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來源:酷知科普網 2.97W

簡要回答

十個經典哲學問題包括人的本性在於求知;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政治無道德;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不帶劍的契約不過是一紙空文;群眾永遠生活在無知的洞穴中,害怕光明和真理等。

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哲學是西方一門研究基本和普遍之間的一門學科,其中也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地方,那麼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詳細內容

亞里士多德解釋說:人出於本性的求知是為知而知、為智慧而求智慧的思辨活動,這種活動不服從任何物質利益和外在目的,因此是最自由的學問。哲學的思辨最初表現為“詫異”,詫異就是好奇心。最早的哲學家出於追根問底、知其所然的好奇心,對眼前的一些現象,如日月星辰、颳風下雨等,感到詫異,然後一點點地推進、積累、演化,最後提出關於宇宙起源和萬物本源的哲學問題。

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第2張

芝諾告訴我們:一個人有了一定的知識,接觸和思考的問題越多,就越覺得有許多問題不明白,因而就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相反,一個人缺乏知識,發現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低,就越覺得自己知識充足。因此也會驕傲自滿,舉步不前。

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第3張

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萬物的本源,整個世界,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都是永不停息燃燒著的火焰。由此,他得出了“萬物皆流,無物常住”的結論。河水川流不息,當人們第二次原地踏入這條河時,碰到的水流已不是原來的水流了。比如,你爬山的時候,通往山頂的路和下山的路也已不是同一條路了,因為萬事萬物大到宇宙小到原子都在瞬間即逝地變化著。這條路上肯定有樹葉落下了或者地上的樹葉改變了位置,泥土中間和表面蚯蚓、蟲子、細菌正在穿梭,而泥土自身的一部分也在腐爛,一部分正在化為其他物質,只不過人類的肉眼無法明察罷了。

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第4張

馬基雅弗利認為,政治包括國際政治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爭權奪利的鬥爭,與公正、仁慈等道義原則無涉。他說,政治的統治手段和措施應該同宗教、道德和社會影響完全區別開來,除非它們直接影響到政治決策。一項決策是否過於殘忍、失信或不合法,在他看來是無足輕重的。馬基雅弗利不僅將宗教與政治法律分開,而且將倫理道德與政治法律分開。“政治真理要發展,就必須首先拋棄自己的兩個夥伴──神學與倫理學”,因為“講道德和搞政治不是一回事”。“所謂道德,不過就是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的品質。道德和倫理的善,不過是實現物質成就或權力地位等世俗目標的手段……神學和倫理學都是政治的工具,而政治就是利用一切工具達到目的的實踐的藝術。”

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第5張

愛因斯坦說,“自然界最不可理解的事情是,自然是可以被理解的”。他又說,“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看來,這位科學偉人的一生,是在科學和宗教兩大思想體系中度過的。無論如何,一種超然於智慧生命的自然力,是可以被普遍感受到的。宗教把這種自然力的來源,歸結於神;而科學,對此尚沒有完美的回答。

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第6張

霍布斯認為:一個沒有國家和社會的人的“自然狀態”是這樣的。第一,像一出生就被棄在荒野的孤兒,形單影隻,只能自己管自己,處於“自保”狀態。與之伴隨的是無助、淒涼和存在的野獸帶給他的恐懼;第二,為了自求生存,不得不餐風宿露,四處漂泊,靠有限的野果飽腹,而此時恰巧碰到許多和他一樣要靠這野果活命的人,因為自然資源稀缺,他們不得不像幾條喪家的狗,為塊骨頭加入戰鬥,咬得你死我活。因為沒有人是刀槍不入的,在不斷衝突的激烈競爭中,每個人都在隨時會被傷害的不安全中朝不保夕,甚至快速死掉。

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第7張

柏拉圖用洞穴裡的囚徒來比喻群眾,對他們來說,真理是刺眼的,討厭的,只有生活在無知的洞穴裡才能讓他們感到安定。而通過洞穴隱喻,柏拉圖還傳達出一個這樣的資訊:我們所面對的只是現象,本質則在現象之外。如果要認識本質,必須“轉向”——不是身體的轉向,而是“靈魂的轉向”,即從現象轉向理念。因為在柏拉圖看來,現象就是現象,現象不可能是本質的“載體”,純潔、至高的理念無論如何不可能存在於現象之中。

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第8張

波普爾對人類建立的歸納法發出了質疑。休謨曾提出,我們見到太陽每天都會升起,但並不能確定太陽明天也會照樣升起。由此得出,假想並不能通過先例而在理性上得到證明。而波普爾的看法,則與他的“可錯性”原則相結合。他說,既然無法證明太陽明天會升起來,那麼我們只能假設一條理論,認為太陽會升起。如果太陽第二天沒有升起,那麼這條理論就是錯誤的。然而,直到太陽不升起的那一天之前,這條理論仍不能被證偽(證明是假的)。波普爾由此推出科學理論的劃分標準:若某理論可被證偽,這理論即是科學的。

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第9張

奧古斯特·孔德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的創始人,實證主義哲學家。他批判神學和形而上學,強調知識產生於感官體驗,來源於對周圍世界的觀察。他認為,人所知的只是經驗現象或事實之間的不變的先後關係和相似關係,科學就是要尋求這些關係,用最簡化的方式把它們表示出來,從而產生各種規律。

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第10張

保羅·薩特認為”存在主義是人道主義的深化,它剝去了人道所謂的階級性或社會性,撇開了各種社會規範,研究人的具體生存處境,特別是人在某種特殊情況下會如何行動等深刻命題“。人在自主選擇自己的本質時具有絕對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質屬性,人的一切行動都是自由選擇的結果。這種自由是絕對的、無限的。他由此得出:“假如存在確實先於本質,那麼,就無法用一個定型的現成的人性來說明人的行動。簡言之,不容有決定論,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十個經典哲學問題 第11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