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古詩詞背誦篇目彙總

來源:酷知科普網 6.04K

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悼亡詩,詠物詩,軍旅詩等。

七年級語文古詩詞背誦篇目彙總

操作方法

(01)1、《龜雖壽》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背誦時,用心品味詩人的情懷。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2、《過故人莊》 孟浩然“綠樹”兩句寫出了農村的優美風光,“開軒”兩句寫出了農家的勞動生活,這些看起來平淡無奇,卻充滿了迴歸自然的情趣。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3、《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清晨,太陽出來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著彎彎的小路,來到禪房,更覺幽靜。悠長的鐘磬聲,在萬籟俱寂之中帶來深遠的禪意,使人的心靈愈加沉靜。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在楊花落盡、杜鵑聲聲的時節,詩人驚悉好友王昌齡被貶湖南龍標。龍標在當時還很荒涼,詩人十分擔憂,他想把自己的思念託付明月,帶給遠方寂寞的朋友。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5、《夜雨寄北》李商隱明明是寫今日離情,卻設想未來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訴今日離情,足見這離情是何等深沉。其後“巴山夜雨”便成了離情的代用語。要仔細品味詩句的意蘊。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6、《泊秦淮》杜牧詩人乘船在秦淮河岸停泊,從附近酒家隱隱傳來歌女吟唱《玉樹後庭花》的歌聲,詩人無限感慨.全詩以敘事帶出議論,但議論並非指向歌女,而是指向不顧國家艱難、只顧自己享樂的上層人物.這是詩的弦外之音.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7、《浣溪沙》 晏殊這首詞是傷春感時之作,但感傷情緒並不濃郁,只是傳達出一縷若有若無的淡淡閒愁,意韻幽微,淡雅溫厚。“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情致纏綿,音調諧婉,對仗工穩,宛如天成。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8、《過鬆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人們總說上山難下山易,卻不知下山之後仍要上山。詩人把“行人”“下嶺”時的心理寫得生動有趣,雖未明言勸誡,而讀者自知其中蘊含著人生的普遍道理。這就是詩歌用形象的比喻講述深刻道理的好例子。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9、《如夢令》 李清照那是一個多麼歡樂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蒼茫,泛舟誤入荷花深處,驚動了水鳥,撲楞楞全飛起來了。置身於這樣優美的情景中,詩人怎不滿心歡快呢?常記溪亭日暮,沉酒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10、《觀書有感》朱熹小小的方塘為什麼總是這樣明淨,就像鏡子一樣,把飄動的天光雲影都清清楚楚地倒映出來?乃是因為它有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來。詩人藉助這一現象想要說明什麼道理?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11、《次北固山下》 王灣(唐)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著時光的流逝,蘊含自然理趣)。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思鄉)。12、《赤壁》 杜牧(唐)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以美女命運象徵國家的命運)。13、《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思鄉)。14、《水調歌頭》 蘇軾(北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 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哲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祝願)。15、《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景)。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16、《西江月》 辛棄疾(南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17、《秋詞》 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18、《雪梅》 盧梅坡 (宋)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19、《霜月壽》 李商隱(唐)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樂遊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20、《遊山西村》 陸游(南宋)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淳樸)。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哲理)。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21、《一剪梅》 李清照(南宋)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22、《三峽》 酈道元(北魏)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早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23、《論語》八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24、《狼》 蒲松齡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 而兩浪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 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 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級語文古詩詞背誦篇目彙總 第2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