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數字傳入之前,中國古人怎樣計數?

來源:酷知科普網 2.25W

中國古人在運算過程中,採用的是“算籌”這種工具。“算籌”就是一些用木、竹製作的勻稱小棍,中國古人把這些小棍縱橫佈置,就可以表示出任何一個自然數來。

阿拉伯數字傳入之前,中國古人怎樣計數?

據考證,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古人的算籌記法就已經相當完備了。這種表示數字的方法,無疑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古代也很重視記數符號,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鐘鼎文中都有記數的符號,不過難寫難認,後人沒有沿用。到春秋戰國時期,生產迅速發展,為適應這一需要,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籌算。籌算用的算籌是竹製的小棍,也有骨制的。按規定的橫豎長短順序擺好,就可用來記數和進行運算。隨著籌算的普及,算籌的擺法也就成為記數的符號了。算籌擺法有橫縱兩式,都能表示同樣的數字。

阿拉伯數字傳入之前,中國古人怎樣計數? 第2張

從算籌數碼中沒有“10”這個數可以清楚地看出,籌算從一開始就嚴格遵循十位進位制。9位以上的數就要進一位。同一個數字放在百位上就是幾百,放在萬位上就是幾萬。這樣的計演算法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因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真正使用十進位制時已到了公元6世紀末。但籌算數碼中開始沒有“0”,遇到“0”就空位。比如“6708”,可以表示為“⊥”。由於數字中沒有“0”,很容易發生錯誤,所以後來有人把銅錢擺在空位上,以免弄錯。這或許與“0”的出現有關。不過多數人認為,“0”的數學符號的發明應歸功於公元6世紀的印度人。他們最早用黑點“·”表示零,後來逐漸變成了“0”。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