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父母是什麼心理?

來源:酷知科普網 2.22W

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父母是什麼心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現如今的社會上,巨嬰現象越來越嚴重。你覺得這一現象的本質是什麼?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父母是什麼心理?

操作方法

人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從孩子身上能看出家長的品德和作風。因為家長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言行來要求、教育和影響孩子,因此家長本身的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直接關係到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家庭教育的成敗。所以,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對於搞好家庭教育十分重要。當家長不容易,做一名合格的家長更不容易。

在上大學以前,家長對學習成績的挑剔,應該是很多曾經的孩子心中不可說的痛。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對孩子的挑剔之處,會變得越來越多。其實,挑剔的家長,更容易把孩子培養成“巨嬰”。與表面上所看到的不同,家長挑剔的本質,其實是一種無微不至的照顧。家長通過挑剔孩子的種種,達到告知他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目的,但這就等於直接扼殺了孩子嘗試的可能性。

明明每個孩子都有自主地做“人生選擇題”的權利,可有人卻偏偏因為挑剔的家長,還沒“做題”,就已經被告知哪些選項的答案是錯誤的。久而久之,孩子便失去了自主判斷的能力,凡事都依賴於家長的意見,“巨嬰”、“媽寶男”、“媽寶女”就是這樣被培養出來的。

“巨嬰”現象氾濫,的確與家長過多地給予意見有關。

其實,家長不是真的想挑剔孩子,他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挑剔。家長的挑剔,很大程度上源自於他們的心理預設。當偏離他們期待的時候,挑剔也就越來越多。其次,父輩的價值觀念往往不同於晚輩的價值觀念,他們依仗著固有的審美、判斷對後輩進行提點,便成為了挑剔。再次,家長老是挑剔,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太愛,就想他們事事都好,便憑藉自己的人生經驗發表意見,希望孩子少走彎路。他們覺得自己當年掉進的坑、吃過的虧,沒必要再讓自己的孩子經歷一次。

比起挑剔,家長要承認自身的不足,不要把奢望當成合理的要求寄託在孩子身上,也不要單一地以世俗的“優秀”來限制孩子。

用愛去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培養出自尊自重自愛的孩子,是每一個家長所期盼的,勿讓挑剔傷了孩子的心。

那麼,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

1、自身有一定的道德修養,做子女的榜樣。

2、不斷學習培養教育子女的科學知識。

3、愛護子女,對子女耐心誘導,不嬌慣、不打罵。

4、積極配合學校對子女進行教育。

5、培養子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父母是什麼心理?

巨嬰是現在提及較多的一詞,是指一些生理上已經成熟,但心智上還是嬰兒狀態的人。而巨嬰的產生和他們的家庭分不開。記得最早的關於類似巨嬰的新聞應該是一些大學生家長陪讀的新聞,許多大學生從小被家長照顧,沒有自主生活的能力,有的甚至在人際交往方面都會存在問題,所以他們的父母完全不放心已經長大的他們離開自己太遙遠,即使進入了大學依然要陪讀,照顧他們日常起居和飲食。

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父母是什麼心理? 第2張

而現在的巨嬰發展成為了,動車上車前為了等自己的老公進站,趴著車門不讓關,看電影時自己佔座不夠,還要用佔旁邊的座位放腳,感覺整個世界都是為了自己而轉,一切都要以自己的需求為前提,這種“唯我獨尊”的心態,就是從小養成的。

為什麼說成年人還會有巨嬰的心態?

對於一個成熟的人心智成熟的標誌應該是經濟獨立、生活獨立、感情獨立。可是看看我們的教養方式,從讀書開始直到24歲,長的還可能到27歲才能畢業,較長時間的在校,延後了孩子們獨立生活的時間點,他們缺乏自己需要獨立的意識,有家庭作為依靠,為什麼要自己費力獨立呢?

另一方面,家庭的影響,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父母,最初目的肯定不是想培養出一個巨嬰,只是他們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缺乏了一些理性,在教養時,並沒有考慮到自己現在的所作所為會對孩子的將來產生什麼影響。愛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天性,有的家長會理性愛孩子,給孩子機會試錯和成長,有的家長就過分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許多決定,奪走了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

對於一個成熟的人心智成熟的標誌應該是經濟獨立、生活獨立、感情獨立。可是看看我們的教養方式,從讀書開始直到24歲,長的還可能到27歲才能畢業,較長時間的在校,延後了孩子們獨立生活的時間點,他們缺乏自己需要獨立的意識,有家庭作為依靠,為什麼要自己費力獨立呢?

另一方面,家庭的影響,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父母,最初目的肯定不是想培養出一個巨嬰,只是他們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缺乏了一些理性,在教養時,並沒有考慮到自己現在的所作所為會對孩子的將來產生什麼影響。愛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天性,有的家長會理性愛孩子,給孩子機會試錯和成長,有的家長就過分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許多決定,奪走了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

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父母是什麼心理? 第3張

有些父母期望孩子對自己百依百順,特別的依賴,最好一輩子都不能完全獨立,這樣就能“一家人一輩子都生活在一起”。其實,要達到這個目的並不難,只要強化孩子性格中的無力感,培養出巨嬰人格就可以了。巨嬰不但會一輩子成為父母的“好孩子”,而且還特別孝順,唯父母之命是從,非常暖心。

那麼,一個人內心的無力感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有兩個方式:一個是製造外在的壓力,一個是培養孩子的人格缺陷。所謂製造外在的壓力,就是多使用家庭暴力,徹底把孩子打服,使他感覺到自己無力、虛弱,最後形成心理定勢,奴性也就出來了。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這個道理。這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法寶,不可輕易丟棄。

除了暴力之外,另一個更重要的手法是培養孩子的人格缺陷,讓他的內心不斷的形成衝突,心理能量不斷的流失,從而倍感無力。而被無力感控制的人,就會特別依賴父母,成年後也是一個寶乖乖,讓人放心。

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父母是什麼心理? 第4張

1、始終認為自己的出發點是對孩子好,一味的給予孩子他們認為是對是好的。而從來不問不想這個是否是孩子想要的。

2、可能是出於自生的成長環境因素,怕自己的小孩被欺負,過渡的保護孩子。

3、不認為自己的孩子可以獨立自主的完成事情,對孩子從來不鼓勵和給予肯定。

出發點其實是為孩子著想,但是不問孩子是否需要。替孩子做出選擇只會讓孩子在以後的社會競爭中成為一個無頭蒼蠅,跟著別人到處瞎轉悠。這種心理真的不可取。良好的溝通,才是解決這個心理的正確方式。一定要多耐心的引導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替孩子做出選擇。

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父母是什麼心理? 第5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