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爬後走”的娃 與“不爬就走”的孩子有啥區別 4點差距明顯

來源:酷知科普網 2.28W

簡要回答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寶寶到有明顯的四個差距,而這些差距在長大後將會有明顯的體現。經常爬行,肌肉更強壯,多爬行,體態更好,看協調性更好,感統發育不同。

1.經常爬行,肌肉更強壯
家長不能小看寶寶的爬行動作。當寶寶爬行時,他需要四肢用力支撐身體。同時,在前進的過程中,他會調動全身各個部位的肌肉參與,這對寶寶來說是一種全身運動,能夠增加肌肉力量。
此外,肌肉運動也消耗能量,相對於一直坐著不動的寶寶,經常爬行的寶寶消耗更多能量,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食物攝入。這促進了寶寶的食慾,幫助他們塑造更健康營養充足的身體。
因此,在寶寶開始爬行的年齡段,如果有一個寬敞安全的環境,讓寶寶可以自由地爬行,對他們的發育非常有益。
2.多爬行,體態更好看
很多父母抱怨自家寶寶看起來軟綿無力,缺乏力量感。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周圍的孩子,會發現那些有力量感、相對強壯的孩子,體態更好看,因為他們的肌肉得到了鍛鍊,看起來更健康、更有活力。
寶寶在爬行時,需要保持肩、頸、背呈一條直線,並且頭部向前仰望。這種姿勢不僅鍛鍊肌肉力量,還塑造了脊柱曲線,有助於發育。
而且,寶寶爬行不是偶爾爬一下,而是在幾個月的時間裡每天都樂此不疲地大量爬行。這樣,寶寶更具力量感,體態更加優美。

“先爬後走”的娃 與“不爬就走”的孩子有啥區別 4點差距明顯

3.經常爬行,協調性更好
寶寶在爬行時,需要同時用力左右兩側的身體,並且保持力量的平衡,以保持自己的平衡。同時,寶寶在爬行時需要同時運用手和腳、左右兩側的動作。
因此,經常爬行的寶寶具有更好的身體協調性和靈活性。
相比之下,缺乏身體協調性和靈活性的孩子往往運動感較差,容易自己絆倒,動作顯得笨拙。這種情況也可以說是缺乏運動細胞。
4.感統發育不同
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的左右大腦負責控制身體動作。
舉個例子,當你用右手拿筷子時,實際上是左腦發出的指令。當你邁出左腳時,實際上是右腦發出的指令。通過這種交叉資訊傳遞,可以更好地調動左右大腦的神經細胞相互配合。
當我們觀察寶寶爬行時,會發現他們的左手向前伸出的同時,右腳也在向前移動。每邁出一步,這個動作都同時調動了左右大腦的神經細胞。
爬行可以說是寶寶最初探索世界的動作,因為通過爬行,他們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到想去的地方。這種動作不僅能滿足寶寶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還能促進大腦的發育,調動各類感官的發展,促進感統的發育。
因此,寶寶的父母要重視寶寶的爬行發育階段,並積極幫助寶寶多爬行。

“先爬後走”的娃 與“不爬就走”的孩子有啥區別 4點差距明顯 第2張

雖然爬行只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小小動作,但家長們要重視並鼓勵寶寶多爬行。通過經常爬行,寶寶的肌肉將更強壯,體態更好看,身體協調性更高,感統發育更全面。
父母的陪伴和鼓勵對於寶寶的成長非常重要,給予他們適當的爬行空間和支援,讓他們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我們的寶寶將在未來展現出自信、靈活和健康的個性和能力。

“先爬後走”的娃 與“不爬就走”的孩子有啥區別 4點差距明顯 第3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