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銀龍魚

來源:酷知科普網 1.96W

銀龍魚,別名:龍吐珠魚、銀船魚,在南方也叫銀帶,屬骨舌魚科(又叫骨咽魚科)。與金龍魚、青龍、等統稱為龍魚,是常見的大型熱帶觀賞魚類。

如何養銀龍魚

產地:銀龍魚生活在亞洲的東南亞地區,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非洲的尼羅河流域,到澳大利亞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地。一般棲息在支流的水潭,以及岸邊被水淹沒的灌木叢,有時在生有浮草的水環境中都可以發現銀龍。後流入我國,在南方繁殖銀龍魚已經獲得成功。

體態特徵及欣賞價值

銀龍魚的成魚體長一般可達50~80釐米,野生條件下可以更長,模擬天然環境下,體長可以達到90釐米。銀龍魚全身呈銀白色,在光線的照射下,閃耀著青銀色的光芒,可與金龍魚的鱗片相媲美。魚體為長帶形,有點像我們吃的“帶魚”,身體側扁,尾巴為小扇形,背鰭和臀鰭逐步向尾部延伸至尾柄處。體側寬大的魚體上排列五層鱗片,正如銀龍魚的龐大體型一樣,銀龍的鱗片在熱帶魚之中也屬特別大的,在其尾部變為細小的鱗片。

銀龍的嘴屬於上口位,也就是位於身體中心線的上部,可見龍魚是一種上層魚類,眼睛也位於頭的上部,口張開很大,下顎張開可與上顎形成大於90度的角度,可以吞食大塊食物,包括整個的魚、蝦、青蛙等。口閉合時,口裂向下斜,下顎突出比上顎長,前端生有兩根短而粗的須,野生環境下,成魚的須也可伸長達3釐米以上,人工養殖中往往只能達到1~2釐米。另外,銀龍的下顎,排列有整齊的齒骨,圓錐形的齒非常細小,小齒之間的間隔十分小。但這些齒並不是用來咬合食物,它更重要的是用來捕獵食物,具有很大的咬合力。

龍魚能夠生長的水質很廣泛,從pH5.8至8.0都可以正常生長,但最適合的是弱酸性軟水,水溫控制在23至28度都可以,下一篇中會重點介紹。

龍魚被稱之為活化石,考古學家發現了龍魚的化石。並根據龍魚的產地(亞洲、非洲、南美洲、澳洲),而據此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

飼養介紹

銀龍魚的飼養,有一個系統的步驟,這裡我概括為以下幾點,分享給大家。

1,硬體設施的準備。銀龍魚生長快,成體體型大,需要一個較大的養殖空間,空間狹小會限制龍魚的快速生長。一般飼養銀龍魚的魚缸應該在140釐米長以上。銀龍魚魚缸需要加蓋,因龍魚屬於喜跳躍,受到驚嚇或者其他突然刺激都會跳出水面。

2,日常的管理。銀龍的水溫可以控制在22~29度之間,最適溫度是25~28度。家養龍魚一般一日餵食2~3次,少食多餐為最好,投喂次數隨魚的成長而減少,每天定時投喂,有助魚提高體質,培養與人的感情。溫度,水質要穩定,不能有劇烈變化。

3,水質的控制。銀龍魚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軟水,pH值5.8~8.0都可以正常生長,最適pH範圍6.5~7.5之間,dH(以“德國度”計算水的硬度)值3~12,水中可測得的亞硝酸鹽的含量最好為零。飼養龍魚,一定要把硝化系統建立起來,這樣才能保證水質的穩定。當硝化系統穩定下後,每週換水一次即可,換水後開氧氣增氧數小時後,即可穩定水質。

疾病的預防

1,環境因素。水溫,換水時一定要溫差小於3度,幼魚時溫差小於2度,否則會因溫差過大導致銀龍魚“感冒”;水質,水的酸鹼度、氧氣含量、氨氮含量、軟硬度等理化指標一定要在事宜範圍內,才能有強健的體魄。

2,生物因素。養殖銀龍魚主要是防範外來病原體的侵入,如各種真菌、細菌、病毒、有害原生動物。這些要通過日常的觀察和勤奮管理來防止,勤擦缸,勤觀察,不喂不乾淨的食物。水質好了,一般不會滋生這些有害微生物。

3,人為因素。包括龍魚的日常的操作,飼餵方法等,我會在今後的文章中具體介紹。

銀龍魚的繁殖

到目前為止,亞洲龍魚本身數量就很少,再因濫捕,野生環境下的龍魚基本已經滅絕。好在目前已經研究出人工繁殖的方法,到目前為止龍魚已經有第五代魚種繁殖成功。我國已有銀龍魚繁殖成功的,並從南向北逐步推廣。

龍魚的風水

銀龍魚在香港、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被看作是一種可以逢凶化吉、招財免災的“風水魚”,因而爭相飼養,而最早的時候,銀龍魚則被原產地的人們當做食物來食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