因為人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其次就是人擁有自由意志。也就是說,對於外界發生的種種事情,我們始終有權選擇自己的態度、看法和反應。

如果是巴甫洛夫實驗室裡的那條狗,一看見肉骨頭,唯一的反應只能是流哈喇子,可作為一個人,我們可以擺脫外在環境的支配,超越條件反射的動物本能,自由決定我們的反應和行為。作為一個人,面對別人指責或謾罵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從容面對、理智化解,而不是暴跳如雷或大打出手,在朋友圈裡各種發牢騷;

心智越成熟的人是否越少晒自己的生活? 第3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