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為什麼孩子間的差距卻很大?

來源:酷知科普網 7.02K

簡要回答

這是家長經常吐槽的話語,可教育哪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家長長期的默默耕耘,靜待花開。當孩子出現情緒煩躁、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走神、或者貪玩等現象的時候,家長就會拿其他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卻從不瞭解問題的根本之處在於家庭教育上。這些才是拉開孩子之間距離的關鍵處:

父母不管,甩手掌櫃
管孩子的父母和不管孩子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結局完全不一樣,這也是拉開距離的關鍵。
會管的父母,會在旁邊啟發孩子要有時間規劃、學習計劃、更要有自覺意識。
不會管的父母,孩子放學回家後,任憑他放鬆懈怠,就這樣在一天天的時間積累下,差距在無形中也就慢慢拉開了。其實父母們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比如你在市場上買了兩盆一模一樣的花,一盆你天天澆水施肥,沐浴陽光,時不時地進行修剪,自然也就越長越漂亮。
相反另外一盆,你把它放置在一個角落。不管不問,偶爾澆澆水,沒過多久自然也就枯萎了。
其實有沒有用心做一件事,結果很明顯。
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孩子的教育家長是無法逃避的,必須花費時間正面應對。要知道父母的正面管教好比陽光雨露,孩子是有幼苗,離不開父母的關注和教育。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為什麼孩子間的差距卻很大?

習慣懶散,缺少養成習慣
孩子成績路上的絆腳石——懶散的學習習慣。要想了解孩子有沒有懶散的習慣,僅僅從孩子的作業本上就能看出,語文字上有的孩子抄寫得整整齊齊,有的孩子壓根就不會寫。
數學本上,有的孩子解題思路一清二楚,然而有的孩子只是一個答案,所以孩子如何對待作業,就會如何對待學習。
孩子養成懶散的習慣多半是和家長有直接的關係,學習中家長過度的幫忙,孩子就會形成依賴,慢慢也就不會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這種懶惰都是家長的縱容造成的。
好的習慣從小就要建立,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媽媽只是一個配角,而自己才是學習生活的主角。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為什麼孩子間的差距卻很大? 第2張

不會學習,一切白談
孩子不會學習,就算家長再怎麼用功也是白談,我身邊不少家長,在孩子沒有上幼兒園時,就要求她認字、背古詩。
孩子上學後在學校作業還沒完成的情況下,又給孩子報了一大堆的課外班。
這種“填鴨式”教學,讓孩子為了學而學,孩子學不會的時候只能選擇死記硬背,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其實引導孩子學習是需要科學方法和流程的,抓住孩子關鍵期,在記憶力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分析問題,孩子通過分析後自己來解決問題,一次的嘗試操作,孩子會有出現近一步的理解和感受,這時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歸納和總結。
這就是學習成果的呈現,通過這種方法讓孩子對比以前的方法,孩子自然也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為什麼孩子間的差距卻很大? 第3張

從不閱讀,追求功利
很多家長太過追求功利,他們並不認可孩子看幾本書就能把分數提高,就算買了幾本書也是奧數練習冊、作文選、詞語大全等等,根本不知道閱讀才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的環節。
要想孩子語文成績好,大量的閱讀是關鍵,書讀得越多,孩子的語言思維越發達,識字量以及好句子的積累,慢慢孩子遣詞造句,才能寫出好的作文。
我們常說的“得語文者得天下”,這並不是一句空話,因為每一個科目都是語文有關聯的。數學中,讀題、審題、解題哪一個環節都需要閱讀理解能力。
往小的說閱讀是各個學科基礎的學習能力,往大的地方說,當孩子成長中遇到迷茫和痛苦的時候,勵志的書籍可以幫助孩子重新建立價值觀和人生觀。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為什麼孩子間的差距卻很大? 第4張

沒有毅力,快樂教育
近些年來市面上,非常盛行快樂教育和放養教育,但這些教育成果也在逐步地影響到很多家庭。
我閨蜜就是這些教育的理念的追隨者,孩子幼兒園期間從來不讓孩子接觸基礎知識,導致孩子上國小後10以內的加減都不會,更是大字不識一個。
孩子上國小的半年裡她說最多的話就是,我快熬不住了,輔導作業我真的要崩潰了。
其實在教育的路上,沒有毅力的父母是養不出來能夠堅持的孩子。
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離不開父母的管束、引導、和堅持,更需要孩子懂得思考和總結,讓孩子徹底明白學習的真正含義。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為什麼孩子間的差距卻很大? 第5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