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爛式育兒”火了,90後父母:但凡理一下,就算我輸

來源:酷知科普網 8.51K

簡要回答

前段時間,一個#90後媽媽能有多難帶#的視訊火了,在網上獲贊百萬。視訊中,一旁的媽媽宅在床上一整天,不停的使喚孩子。而孩子則是忙的團團轉,早起,自己穿衣服,收拾髒衣服,幫忙拿快遞。一副和媽媽角色互換的樣子,最終連孩子都反抗說自己受不了。圍觀的網友紛紛吐槽“千萬不要找90後當父母!”跟苦逼的孩子相比,年輕的爸媽表示心理很爽快。也有網友說:“這是90後的父母,我有點期待00後父母的表現”。

當代父母擺爛式育兒和“反向式育兒”
1、家長:理你一下算我輸
其實早一點的時候, 90後父母們的“擺爛式育兒”火了。
擺爛,意思是指事情已經無法向好的方向發展,於是就乾脆不再採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壞的方向繼續發展下去。
擺爛式育兒就是,孩子哭歸哭、鬧歸鬧,家長的態度就是靜靜的看著你作妖,你愛咋地咋地。
你躺著,我就冷冷看著你。
順手還能發個朋友圈。
要不就這樣一直耗著。
爹媽一起耗著。
在新一代父母的眼裡,慣著你這個小屁孩,不存在的。
2、“反向育兒”。
除了“擺爛式育兒”,當代的父母還踐行了“反向育兒”。
比如,你磨蹭,我比你還磨蹭。
你是小孩,我比你還小孩。
不僅如此,出門都除了要自己收拾水杯,還要幫媽媽拿口紅和氣墊。
很多網友都說,這簡直和自己一模一樣,“走娃的路,讓娃無路可走”。
擺爛式帶娃、反向育兒這些操作,反映了90後父母在育兒觀念上的差別。
據《京東兒童商品趨勢報告》顯示,在90後父母認為,“以退為進”的方式更適合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和傳統育兒觀念不同,他們更崇尚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
相比於傳統教育觀念裡強調建立父母的威信,在摸透娃套路的同時,他們更注重孩子的內心感受。
不過也有人質疑,父母這種放手不管的行為,到底是開明進步,還是懶。
因為把問題的不確定性都扔給孩子自己去處理了,那麼父母的職責有沒有盡到呢?
畢竟父母的用途,不就是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積極介入和幫助解決問題嗎?

“擺爛式育兒”火了,90後父母:但凡理一下,就算我輸

“擺爛”的背後 也可能存在著管教的誤區
不能說父母的做法都是錯誤的,但是這種冷漠的應對方式,是我們處理孩子負面情緒時最大的誤區。
當面對冷漠的父母,哭鬧崩潰的孩子的感受是如何的?
他們真的就是通過哭鬧撒潑要挾父母嗎?
實際上那個崩潰的孩子,他們並不是表演,因為發脾氣只是他們最本能的反應。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說過:
“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們具有一種天生的、自然的本能,想要執著於實現全部的願望。”
成人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氣和情緒,可孩子並不能理解。
他們的表達能力有限,只能用這種過激的行為來表達不滿。
父母的迴避和遠離,顯然無法教會孩子理解並且遵守規則,只能在焦躁中越發失控,哪怕孩子們知道“鬧是沒用的”。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無迴應之處,即是絕境。”
因為這種冷處理不過是 錯誤地使用了“延遲滿足”的教育理念,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
首先,是情感上被孤立。
孩子的本能是面對喜歡的東西,渴望立即擁有。
長久的延遲滿足教育,孩子將被壓抑住物質慾望和被愛的慾望。
其次,是尊嚴上被打擊。
當孩子的需求不被滿足、甚至被冷眼旁觀或嘲笑諷刺時。
他們會誤以為自己“想要擁有某些東西”是不對、羞恥的。
甚至會被洗腦成“我不配”,很容易引發自卑心理。

“擺爛式育兒”火了,90後父母:但凡理一下,就算我輸 第2張

孩子哭鬧撒潑滿地滾,怎麼辦?
孩子情緒爆發很常見,尤其在疲勞、飢餓、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
有時情緒爆發,可能是孩子想用誇張的行為來傳達自己的訴求或願望。
隨著孩子年齡增加,情緒爆發的情況會慢慢減少。
當然,也有部分孩子因為性格比較敏感、容易生氣等特質,情緒爆發的情況會更頻率、更嚴重一些。
所以,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不要著急著跟孩子“較勁”,也不要給孩子貼“熊孩子”的標籤。
我們更多需要想到的是孩子為什麼情緒爆發了,如何更好的幫助孩子認識情緒,給他們合理的引導和幫助,讓他們學會自我情緒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從應對上,可以試試下面5條。
1、保持克制,儘量冷靜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撒潑打滾的時候,大人會無奈、尷尬、煩躁。
進而激動打罵吼叫孩子,但是一點用都沒有。
這個時候最好的方式是帶孩子離開,這樣不會因為礙於面子和尷尬而影響我們冷靜處理,去外面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後等待孩子情緒穩定。
因此,父母能否冷靜下來,就成了解決孩子亂髮脾氣的關鍵。
父母安靜下來了,才會知道孩子為什麼忽然亂髮脾氣的真正原因。
2、陪著孩子,等情緒慢慢過去
一個視訊中,3歲的兒子忽然亂髮脾氣,樣子讓旁邊的媽媽笑出了聲。但是意識到孩子正在生氣,於是給孩子道歉。
隨後抱著孩子,詢問生氣的願意,最終孩子還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但媽媽依舊溫柔的抱著孩子,直到孩子平靜下來。
如此看來,當孩子的哭鬧一時哄不好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既不是離開他,也不是用暴力吼嚇,而是在一旁陪著他哭。
“陪著他哭”這個動作其實在表達兩個意思:
一個是我允許你哭,允許孩子哭,就是在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情緒。
第二個是我依然愛你,陪著你就能讓你感覺到,你在表達不滿,即便我也滿足不了你,但我還是不會離開你。
這兩個表達,都可以培養孩子足夠的依戀感和充分的安全感。
3、適當堅持,保持邊界和規則
簡單的說就是讓孩子知道:哪怕他鬧得再厲害,也不會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東西。
任何的哭鬧都是很費力的,當孩子知道再哭也不頂用啥也得不到,這種得不到強化物的行為也就自然會消退。
當然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反覆試探,比如跟其他家人哭鬧。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提前跟老人說好,不能參與更不會對待孩子妥協。
一旦建立就要堅持並保持一致的去執行,規則在哭鬧下是不可以更改的,不然就會強化孩子的哭鬧行為。
4、提前預防,引導情緒表達
像我兒子,如果每次他的不合理要求被我拒絕,他就會開始不停的哭鬧試圖使我妥協。
後來次數多了,我就在預判他會發脾氣的時候。提起跟他說好,接下來我要怎麼做,你不能發脾氣更不能哭鬧。
一般提前說了,他就會同意,不會覺得唐突。我也會在看到他快發脾氣了,嘗試問問他怎麼回事,為什麼感到生氣,想要怎麼樣等。
有時候他和姐姐起衝突了,我就會要求他把自己生氣不滿意的情緒說出來,然後表揚和肯定他。
幾次下來,就能夠很好的掌控孩子發脾氣時的應對招數。
5、不容忍孩子傷害性或破壞性行為
孩子哭鬧撒潑時,如果出現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的行為,要第一時間阻止,零容忍。
比如孩子生氣撞牆、衝進馬路等,要第一時間阻止並抱開,讓孩子清晰的知道這樣絕對不可以。

“擺爛式育兒”火了,90後父母:但凡理一下,就算我輸 第3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