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是什麼?

來源:酷知科普網 1.98W

斯普特尼克一號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的斯普特尼克一號是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科羅廖夫利用導彈改制而成,為鋁製球體,直徑58釐米,重83.6千克,球體,有4根鞭狀天線,內裝有科學儀器。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是什麼?

斯普特尼克一號是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科羅廖夫利用導彈改制而成,為鋁製球體,直徑58釐米,重83.6千克,球體,有4根鞭狀天線,內裝有科學儀器。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升空後發射了3個星期訊號,在軌道中度過3個多月,圍繞地球轉了1400多圈,最後墜入大氣層消失。斯普特尼克一號是航天啟蒙時代的產物,是冷戰時期太空競爭的標誌。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是什麼? 第2張

斯普特尼克主要構造:

斯普特斯一號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的構造很簡單,衛星本體是一隻用鋁合金做成的圓球,直徑58釐米,重83.5公斤。

圓球外面附著4根彈簧鞭狀天線,其中一對長240釐米,另一對長290釐米。衛星內部裝有兩臺無線電發射機——頻率分別為20.005及40.002兆周,無線電發射機發出的訊號,採用一般電報訊號的形式,每個訊號持續時間約0.3秒,間歇時間與此相同。

此外還安裝有一臺磁強計,一臺輻射計數器,一些測量衛星內部溫度和壓力的感應元件及作為電源的化學電池。它的用途是通過向地球發出訊號來提示太空中的氣壓和溫度變化。

歷史意義:

斯普特尼克1號毫無先兆而成功的發射,導致美國的極大恐慌,並造成史潑尼克危機,因此亦激起美蘇兩國之後持續20多年的太空競賽,成為冷戰的一個兩強主要競爭點。 

斯普特尼克1號升空的意義,在於通過量度其軌道變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氣層的密度,併為於電離層作無線電波傳遞提供原始的資料。

由於衛星填充了壓縮氮,斯普特尼克1號亦因此作了第一次人造物體作隕石探測的嘗試, 由於高溫的隕石穿透了斯普特尼克1號的表面,導致其內壓洩漏,這也為隕石的極端高溫提供證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