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不親的人,往往是這種型別: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來源:酷知科普網 1.85W

簡要回答

朋友圈刷到這樣一句話:“對於父母,釋懷,但釋懷並不意味著原諒。對自己好一點,釋懷吧。你可以不原諒。”這個孩子讀國中,13歲的年紀,在感慨自己的童年不幸,顯然留下了心理陰影。所有不幸的孩子,都有的共性,就是每談到父母帶來的傷害時,都非常激動,感覺一時無法接受,又無法釋懷。調解員也說,如果你無法原諒父母,那就不要原諒,也不要幻想著父母能改變,更不要去幻想幸福的親子關係,做明面上父母的孩子,或者自己給自己做父母。也是,我們無法去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更何況曾經被父母傷害的孩子,他的的精神飽受折磨。說到底,這就是精神上的暴力,甚至有些孩子極端,和父母結仇。

視訊裡有這樣一個監控暴力畫面:一個父親唸叨兒子幾句,兒子直接拿著鋤頭就追父親打。
鄰居來勸架,直接把鄰居打趴下,真是好心換災難,倒黴到家了。
隨後兒子又追著父親,反覆幾下下去,因為動靜大,鄰居都來圍觀,兒子才收手。
不知道父親的狀況如何,反正就是倒地不動,看著令人心痛。
原來,兒子從小調皮,而父親想著亂棍出孝子,教育兒子非打即罵,所以引發了這樣的結果。
很多評論區的網友都說:“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不禁令人唏噓,這個兒子對父親得有多大的怨恨,才會這樣下狠手。
難道只是因為父親的嚴厲和打罵嗎?可畢竟是父子關係,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

和父母不親的人,往往是這種型別: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同樣的問題,網上採訪幾位網友:你認為什麼才是真正的父母?和父母不親的原因又是什麼樣的?
網友1:我沒有經歷過什麼是父母。我的父母從小就告訴我,我要努力學習,他們砸鍋賣鐵都供我。
我家是兩個女兒,父母從小就叫我們爭氣,而爭氣唯一的途徑就是努力讀書,然後賺錢。
現在我剛畢業,我好像成為了賺錢,和給他們賺面子的工具。
就連我讀大學的時候,都要勤工儉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買東西寄回家。
暑假回家也變得勤快了,主動幹家務,主動下地。
甚至透支我下個月的工資,每天只吃一頓飯,只為給他們買禮物
但是他們經常就會說,我就是個白眼狼,所以我不懂什麼父母能夠這樣對待自己的女兒。
而現在的我,居然活成了他們的樣子。
因為我不懂什麼是愛,所以我不會關愛別人,因為我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愛。
我現在有自己的工作,不靠別人,也不需要去靠別人,我會靠自己打拼一番事業,但我不會再和他們分享。

和父母不親的人,往往是這種型別: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第2張

網友2:我一生都在努力,想治癒童年家庭帶來的傷害,收效甚微。
我遠嫁、逃離、婚姻破裂、獨自一人帶孩子,也從未想過回到他們身邊。
家裡大事小情讓我回去處理,匆匆去匆匆走,我像處理單位事情一樣,不帶任何感情色彩。
即使我的內心,是無比地想要抹去,曾經的情感忽視給我帶來的影響,但還是力不從心。
沒有人是生來就不願意親近家人的,而那些與父母不親近的人,也無非是在追尋接納與關愛的成長道路上,和我一樣經歷了挫折和創傷。
家裡重男輕女,我從小不受重視,長大後,父母又一次傷害了我,那麼多年了,我也54歲了,那傷心的往事總是經常會憶起,對父母該孝敬的我都做到,但是從來不會親親熱熱,電話問侯也是兩三句掛了。
只因為父母的態度,我變得更努力更能吃苦,再多坎坷也是坦然面對。
直到父母親去世,我竟一滴眼淚也沒流出來,從此,再也沒有回過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

和父母不親的人,往往是這種型別: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第3張

路人3:跟父母不親,那是因為不值得,經歷過從記事起,就是個受氣包出氣筒。
在家裡吃飯連菜都不敢夾,坐立不安,做什麼都不如父母的意。
上要忍受大姐的欺負,下要接受小弟給的欺辱,別人記得是媽媽給的溫暖,而我記得的都是媽媽的陰陽怪氣,指桑罵槐,各種語言侮辱。
十三四歲時,我甚至想,為什麼沒有人販子,把我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賣了,遠離她們那些人…。
隨著在慢慢長大,我依舊是被父母傷害最多的那類。
如今識得愁滋味,卻不願意再揭開傷口。
的確,我在餘生中不斷地去嘗試,通過各種途徑,去試圖彌補內心的這種心理缺失,導致婚姻受困,最後我自己終於爬出來了。
過去就過去了吧,不要再勸我善良。
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對我的母親沒有一點親親感,只是把她當母親。
但是在行為上,沒有想去親近她的慾望,見面沒有話說,有的只是,母女關係的存在感。

和父母不親的人,往往是這種型別: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第4張

以上幾個心聲案例,完美詮釋了童年的影響,帶給他們心靈上的創傷,導致和父母不親,然後引發的結果。
童年不幸的人,只有真正經歷了,才有深刻的感悟。
也正是因為他們從小被忽視,沒有愛別人的能力,甚至忽視子女的情感需求。
雖然討厭父母,給自己童年帶來陰影,可最終也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唯一的優點就是這些人,大多都養成獨立的性格,靠自己闖出一片天地。
話說到這,我們回想一下以前的父母,他們文化不高,教育方式欠缺,但愛孩子是真的。
為此,無論童年有多麼的不幸,念著父母給我們生命的恩情,放下心中執念,提升自己。
心理的問題,自我救贖就好,沒必要尋找共性,學會寬容,讓問題不再是問題,才會幸福。

和父母不親的人,往往是這種型別: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第5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