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出現“喪偶式/詐屍式育兒”的現象?

來源:酷知科普網 1.49W

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一下為什麼會出現“喪偶式/詐屍式育兒”的現象?這裡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喪偶式育兒指的是:有的爸爸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卻唯獨在孩子的教育中缺席了。

操作方法

男外女內的傳統觀念一直存在!儘管當前女人工作壓力不遜於男人,但是在家庭中女人主內男人主外依然是常見!這使得男人再家庭教育中常常缺位,孩子吃喝拉撒睡學習生活幾乎一無所知!

儘管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爸爸缺位,但是如果見到孩子有哪些行為不如心意,卻詐屍般大發雷霆,認為慈母多敗兒,連帶妻子一起訓斥!這往往和傳統的夫為妻綱有關係,認為無論妻子孩子都得如他心意!但是卻從不付出一點關心!

儘管現代社會人人平等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了,但是“夫為妻綱,父為子綱”的觀念依然通過社會行為遺傳存在於生活之中!很多爸爸只是希望孩子妻子順自己心意或使得自己順心,平時以男主外為由在外,很少為家庭事務做出努力,反而常常因為子女教育讓自己不順眼而向家人發洩情緒!

這種把孩子妻子當做自己的附屬物品的觀念以及傳統三綱五常的社會遺傳導致了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甚至常詐屍式發洩自己情緒!

家庭教育是一個很瑣碎的事情,絕不是爸爸們通過家庭權威而能夠解決的!這種行為其實和社會事務中的一刀切如出一轍!

此類現象客觀存在,但用“喪偶”、“詐屍”來形容爸爸在育兒中的角色,未免有些不妥,更有些不公!

不妥之處在於,自古以來,由於性別上的差異,父母在家庭分工上就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所以,媽媽更顧家、在育兒上多花力氣,和爸爸在外打拼、多賺錢沒有本質區別,也很難說誰做的事情更重要,畢竟都是為了這個家更好。

不公就體現在,很多媽媽既希望自己的老公能賺錢,又能抽出時間教育孩子。殊不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嗎?至於爸爸因為看不慣某些事情而指責媽媽和孩子,則可以具體分析!如果媽媽或孩子的確有錯,糾正錯誤是必然。當然,如果是無端指責,那就過分了,需要注意和家人的溝通交流方式,別把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到家裡。

【對於“喪偶式/詐屍式育兒”,我想站在父親的角度說三句公道話】

作為一位父親,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對於孩子的教育,我算是比較上心的。即便如此,因為工作的原因,總有些時候不能時時出現在孩子需要的地方和時候。對此,我有自知之明,也有些內疚。另外,老婆大人也偶爾會指責我沒有管好孩子。而對於新聞中提到的“喪偶式育兒”,以及更為可恨的“詐屍式育兒”,是家庭教育中的個例。對此,我想說三句話。

第一句話,所謂的“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不是隻有父親身上才可以貼的“專用標籤”。我們知道,所謂的“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都是寶媽提出的,也是站在寶媽角度的問題。其實,所謂的“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不是也不會全是父親方面的問題,比如,有的家庭可能也有寶爸指責寶媽“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或者其它家庭成員如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等存在類似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喪偶式/詐屍式育兒”的現象?

其次,出現“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現象的家庭,夫妻等家庭成員在教育配合方面有問題。孩子不是某一個人的孩子,不是父親、母親或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哪一個人的孩子,也不會是某一個人或者某兩個人的責任。作為中國式家庭,特別是老人與子女住在一起的家庭,或者是住得比較近、走得比較勤的家庭,各個家庭成員都會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所以,大家必須做好教育孩子方面的配合,達成一致。比如說,孩子回到家必須先寫作業,然後再吃喝拉撒。可老人可能處於疼愛孩子的角度,縱容孩子不先寫作業等等。

為什麼會出現“喪偶式/詐屍式育兒”的現象? 第2張

第三,父愛如山,在孩子的教育成長過程中,父親不可缺席更不能“詐屍”。所謂的“喪偶式育兒”,意思就是說只有寶媽在管孩子,寶爸啥也不管,就跟寶媽喪偶一樣。說得真難聽,但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問題,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利的。另外,平時裡不管孩子,到了問題上亂指責寶媽,導致教育孩子標準上出現偏差甚至是錯位,這就是父親的大錯特錯了。所以,我想公正地說,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能缺少父親的角色。

為什麼會出現“喪偶式/詐屍式育兒”的現象? 第3張
為什麼會出現“喪偶式/詐屍式育兒”的現象? 第4張

“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這種現象的出現和中國長久以來在家庭問題上對男人的定位有很大關係,在中國,男權主義長期佔統治地位,“男主外,女主內”的文化讓很大中國男人覺得男人會掙錢,讓老婆孩子過安穩日子就可以了。老婆得到作用就是“相夫教子”,操持家務。

在現實社會中,不少中國男人忙於工作,忙於各種應酬,早出晚歸,經常出差,在家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教養子女的工作幾乎都拋給了太太。而太太呢,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從十月懷胎開始,就和子女產生天然的親情,如果孩子出生後沒有給祖輩帶的話,幾乎都是母親一手帶大,因此,這種情感聯結是比男人密切很多,因此,無論從經濟,文化角度,還是從情感角度,他們更具有獻身和犧牲精神。

因此,社會上一方面必然出現很多“喪偶式”育兒,當很多專家學者呼籲父親要多參與育兒,這樣對孩子身心健康很重要時,一部分父親聽到“養不教父之過”這樣的祖訓時,就開始焦慮,反彈,問題是他這時的參與是一種“暫時性”參與或“應激性不穩定”參與,缺少全身心參與,再加上男權主義思想作祟,看不慣太太的育兒方式,先把自己“摘”得一乾二淨,責備太太太嬌慣孩子等等。於是“詐屍式”育兒又出現了。

這種現象的出現,對孩子教育,對家庭負面影響非常大,希望所有有責任感有愛心真心希望家庭幸福,孩子幸福的父親多反思觀察,杜絕“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現象。

其實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好父親’或者‘好丈夫’;能不能夠做到,取決於願不願意而已。這世上沒有誰生來就能夠成為一個好父親和一個好丈夫的,只是有的人願意去慢慢進步,慢慢學習;而有些人,則不願意。

當然,不排除有很多父親確實是為了支撐起一個家庭的重擔,沒有辦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去。但是卻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詮釋了對孩子的愛,對於這類父親,其實還是很尊重的。

不過生活中確實存在一些對孩子的教育不怎麼關心,覺得孩子教育天經地義就是孩子母親的事情。亦或者心血來潮了想要教育一些孩子,卻發現很多地方看不慣便開口指責的。這類父親其實從一開始就沒有將自己帶入一個父親的角色裡面去。

或者說從一開始就沒有一個當父親或者當丈夫的自覺;造成這樣的原因,要麼是不夠關心這個家;要麼就是從小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其實很多問題都可以從家庭教育中看出原因的;

更何況即便現在已經主張那女平等了,但是在很多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一個想法就是男主外女主內。而照顧孩子也就被預設為是女人應該做到得事情,但凡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夠好,就會覺得為什麼別人可以你卻不可以。

其實說到底,如果當父親的真的在乎孩子,在乎這個家庭,或者說真的在乎自己的妻子,即便是真的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去,也會在疲憊了一天回來之後接過妻子手中的擔子,不會放過孩子成長的每個過程。

一個家庭不管是外還是內,不能一個人單方面的付出,只有兩個人同時承擔,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所以不管是有多忙,下班回家有多累,陪孩子玩會遊戲,說說話不會花費多少時間。卻可以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不是忙碌的身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