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大寫數字的由來是怎樣的?

來源:酷知科普網 2.37W

據考證,漢字大寫數字最早是由唐代武則天發明,後經明代朱元璋改進完善。

漢字大寫數字的由來是怎樣的?

計數的數目字用大寫,是自古一直沿用到現在,雖然解放後有些賬目逐漸改用阿拉伯數字,但是重要賬目;支票匯款;股票國債票據依舊使用大寫漢字數字。那麼,使用漢字大寫數字是起源於何時呢?

《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先生《大寫數字的來歷》一文是這樣說的:“為反貪樹廉,朱元璋還制定了懲治經濟犯罪的嚴格法令 並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範,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百、千’改為大寫,用‘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條。”這就是說,用大寫數字記數,是起源於明太祖朱元璋。

漢字大寫數字的由來是怎樣的? 第2張

上面的說法可靠嗎?據有關的資料記載,並非如此。大寫數字的使用,最遲也得再上溯近七百年,首倡者當推富有改革精神的唐代武則天。她是絕無僅有的敢於自創文字的女皇;她的名字武曌的“曌”字,就是明證。據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考據家顧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可知《岱嶽觀造像記》是則天朝所樹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寫數字。顧炎武考證說:“凡數字作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大寫數字在則天朝以後不僅使用在碑石上,也出現在詩文中。唐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長慶集》中《論行營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卻守本界事》有這樣的記述:“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捌萬貫。”其中“貳”“拾”“漆”“捌”都是大寫數字。顧炎武說這個“漆”字,本應作“桼”,多的三點是後人妄自加鑿的。“漆”後簡為“柒”,又省作“七”。 

漢字大寫數字的由來是怎樣的? 第3張

大約到了宋代,官府文書所用計數數字都得用大寫。宋代學者程大昌在其所著《演繁露·十數改用畫字》中寫道:“今官府文書凡計其數,皆取聲同而畫多者改用之。於是壹、貳、叄、肆之類,本皆非數,直是取同聲之字,藉以為用,貴點畫多不可改換為奸耳。”

上面所舉有關的記述,都充分證明,使用大寫數字記數,是在武則天當政的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