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大後有些孩子“跟媽媽不親”?小時候的預兆揭示了什麼?

來源:酷知科普網 1.57W

簡要回答

導語
潼潼媽生育了三個孩子,兒女雙全,原本她應該是人生贏家,享受兒女陪伴的快樂,但是她最近卻憂心忡忡。
雖然她家裡有3個兒女,但是沒有一個孩子,跟她親近,她跟孩子們的感情並不深厚。
她跟孩子們聚少離多,姐弟三人難得聚在一起,她很珍惜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想利用這次聚會,來培養親子之間的感情。
女兒在一邊手舞足蹈地唱歌“小烏龜,爬呀爬。”她不理睬媽媽,反而在自己玩耍,自娛自樂。
雖然寶媽有3個孩子,但是隻有女兒坐在自己身邊,其他兩個孩子,都是坐在老人身邊,孩子最親的是老人,而不是她這個親媽,讓她感覺到一臉落寞。
很多人就跟潼潼媽一樣,認為自己是孩子的親生母親,孩子應該跟自己最親才是,結果卻並非如此。
然而,可惜的是,不少人覺得孩子不粘人,不過度依賴自己,反而更輕鬆,對孩子越來越不上心,但是孩子長大後,他們才悲哀地發現,孩子卻跟自己越來越疏遠。
孩子抗拒回家,甚至討厭跟自己交流,辛苦養育孩子大半輩子,沒想到孩子跟自己不是同一條心,讓很多老人覺得寒心。
其實長大後跟媽媽不親近的孩子,在孩子小時候就會有徵兆,寶媽別不在意。

長大後“跟媽媽不親”的孩子,其實小時候就有預兆,你發現了嗎?
一.不願意跟媽媽互動
潼潼媽跟女兒坐在一起,兩人全程沒有任何的交流,不是母女,反而像是熟悉的陌生人。
潼潼媽只好誇獎起一邊的兒子,她主動表揚兒子,“潼潼好乖,安安靜靜”,但是兒子一個眼神都沒有給她,而是低下了頭,裝作沒有聽見她的話,自顧自地做自己的事情。
跟媽媽親近的孩子,會主動跟媽媽互動,但是如果孩子跟媽媽感情淡漠,他會逃避跟媽媽相處,對於媽媽的話置之不聞,不想回應媽媽的話。
二.拒絕跟媽媽的情感交流
很多老人害怕孩子過於驕傲,也不想讓孩子嬌生慣養,所以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總是打壓孩子,這樣做只會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也感受不到父母的苦心。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自己的愛,而都是批評,這樣做只會讓孩子離父母越來越遠。
孩子越討厭媽媽,就越抗拒跟媽媽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感情越差,孩子越想逃離媽媽。
三. 缺乏肢體交流
《超越原生家庭》書裡提到,孩子對於媽媽的依戀分為安全依戀型,迴避依戀型 和矛盾依戀型,有20%的1歲寶寶屬於迴避依戀型,寶寶不願意接近媽媽,對媽媽很冷淡 。
在吃飯的時候,潼潼媽笑著問大家,“哪一個要挨著我?”,卻沒有一個孩子願意迴應她,即使她再次對兒子發出邀請,“過來坐到媽媽這邊來好不好?”,但是媽媽伸過來的手,兒子卻是拒絕了,整個人迅速地躲到一邊去。
當孩子不喜歡媽媽的時候,他會拒絕跟媽媽的肢體接觸,媽媽對他而言,只是陌生人,沒有依戀之情。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感情,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看是否有肢體接觸,心理上親近,才不會排斥身體上的接觸,反之,對於孩子來說,跟媽媽靠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不是愉悅。
四. 遇事自己扛,不願意麻煩父母
孩子越懂事,父母越省心,不少人還沾沾自喜,覺得孩子真孝順。其實孩子遇事不願意勞煩父母,而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說明孩子已經跟父母離心了。
如果父母經常無視孩子的求助,時間長了,孩子會越來越失望,孩子的心一旦涼了,就很難捂熱了,更加不願意親近父母了。

為什麼長大後有些孩子“跟媽媽不親”?小時候的預兆揭示了什麼?

孩子不願意跟媽媽親近,媽媽應該怎麼辦?
1. 孩子3歲前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多表達情感
潼潼媽有3個兒女,卻沒有一個人跟她是真正親近的,孩子疏遠媽媽,是因為媽媽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黃金期,孩子跟她只有血緣關係,但是沒有一絲親情,談及孩子,她後悔莫及,愧疚不已。
她在孩子最需要自己的時候,沒有陪伴在孩子身邊,現在孩子長大了,跟老人們的感情深,已經不在乎媽媽的陪伴了。
因此,如果媽媽想要孩子跟自己親近,在孩子0-3歲這3年,儘量要陪著孩子成長,特別是在8個月-1歲這個時間段,因為孩子已經開始分辨熟人和陌生人了,依戀期媽媽陪著孩子,孩子長大後對媽媽也會有依戀,也願意親近媽媽。
孩子的內心都是敏感脆弱了,小時候媽媽要多用肢體語言跟孩子交流,親吻孩子的臉頰,擁抱孩子,抱著孩子,這些行為都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孩子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在乎,也願意迴應媽媽。
2. 孩子6歲後要尊重孩子
6歲後的孩子,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媽媽不能過度干預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而是要尊重孩子,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允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合理範圍內,支援孩子實現他的願望,這樣孩子會跟媽媽越來越親近。
3. 少苛責孩子,使用非暴力溝通,科學育兒
4歲男孩覺得媽媽平時說話的語氣太凶狠了,他教媽媽溫柔地喊自己的名字,雖然名字一樣,但是語氣不同,孩子聽在心裡,感覺是不一樣的,孩子想要感受到被呵護的感覺,而不是總是被媽媽呵斥。
媽媽跟孩子交流的過程裡,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是應該用非暴力溝通,看到孩子言語背後的想法,及時迴應孩子的需求,友好地跟孩子溝通,媽媽應該做孩子的良師益友,這樣孩子跟媽媽的感情更深,也越發跟媽媽親近了。

為什麼長大後有些孩子“跟媽媽不親”?小時候的預兆揭示了什麼? 第2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