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行走會有哪些危險?

來源:酷知科普網 3.25W

首先是要避免被宇宙空間的異物打中宇航服。第二是減壓病,如果減壓不當,在航天員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就會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還要謹防宇航服本身發生故障。

太空行走會有哪些危險?

太空行走,其實就是“出艙活動”,指航天員穿上宇航服走出太空艙活動。太空行走屬於載人航天的一項關鍵技術,是航天員在軌道上安裝大型裝置、進行科學實驗、施放衛星、檢查和維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例如,國際太空站已經執行多年,外國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被認為是家常便飯,尤其國際太空站經常需要航天員出艙從事檢修活動。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出艙進行了太空“行走”,這是中國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眾所周知,宇宙空間的環境極其惡劣:真空、低溫、輻射,還有高能粒子和飛來飛去的碎片等。這些對於人類來說都是致命的。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執行航天任務之前,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會絞盡腦汁地不斷完善宇航服,航天員也要充分接受如何使用宇航服和如何規避這些風險的訓練。

太空行走會有哪些危險? 第2張

除了太空環境方面帶來的直接危害,還有哪些危險需要航天員們注意呢?

首先是要避免被宇宙空間的異物打中宇航服。這種“打”可不是被路過的流星打中,這裡指的是微流星體以及細小的金屬碎片。微流星體又稱為微隕星、微流星或流星塵,非常小,只是塵埃類的岩石小顆粒;金屬碎片同樣只是小碎片,可能是從航天器等掉落下來的。這些異物儘管只有米粒甚至是塵土大小,但在高速運動下,仍有可能擊穿宇航服,造成漏氣。宇航員在太空行走的過程中,必須定時檢查套裝和手套有沒有漏氣。

第二是減壓病。減壓病又叫潛水病,以前潛水艇的船員容易得這種疾病。走出太空艙,由於是從氣壓正常的太空艙到真空環境的過程,因此需要減壓。如果減壓不當,在航天員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就會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如果航天員穿宇航服穿得太快,然後直接從事出艙活動,空氣壓力的迅速變化會導致氮氣氣泡在血管中擴張,引起劇烈疼痛、抽筋甚至癱瘓或死亡。

還有一個危險來自宇航服本身。儘管宇航服帶有空調系統,但航天員穿上衣服活動時真的是又悶又熱,特別是連續的太空行走通常持續好幾個小時。因此,地面控制人員會隨時監視航天員的生命體徵,確保他們有規律地呼吸,不要過熱和昏倒。而且也要謹防宇航服本身發生故障,在義大利航天員的某次太空行走中,宇航服頭盔竟然開始充水,地面控制人員立即終止了他的太空行走。當回到氣閘艙,取下頭盔時,發現頭盔已經注入了多達0.5升的水。

此外,意外“飄走”也是不容忽視的危險,即太空的“走失事件”。航天員處於失重狀態,宇宙廣闊無際,儘管宇航服是有繩子連在太空站或者其他航天器上,但航天員還是有意外飄走的可能。為了以防萬一,像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為宇航員配置的每件宇航服都有一個小型噴氣包,當發生意外時,航天員可以用它飛回艙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