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都江堰旅遊景點

來源:酷知科普網 1.2W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中游,為秦國太守李冰及其兒子主持修建的,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渠首工程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最關鍵、最重要的設施,主要由魚嘴分流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組成。它科學地解決了江水的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應、渾然天成、巧奪天工。都江堰的看點在於其人文價值。伏龍觀位於都江堰市離堆公園由,其下臨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龍伏在離堆之下,故於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龍觀”。二王廟的修建是為了紀念李冰父子,建築群分佈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模巨集大,佈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

四川都江堰旅遊景點

操作方法

(01)二王廟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們推崇他的恩德。(公元497年)僅塑李冰石像一尊。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成都平原五穀豐登,人們懷念李冰疏江導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兩代,李冰父子先後敕封為王,故將崇德祠改為二王廟。從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明朝末年(1644),二王廟毀於戰亂,清同治、光緒年間(公元1862年至1908年),相繼修復。本世紀三十年代二王廟主體建築毀於火災,再次重建。“十年浩劫”中,李冰父子塑像又遭劫難,經重塑金身,才為今日之所見。宋代以後李冰父子被封為王,改稱二王廟。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自五代王建踞蜀後,因李冰父子相繼赦封為王,更稱今名。二王廟建築群分佈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模巨集大,佈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佔地約5萬餘平方米,主建築約1萬平方米。二王廟分東、西兩菀,東菀為園林區,西菀為殿宇區。全廟為木穿逗結構建築,廟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境,依山取勢,在建築風格上不強調中軸對稱。上下重疊交錯。巨集偉秀麗,環境幽美。大殿及後殿內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廟內石壁有李冰治的口訣:“深掏攤,低作堰”。新建的李冰紀念館,系統的展示了李冰這位傑出的水利工程專家、地方官的生平事蹟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古今慨貌。廟前橫跨內外二江的安瀾索橋,被譽為我國古代五大橋樑;蹬廟後在新建觀景樓上,古堰雄姿盡收眼底。

四川都江堰旅遊景點 第2張

(02)離堆上建有伏龍觀,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順山勢逐級升高。前殿陳列著1974年修建外江節制閘時從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噸。石像造於東漢靈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圓雕石像,非常珍貴。後殿陳列有都江堰灌區的電動模型。伏龍觀的左側是寶瓶口,江水奔騰澎湃,氣勢磅礴。觀後最高處建有觀瀾亭,兩層八角,憑欄遠眺,可見魚嘴、索橋及岷江激流、西嶺雪峰。

四川都江堰旅遊景點 第3張

(03)“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魚嘴的設定極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勢,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務,而且在洪、枯水季節不同水位條件下,起著自動調節水量的作用。 魚嘴所分的水量有一定的比例。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區正值春耕,需要灌溉,這時岷江主流直入內江,水量約佔六成,外江約佔四成,以保證灌溉用水;洪水季節,二者比例又自動顛倒過來,內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區不受水潦災害。 在二王廟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經》中說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指魚嘴這一天然調節分流比例的功能。 我們的祖先十分聰明,在流量小、用水緊張時,為了不讓外江40%的流量白白浪費,採用榪搓截流的辦法,把外江水截入內江,整就使內江灌區春耕用水更加可靠。1974年,在魚嘴西岸的外江河口建成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電動制閘,代替過去臨時榪搓工程,截流排洪,更加靈活可靠。

四川都江堰旅遊景點 第4張

(04)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寶瓶口寬度和底高都有極嚴格的控制,古人在巖壁上刻了幾十條分劃,取名“水則”,那是我國最早的水位標尺。 《宋史》就有“則盈一尺,至十而止; 水及六則、流始足用。”《元史》有“以尺畫之、比十有一。 水及其九,其民喜, 過則憂,沒有則困”的記載。 內江水流進寶瓶口後,通過乾渠經仰天窩節制閘,把江水一分為二。再經蒲柏、走江閘二分為四,順應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傾斜,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及綿陽、射洪、簡陽、資陽、仁壽、青神等市縣近一萬平方公里,一千餘萬畝農田。 離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廟伏龍觀。寶瓶口右側過去有一個末鑿去的巖柱與其相連,形如大象鼻子,故名“象鼻子”。象鼻子因長期水流沖刷、漂木撞擊,已於1947年被洪水沖毀培塌。寶瓶口岩基,幹百年為飛流急湍的江水衝擊,出現了極大的懸空洞穴。毛澤東1958年視察都江堰時說一千年一萬年後將如何!為了加固岩基,1970年冬,灌區人民第一次堵口截流,抽乾深潭,從兩岸基礎起,共澆注混凝土8100多立方米,結離堆、寶瓶口築起了銅牆鐵壁,使這個自動控制內江水量的瓶口,更加堅實可靠。 在離堆右側,還有一段低平河道,河道底下有一條人工暗渠,那是為保障成都工業用水的暗渠。那段低平河道,當洪水超過警戒線時,它又自動將多餘水量排入外江,使流入內江水位,始終保持安全水準,這就便成都平原,有灌溉之利,而無水澇之思。 魚嘴、飛沙堰、寶瓶口這個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體工程,在一般人看來可能會覺得平平常常、簡簡單單,殊不知其中蘊藏著極其巨大的科學價值,它內含的系統工程學、流體力學等,在今天仍然是處在當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運用,然而這些科學原理,早在二幹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運用於實踐了。這是中華古代文明的象徵,這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

四川都江堰旅遊景點 第5張

(05)玉壘山公園位於都江堰市區,二王廟東側,玉壘、玉屏、金龜、文書諸峰之上,佔地400餘畝,有“鬥犀”、“鼓角”、“金雞”、“含暉”、“芙蓉”、“渠雲”、“覽波”、“掏翠”等景點,還有長約1.7公里的古驛道。山上古木參天,綠蔭如蓋,登頂可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全貌。

四川都江堰旅遊景點 第6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