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吃大全

來源:酷知科普網 1.42W

臺灣的美味小吃非常之多,今天總結一些比較有名的小吃大全,希望可以幫助吃貨一族解饞。

操作方法

(01)米漾糕台州遠古時就有的著名小吃,上葉山董一帶是其傳統產地。細白如雪,內如海綿,蓬鬆軟口,米香四溢,不粘牙。它的做法是純原始的操作,先將早秈米浸軟,用石磨手工磨出米漿,布袋擠出細漿過濾,調入白糖、酵種。蒸籠裡先放好紗布,將米漿倒入,先文火後猛火蒸熟即可。

臺灣小吃大全

(02)狀元糕與米漾糕同樣的原料,在中間夾入兩層紅糖,底上撒一些海苔,蒸出來後蓋上吉祥喜慶的紅印,就成了狀元糕。香糯軟口,蘊含喜慶之意特色小吃,遇有進住或考上大學的,親朋好友往往相送“以示祝賀。

臺灣小吃大全 第2張

(03)牛奶饅頭一般六月六吃或是小孩子滿月時相送。亭旁一帶有鹹餡和豆沙餡兩種;還有過年做成各種動物形狀的饅頭。

臺灣小吃大全 第3張

(04)麥焦過年、中秋等節日都少不了它,是一款菜香四溢,味道十足蘊含團圓之意的食品。先做好 圓如滿月的粉皮備用,再炒制菜餚包裹成竹筒狀即食,也可放在鍋裡烙成金黃色裝盤吃。原料主要有米麵、蘿蔔、絲幹、蛋皮、土豆絲、豆芽、芹菜、肉絲、筍絲、香乾絲、香菇、蕃蒔面等。

臺灣小吃大全 第4張

(05)粳(也叫扁食)是農家夏至節令食品。那時正是插秧季節!農家以此為點心送到田頭吃,故又有“田粳”的叫法。它是由小麥粉做成方形薄粉皮(有的加入綿青汁,做成青粳),內裹預先炒制好的餡料,做成耳朵狀像餃子一樣的食品,或下鍋煮沸吃,或上籠屜蒸起來吃。

臺灣小吃大全 第5張

(06)糟羹糟羹是元宵節食品,各地元宵吃湯圓,而台州基本則是吃糟羹,且正月十四過元宵比各地早一天。這是為何呢?據說在明嘉靖年間戚繼光在臺州抗倭,定於正月十五元宵夜發起總攻。時值冬季,正是寒冷,城裡百姓為了給將士驅寒而提前過節,用這種在米漿裡滲有酒糟,佐以菜餚的特殊禦寒食品慰勞守衛的將士。以後就形成了在正月十四吃這一禦寒食品的習俗,也有了糟羹的名字。這一夜不管誰家,都可隨便進去吃,而且哪家去吃的人多,哪家今後就會越發達。分鹹甜兩種,鹹糟羹的主原料為米漿,佐料為芥菜、香乾、目魚乾、蝦皮、川豆板、冬筍、牡蠣、花生米、香菇、鹹肉等,切成丁混燒成鮮香美味的糊狀小吃。甜糟羹是以溼澱粉、紅棗、蜜棗、荸薺、金桔餅、桂圓、紅蘿蔔絲、花生米、紅糖等燒煮而成的,一般新媳婦家當年必備,又稱新婦糟羹。亭旁一帶新人結婚的正餐夜還要將羊肉切絲煮成湯再兌入溼澱粉和甜羹的原料同煮成羊肉羹,又稱坐堂羹、和合羹,這也是甜羹的一種。

臺灣小吃大全 第6張

(07)米團關於“米團”和“圓”,還有個流傳幾千年的愛情故事。說的是湫水山十八肩嶺上住著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倆,為孃的雙目失明,兒卻是一表人才的孝子,名叫“團”,靠賣柴度日,難以成親。龍王的千金“圓”,常行雨過十八肩嶺,見“團”勤勞善良,決定要嫁給他。龍王聞此大怒,將“圓”打入十八層龍宮緊閉,但“圓”以絕食抗爭,龍王只得出題說,若十八肩嶺的磨盤和石臼頭從山上滾下能粘合在一起就準其成婚。一日龍王派土地爺將磨盤和石臼頭從山上滾下,霎時烏雲翻滾,雷聲陣陣。為了不使磨盤滾得太快,龍女收買了蝦兵鑽入磨心阻止磨盤下滾的速度,而石臼頭不會滾,正當“圓”為難時,黃豆精可憐這對情人,動員無數的黃豆作為輪子助其翻滾,有情人終成眷屬,待滾到了東海邊,龍王驚呆了,半爿石磨已與滾圓的粘滿豆粉的石臼頭相依在一起,以為是天意,就成全了他們。後人為紀念這對天合地配的姻緣,用上等的糯米粉揉成團,裹上肉末、茭白丁、香菇、蝦皮(諧音蝦兵)等餡料,放入刻有梅蘭竹菊、雙喜、和合等喜慶圖案的“米團”印裡造型,做成磨盤狀的美食,上籠屜蒸熟,即成了軟糯鮮香的名小吃。而往往有米團必有配對的“圓”,合意為“團團圓圓”。圓同其它地方的湯圓不同,一般在冬至吃,又稱冬至圓。平時主要在定親等喜慶之時,放在川籃(一種柱型有格的竹製品)裡同“米團”配對作為禮物。湫水山下的“圓”是餡料裹外不裹內的,據說也是應了這個典故之故。做“圓”先是糯米粉兌水反覆揉,做成乒乓大小,下鍋煮熟,出鍋後在黃豆粉拌紅糖的餡料裡滾幾下乘熱食之,軟糯香甜。後來為了紅色這個喜慶色,逐漸演變成多以紅豆粉為餡料。

臺灣小吃大全 第7張

(08)麥餅有鹹、甜兩種,甜的芝麻海苔麥餅,鹹的五香麥餅以肉末、蔥末、蝦皮等為餡。鹹甜共盤的雙味麥餅又叫鴛鴦麥餅。

臺灣小吃大全 第8張

(09)雞蛋麥焦頭用事先做好的圓形粉皮攤入鍋裡,放入炒制好的餡料(類同五香麥餅的餡料),再加雞蛋將餡料粘住,同時對摺粉皮成扇形烙熟即成。

臺灣小吃大全 第9張

(10)豆腐餅以豆腐、蔥為料,對摺成半月形煎至表面脆黃。

臺灣小吃大全 第10張

(11)水潺餅是由漁民發明的,最早的水潺餅就是將水潺(又稱豆腐魚)去頭、尾及刺,剁成魚泥摻入麵粉、老酒、生薑汁等,壓成圓形,烙熟即成兩金黃的魚香粉餅。現代的水潺餅,進一步創新發展,在餅面上撒入紅紅的香腸末,使之成 為更加誘人的美食。

臺灣小吃大全 第11張

(12)松花餅糯而香甜,百吃不厭,有明目功效。它是糯米粉兌入一定比例的天然松花和白糖揉和後溫火烙成。麻餈麻餈作為節日食品,在過年、立夏、重陽吃,平時一般為嫁娶、上樑、進住等送禮之用。五彩香餈:和肉末、筍丁同夾。 蔥蛋夾餈:黃青白相間、色味誘人。 紅糖小卷餈:外鬆內軟、甜香不膩。

臺灣小吃大全 第12張

(13)五香糯米飯 在古歷四月八日吃的節日食品,據說在這一天吃,主要是為春去夏來接力之用。配料有白鯗肉、碗豆、鹹肉、土豆、赤豆、黃豆、香菇、豆腐等。隨著現代人口味的變化,現在有去鯗肉加蟹肉、蟶肉等的糯米青蟹飯。

臺灣小吃大全 第13張

(14)炒糯米圓炒糯米圓的由來還有個典故,說的是陳王乘船逃亡三門灣,為耐飢和營養,從皇宮出逃時專門由御廚精製了糯米蛋圓(和蛋同炒)作為點心。陳王后裔隱居三門灣後將這一皇家點心發揚光大,又加入了彈塗魚幹或去刺鯔魚肉等海產品,從此進入尋常百姓家,成了沿海民眾饋待親朋的高階點心。現在進行了創新將丸子做小了,粒粒如珠璣落玉盤,更富有情趣,更能入味。

臺灣小吃大全 第14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