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節原本是古代婦女節,一年勞碌換來一日清閒

來源:酷知科普網 1.19W

農曆七月初七,也就是有“中國情人節”之稱的“七夕”。民間傳說,這一天正是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七夕也是“女兒節”。

牛郎偷看織女洗澡,在老牛教唆下,偷走織女的衣服,以此脅迫對方同他結婚……這真是不符合當代《婚姻法》精神,不值得小盆友們學習。玩笑歸玩笑,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古代勞動婦女的辛苦勤勞。

七夕情人節原本是古代婦女節,一年勞碌換來一日清閒

君小時候一直有個疑問:織女作為天帝的女兒,為何還要織布?

古代中國是農業社會,生產力極端低下。大部分百姓,過的還是男耕女織的務農生涯。他們沒有皇家生活的經驗,想象不出宮廷的豪奢。許多農婦辛勤忙碌了一整天,閒下來坐在一起,開開腦洞,幻想若是自己當了皇后,要怎樣“窮奢極欲”……其結果也不過是“皇后挑水用金扁擔”,或是“皇后肯定每天不幹活,躺在床上吃柿餅”。

因此,織女作為天帝的女兒,儘管她織的是雲錦天衣,也必然是勞動者的形象——她就是古代廣大勞動婦女的自我投射。

七夕有“乞巧”的風俗——即通過各種儀式,讓織女保佑自己的女紅技術突飛猛進。南北朝時,女性乞巧會用綵線來回穿過一根有七個針孔的針。誰穿得快,織女就會保佑誰。明清以後的女子,則會將一碗水放在太陽下暴晒,直到水面上出現一層“水皮子”。此時,姑娘們就將針輕輕放在水皮子上,令針浮於水面。她們會觀察碗底的針影。針影細直,說明已經從織女那裡“乞得巧”了;若粗大,則暗示放針者手笨,織女賜給她的不是針,而是一根石杵。

可別小瞧了針線活。古代的姐姐妹妹們之所以如此熱衷“乞巧”,是因為紡織技能和針線手藝,直接決定了她們在家庭中的經濟和社會地位。

要知道,古代可沒什麼成衣流水線。一家老小身上所穿,從頭到腳都寄託在女性手中。姑娘出嫁後,若針線活做得好,全家體面都是穿在身上的,是外人看得到的,值得炫耀。反之,則會令家人被譏笑,姑娘也就很難得到婆家歡心。

七夕情人節原本是古代婦女節,一年勞碌換來一日清閒 第2張

再者,紡織品和刺繡附加值很高。《孔雀東南飛》裡的惡婆婆為啥讓媳婦每天狠狠織布?除了刁難,也是因為布帛是可以拿來交稅的——甚至可以充抵古代實物租稅的大部分。刺繡就更不用說了,明清時期,但凡哪家女兒媳婦有餘力出賣繡品,買家都是要在門口排隊搶的,根本不用人家姑娘費力找買主。清宮宮女也做刺繡,成品不論好壞,搶者如雲。宮女們不但能掙得零花,有朝一日出宮嫁人,更是能靠一手針線,為自己置辦起豐盛的嫁妝。

當然,也不能讓古代女性連年不休地忙碌。於是,也就有了第四個“婦女節”,農曆九月初九。這一天與重陽節同日,也稱“女兒節”。

古人認為九是極數,物極必反。過了九月初九,一年內的陰陽消長,就開始陰盛陽衰了。因此該日是專門安排給女性放假休息的。有種說法是為了安撫社會中屬“陰性”的婦女。一些地域每到九月初九,家中婦女可以名正言順地不幹家務——家務全都交給老公操持。

一年勞碌只換來一日清閒……所以不要覺得古代女性“主內”彷彿瀟灑舒服,其實大家都活得蠻拼的。

七夕情人節原本是古代婦女節,一年勞碌換來一日清閒 第3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