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來源:酷知科普網 1.03W

簡要回答

潑水節是佤族、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以及泰語民族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潑水節在我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甚至已經成為一個特色的旅遊專案,吸引著眾多遊客前往參與,那麼潑水節究竟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詳細內容

每逢節日來臨之際,中國西雙版納、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第2張

潑水節最早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 [4-6] ,在此之後“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第3張

德昂人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德昂族潑水節與傣族的潑水節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曆4月中旬左右舉行。臨近節日,人們忙著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龍、水桶等潑水工具。老年信徒們齊集佛寺,搭建潑水節時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屋、架好水龍。水龍是由一根粗木頭雕鑿而成,長約四五米,彩繪一新,上有槽口。潑水時,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為佛洗塵。

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第4張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比邁”(意思為新年),多在公曆4月中旬左右舉行。西雙版納及德巨集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週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週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慶祝活動長達三至七天。第一天叫“網黴”(死的意思)。人們認為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頭、不理髮、不幹活。

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第5張

每年的4月13日,一般持續3-7天。是泰國的潑水節,有稱“宋幹節”。宋幹是梵文,意為“太陽執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陽年開始”。潑水節共有3天,是泰國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節日前要清掃家內外,焚燒舊衣服,以避晦氣。節日當天要到寺廟中堆沙塔,插彩旗獻花,祈求五穀豐登。晚上將浸有花瓣的香水灑在長輩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對長輩的美好祝福;此後長輩再將水淋在晚輩的頭上,表示來自長輩的賜福。

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第6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