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魚技術

來源:酷知科普網 8.36K

其實在池塘養魚並贏利真的不難,只要我們掌握魚種選擇、養殖準備、飼養管理、日常管理、魚病防治、等這些方面做好就能成功!下面就由“簡迷離”介紹一下這些養魚技術知識!

操作方法

(01)1、品種選擇鯽魚採取池塘養殖方式必須選擇具有良好生長優勢的品種,也就是已經被國家鑑定確認的優良品種,如湘雲鯽、彭澤鯽、異育銀鯽等。不過由於鯽魚品種繁多,且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再加上繁殖非常簡單,大多數養殖戶都能夠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因此導致市場上出售的魚苗良莠不齊,好壞參雜。儘管大多數養殖戶選擇養殖彭澤鯽、異育銀鯽,但是由於對這幾個鯽魚品種的生物學特徵認識不足,不能夠在購買魚苗時很好的識別和辨認這些品種的優劣。

池塘養魚技術

(02)2、養殖準備為確保池塘養殖鯽魚能夠更好的進行水體的管理和更換,要求池塘面積大小要適宜,不可過大,且水深要控制在2. 5m以內,通常選擇長方形,多數呈東西向。池塘的清整消毒工作必須在魚種進池前做好,注意如果是舊池塘,則要將過多的淤泥挖除,並進行乾池曝晒。清塘時,主要是選擇氯製劑或生石灰等藥物,注意要在全池進行潑灑,確保徹底將野雜魚及病原體殺滅,還要用高錳酸鉀或孔雀石綠等藥物對池塘進行浸浴消毒。當水溫平均達到6~8℃時,就可開始放養魚種。  選擇適宜的放養模式,做好品種搭配。池塘養殖鯽魚是否採取套養,要根據主養品種的數量以及面積大小來決定,要求既不能夠使主養品種的生長速度受到影響,還能夠合理利用水面,增加效益。一般選擇的放養模式是多品種、高密度,從而能夠更加充分利用餌料資源和水體空間,還要考慮水質、水深、飼料、肥料等情況。一般主養魚是鯽魚,次養魚是鯿魚,配養魚是鰱魚、鱅魚。通常鯽魚種放養比例要達到70%左右,鯿魚種達到20%左右,鰱、鱅魚種分別達到10%左右。  池塘放養魚種的規格適宜偏大,不適宜偏小。通常鯽魚種和鯿魚種的放養規格是每尾50~60g,鱅魚種是每尾200~250g,鰱魚種是每尾150~200g。放養密度應合理,如果魚種放養密度過小,儘管成魚規格相對會較大,但會導致畝產量偏低。放養密度適當提高,不僅能夠提高鯽魚產量,同時能夠達到所需的成魚規格。通常鯽魚種的放養密度是每畝(667m2)1600尾,鯿魚種是每畝500尾,鱅魚種、鰱魚種是每畝200尾。

池塘養魚技術 第2張

(03)3、飼養管理由於鯽魚口徑比較小,因此投喂的飼料粒徑要與其口徑相匹配。一般對於鯽魚個體重量達到1~5g左右,體長為2.5~6cm,選擇投喂的顆粒料粒徑為1~1. 5mm;個體重量達到5~lOg左右,體長為7~8. 5cm,選擇投喂的顆粒料粒徑為2~2.5mm;個體重量在12~20g左右,體長為9~12cm,選擇投喂的顆粒料粒徑3mm;當個體長超過15cm時,選擇投喂的顆粒料粒徑可在3. 5mm以上。  鯽魚不同生長階段的投飼次數有所不同,苗種階段通常每天投喂8~12次,必須保證投喂6次;成魚階段通常減少到每天投喂4次。投喂可採取投飼機自動噴撒和人工手撒兩種方式。由於鯽魚口小、膽小,脣和須也無法自由伸縮,吃食相對比較斯文,往往要經過較長的馴食過程,且每次的投喂時間也相比其他魚類要長,做到以“少撒、慢撒、面大”為原則。這種投料方法能夠確保池塘裡的魚均吃到飼料,從而產出規格比較一致的魚。

池塘養魚技術 第3張

(04)4、日常管理每天最好巡溏三次,要認真觀察魚的攝食情況以及水質的變化情況,如果發現問題要立即進行處理;投喂要以“四定”為原則,即定時、定位、定量、定質,腐敗變質的飼料不能投喂,還要根據天氣、水溫以及魚的具體攝食情況對投喂量隨時進行調整;每3~5天加註1次新水,確保水的透明度維持在25~30cm,使池水保持活、肥、嫩、爽;在晴天的中午、陰天的清晨以及連綿陰雨的半夜開啟增氧機,在晴天的傍晚、陰雨天的白天關閉增氧機,出現浮頭要早開,在魚類生長階段每天都開啟,使水中的融氧量增加,從而促進鯽魚快速生長。

池塘養魚技術 第4張

(05)5、魚病防治鯽魚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但時常發生出血性錨頭鰠病。為預防該病,可於鯽魚種下塘前l~2天在全池潑灑2. 5%敵百蟲粉劑。對於小面積的主養鯽魚的池塘,在發病季節要每半月使用90%晶體敵百蟲對全池進行潑灑,用量是每立方米0. 3g;對於大面積的鯽魚混養池塘,要在鯽魚快速生長季節,採取敵百蟲掛簍(袋),每月進行1~2次,每次連續掛2天。如果發現鯽魚出現發病的徵兆時,要立即觀察、檢查,確診後在全池一次性潑灑硫酸亞鐵和90%晶體敵百蟲合劑,用量分別是每立方米0.2g、0. 5g。如果是繼發性的鯽錨頭鰠病,或者池塘己經使用多次敵百蟲,要改成全池潑灑農用敵殺死,用量是每立方米6~1OmL。

池塘養魚技術 第5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