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在哪個省哪個市?

來源:酷知科普網 1.74W

陝西省西安市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在哪個省哪個市?

兵馬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內,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佈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向西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秦陵內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陵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馬高1.72米,長2.03米,戰車與實用車的大小 一樣。但兵馬俑並非按原比例還原,據記載秦國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秦俑大部分手執青銅兵器,有弓、弩、箭鏃、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青銅兵器因經過防鏽處理,埋在地下兩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鋒利如新,它們是當時的實戰武器,身穿甲片細密的鎧甲,胸前有綵線挽成的結穗。軍吏頭戴長冠,數量比武將多。秦俑的臉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齡都有不同之處。

兵馬俑在哪個省哪個市? 第2張

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秦國實行全國徵兵制,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有差別的主要原因。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縱觀這千百個將士俑,其雕塑藝術成就完全達到了一種完美的高度。無論是千百個形神兼備的官兵形象,還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戰馬塑造都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著力顯現它們“內在的生氣、動力、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絕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滿了個性特徵,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

兵馬俑在哪個省哪個市? 第3張

兵馬俑俑坑發現種類齊全,數量空前的青銅兵器極大地豐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領域,其中長鈹,金鉤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兵器鑄造的標準化工藝、兵器表面防腐處理技術的發現和研究填補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設計者為了再現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他們不僅僅在於追求單個陶俑的形體高大,而且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由8000餘件形體高大的俑群構成一組規模龐大的軍陣體系。右側為一個巨大的方陣,左前方為一個大型疏陣,左後方則是指揮部。那數千名手執兵器的武士,數百匹曳車的戰馬,一列列、一行行,構成規模巨集偉、氣勢磅礴的陣容。有的頭挽髮髻,身穿戰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為衝鋒陷陣的銳士;有的免盔束髮,外披鎧甲,手持弓弩,揹負銅鏃,似為機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頭戴軟帽,穿袍著甲,足登方口淺履,手持長鈹,似為短兵相接的甲士。還有的身穿胡服,外著鎧甲,頭帶軟帽,跨馬提弓的騎士;有頭帶長冠,兩臂前伸,雙手握髻,技術熟練的御手;有頭戴長冠,穿戰袍,著長甲,手執吳鉤的下級指揮官;有頭戴鶡冠,身著彩色魚鱗甲,雙手扶劍,氣度非凡的將軍。這栩栩如生的千百個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態、個性的刻畫方面,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如將軍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著雙重短褐,外披彩色魚鱗甲,頭帶雙卷尾長冠,昂首挺胸,巍然佇立,有非凡的神態和威嚴的魅力。一般戰士的神態:有的嘴脣努起胡角反捲,內心似聚結著怒氣;有的立眉圓眼,眉間的肌肉擰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濃眉大眼,闊口厚脣,性格憨厚純樸;有的舒眉秀眼,頭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側目凝神,機警敏銳;有的垂著首,似乎若有所思。兩者雖然得刻畫一個“思”字,由於表現手法不同,前者給人的印象是氣宇軒昂略帶傲氣,後者沉靜文雅。秦俑表現的是古代軍事題材,它既沒有選擇兩方交戰、將士廝殺的戰爭場面,也沒有選擇將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場面。而是捕捉了將士披甲,直兵列陣地,嚴陣以待的臨陣場面。儘管我在這個井然有序的靜態軍陣營,藝術家們在單個陶俑的雕塑上,還是力求“偶動與靜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銳的武士俑昂眉張目,肅然佇立,神態堅定而勇敢,他們好似整裝待發,又好似處於臨戰狀態,還有那一件件駕車的御手俑,雙臂前伸,緊握髻繩,目視前方,待命而發;那一匹匹曳車的陶馬,膘肥體壯,張鼻嘶鳴,雙目圓睜,兩耳豎立;那一件件騎士俑,右手牽馬,左手提弓,機警的立於馬前,一旦令下,就將馳騁疆場。正是由這千百個充滿生氣、神態各異的陶俑構成整體靜態的軍陣地,達到了一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靜極則生動,愈靜則愈動”。惟有這種靜態的軍陣才能使人們感到軍陣巨大威懾力的深淺莫測。這樣恢巨集的陣列,巨集偉的構圖,空前絕後,無與倫比。

兵馬俑在哪個省哪個市? 第4張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個籃球場那麼大。俑坑內有8千多個兵馬俑。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也是最大的,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裡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俑坑佈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過洞中。

發現過程

1974年3月,在秦始皇帝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楊志發老先生抗旱打井時,在陵墓以東三裡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發現規模巨集大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掘,才揭開了埋葬於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

1975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

兵馬俑2009年6月13日下午1點多,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開始第三次大規模發掘,之後在一號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繪兵馬俑,可惜出土不久就氧化脫色了。

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現已發現4個俑坑。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

兵馬俑在哪個省哪個市? 第5張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

198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佈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兵馬俑令全中國人自豪,令全世界人驚歎!

2012年12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考古學院的合作研究被列入2012年最突出的考古研究成果之一。

2015年3月9日,秦始皇兵馬俑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地進行展覽,進一步傳播中華文化和推動中日文化交流工作。

2015年4月,經過國家批准,塵封多年的二號坑將迎來第二次正式發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