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沒有身份證是如何證明自己身份的?

來源:酷知科普網 1.43W

一般情況下,人們不需要這種東西。一個普通人證明自己身份時用書信或信物即可,官員則用敕牒和告身來證明。

古人沒有身份證是如何證明自己身份的?

古代沒有身份證,但一般情況下,人們也不需要這種東西。一個普通人需要證明自己身份時,用書信或信物即可。而對於官員這種特殊身份,則有相應的辦法來防止冒充事件的發生。

古代官員上任,別的可以不帶,但有兩樣東西必帶,一是敕牒,一是告身。

敕牒是朝廷發給的委任狀,上蓋有吏部大印,很難作假。官員到任後,首先需要交出敕牒作為憑證,並將之押在報道的衙門備案。

告身則是用於證明上任者本人身份的憑證,為防仿製,由國家專門機構製作。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宋代的告身由吏部屬衙官告院統一製作,所用綾巾裱帶等材料,均由特定地點生產供應。在告身上,除赴任官員的籍貫、年齡等,一些形貌特徵也會被寫在告身上。因此,告身即使被別人偷走或撿到,別人也難以冒充。而告身制度早在南北朝的北魏時已經產生。告身在官員赴任時證明自己的身份之後,並不上繳,而是由官員留下,用於其他需要證明身份的時候用。

另外,除告身外,古代官員還有一些其他憑證用以證明身份。唐代官員每個人都配有一種“魚符”,三品以上以黃金為材料,以下則或銀或銅。魚符上刻官員姓名、任職衙門及品級等,用以證明身份。宋代則有“牙牌”,是一種用象牙、獸骨、金屬等製成的版片,上刻有持牌人姓名、職務、履歷及所在衙門等。除官吏外,一些官宦之家的奴僕也有這類東西。另外,古代僧人的“度牒”則是一種僧人的身份證明。

古人沒有身份證是如何證明自己身份的? 第2張

度牒是國家發給僧尼的出家憑證,上面記載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齡、所屬寺院、師名以及官署關係者的連署等。度牒制度始於唐代,之後一直沿用至清。度牒制度出現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僧尼在古代享有免除賦稅、徭役等特權,許多人冒充出家人逃避賦稅徭役;另一方面,即使是真正的僧尼,數量太多之後,也影響國家財政收入,因此統治者以限制度牒數量來限制僧尼數量。在古代,不向政府領取度牒私自出家,屬於犯法,要受到相應的懲罰。而歷代僧人領取度牒,都是要交錢的,數目從幾兩到十幾兩不等。因此,賣度牒的收入也是國家相當可觀的一筆財政收入。尤其宋代的度牒,幾乎可以當貨幣在市場上流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