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國小黃金時段,重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5個方法有效

來源:酷知科普網 3.18W

簡要回答

諾貝爾獎獲得者居里夫人小時候有次在做功課時,她的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遊戲。她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悄悄地在她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但是直到居里夫人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姐姐和同學受她影響,也變得專心讀書,認真學習。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的成功,正如她所說的:“我是搞科研的,只想老老實實做學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課題做好,沒有心思也沒有時間想別的。”正是這股專注和堅持終於在幾十年裡190次的失敗後,她和她的團隊先驅性的發現了抗瘧疾有效單體青蒿素,使得世界數億人受益。
毫無疑問,專注力是關乎孩子未來競爭力一項重要能力,也是孩子能否達成使命和目標的關鍵因素。國小三年級以前,孩子的智力是差不多的,接受學校教育的知識也相對簡單,從四年級開始,學習知識的難度有一個跨越,專注力的好壞直接體現在學習成績的好壞上。如今,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中心發表過一項研究,公元2000年時,人類平均專注力是十二秒,然而到了2013年,成人平均專注力只有八秒11。而一條金魚的專注力可以維持九秒鐘,所以如果你和一條金魚同時去參加一場活動,你已經開始迫不及待拿出手機刷資訊,金魚還在專心關注活動呢!專注力有天生的成份,也可以通過後天訓練獲得。但更多的是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對孩子的專注力造成了一定的損害。那麼家長如何在資訊氾濫的年代,幫助孩子重新獲得專注這一能力,使得他們走得更遠,更穩。

一、孩子專注力缺失的原因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十有八九跟家長有關係。根據大資料平臺的統計顯示,70%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背後,都有“至少一個”經常破壞他注意力的家長。
1、嬰兒時期,媽媽的負面情緒破壞
所有的科學實驗都證明,嬰兒的專注,開始對人臉的好奇。所以接受母乳餵養的孩子,媽媽的臉正好進入他最初20釐米的視力範圍,他的專注力在最初就能夠得到較好的滿足。如果餵養期間媽媽的臉是愉悅的,孩子本能的就會對事物產生興趣。如果媽媽的臉是抑鬱的,不開心面部缺乏表情和生動性,孩子會不自覺的把臉別開。導致他本該發生興趣的事物失去了興趣。
如果媽媽長期對著孩子是一張臭臉,可能會激發孩子逃避的本能,比如逃離和走神等。孩子在生理上會變得習慣哭鬧,難以入睡和吃飯不香。
嬰幼兒時期父母的情緒狀態會影響孩子對情緒的把控。而這些情緒到後來就會轉化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外在表現。
2、幼兒時期,父母或者核心帶養人破壞和打擾
最常見的打擾,有兩方面,一是吃飯上,另一個是遊戲玩耍時。
喜歡餵飯和讓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孩子無法專注的感受到食物,喪失了主動進食的專注力和能力。厭食和偏食是常態。美國西雅圖兒童醫院曾進行專門的研究發現,在孩子3歲前,每天看一小時電視,7歲時患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非常普遍的一個兒童行為異常症狀)的可能性就會提高10%。
孩子在玩耍或者做遊戲的時候,最討厭帶養人頻繁的突然上前噓寒問暖打斷。實際上游戲是一項試錯、重構和創造的過程,如果遊戲過程中任何一個節點不斷的被破壞,幼兒容易產生煩躁和焦慮,然後潛意識的就會產生專注是個很痛苦的過程的印象,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

如何抓住國小黃金時段,重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5個方法有效

二、孩子注意力缺失的危害
《生物鐘優勢》的作者馬修·艾德倫博士認為,在專注程序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1、 學習能力受阻
沒有專注力就沒有優秀的學習能力,這點毫無疑問。
2、 因為缺乏短期專注的能力,而缺乏長期堅持的能力
A和B,兩人同時工作了10年,但是選擇了不同的路線。A比較的呆笨,畢業後從一家公司的底層技術人員做起,到資深工程師,現在是公司的技術頂樑柱,10年從未跳過槽。
B是大家眼中的聰明孩子,當初跟A進的同一家公司。兩年後聽說銷售賺錢,於是做銷售,一年後發現不如意,回來自己創業。兩年後創業失敗負債累累,又開始打工。幸好腦瓜子靈活,新工作容易上手,但又嫌棄工資太低又跳槽。翻來覆去後的10年,現在還是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看著身邊人風生水起便愈發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運氣不好。
相信每個人的身邊總有那麼類似A和B之類的朋友,他們的區別無非就是一個可以長期專注,另一個不行。
3、缺少高峰體驗的機會
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高峰體驗”,它是說人在認知過程中如果“感受到一種發至心靈深處的顫慄、欣快、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猶如站在高山之巔,即使那種愉悅短暫,但仍可能特別深刻。
干擾會減少孩子高峰體驗的機會,在干擾消失的瞬間,人不可能立刻恢復到滿負荷運轉的認知狀態。比如同樣是學習一個小時,如果中間有一分鐘的干擾,可能就要多付出超過10分鐘的時間成本來恢復到干擾前的投入狀態。可見,就算干擾持續的時間再短,但人因為干擾而付出的認知成本會很高。
4、成癮與物質依賴風險增加
加拿大醫生Gabor Mate通過研究後提出,人之所以會對一種物品或者行為迷戀上癮,比如網癮、煙癮等,都不是因為這件事或者物真的有毒,而是上癮者依賴於這件事或者物所帶來的短暫釋放和愉悅,即使知道這種行為長期來看是引起負面的問題,卻難以戒掉。
而這種迷戀的背後,往往是由於個人無法和外部社會好好相處,他們必須通過這種成癮的行為或者事物,幫助他們短暫地逃離。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正是小時候大人的頻繁打擾,導致孩子經常中斷自己和外部的聯絡,最終無法學會安靜的跟外界相處。

如何抓住國小黃金時段,重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5個方法有效 第2張

三、孩子的專注力被破壞了,家長如何重新培養
進入國小後,孩子早期注意力被破壞的副作用開始明顯起來。比如上課坐不住愛走神,小動作多,成績差。讓家長頗為頭疼,這該怎麼解決呢?
家長就要抓住國小階段這一黃金時期, 6-12歲正是大腦網路的調整期,依然可以通過豐富的感覺刺激彌補之前的不足。這一階段也是兒童感統訓練的彌補期。通過密集的感統訓練,特別是專注力訓練,修復在嬰幼兒時期被破壞掉的專注力,幫助孩子提升內在,贏得更好的競爭力。錯過了這一時期,基本上很難再挽救孩子的專注力。
1、家長要管好自己的行為
一位美國媽媽,女兒在學校時常拿A,舉辦個人畫展,還經常登臺表演小提琴。這個優秀的媽媽說自己最大的心得就是讓孩子“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
孩子很小時,他們對某件事物感興趣就會一直玩個不停,這就是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在專注的進行一個認知活動時,不要輕易打擾他。尤其是不要突然讓孩子停止遊戲?教育家陳鶴琴指出,中止孩子的遊戲,不僅會讓孩子感到不快,破壞孩子的專注力,還容易讓孩子養成有始無終的壞習慣。小孩子喜歡遊戲,也喜歡看到遊戲的結果,從而享受成功的快樂。強行中止,是剝奪了他的成功和快樂。最好的辦法是體諒兒童心理,讓他們玩個盡興。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呢?你可以嘗試加入他,而不是打斷他。給孩子一個用於專注的無干擾空間。如果一定要打斷,給他一點時間。
2、通過運動來幫助孩子獲得專注力。從運動的角度來說,專注力就是知覺統合能力的一種。而學習的路徑是:感覺運動-知覺統合-語言文字元號運用-邏輯思維和推理。所以通過運動提高知覺統合能力,自然能夠提高專注力,進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專注力的好壞通過四點來判斷:注意的穩定、廣度、轉移和分配。
國小階段,很多孩子在學校的運動量難以保證,有的學校下課不讓出教學樓,不能跑動,對於精力充沛的男孩子來說多餘能量無處釋放。上課就不容易集中精力。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孩子們把多餘的精力釋放出去。
醫生會推薦孩子參與的運動有:拍球訓練和打羽毛球,兩者都是專注力能力的鋪墊。拍球可以很好的訓練孩子注意力的穩定和分配。
3、通過遊戲來訓練
·1)舒爾特方格是作為專注力訓練的常用工具
舒爾特表最初是作為一種心理診斷測試出現的,現已被認為是提高孩子專注力最簡單有效的訓練法。
舒爾特方格是在一張方形卡片上畫上 1CM × 1CM 方格,格子內任意填寫上阿拉伯數字 ,方格有2×,3×,4×,5×,6×,7×,8×,9×,訓練時,要求被測者用手指按 1 — 25/36/49等 的順序把這些數字找出來,同時誦讀出聲,用的時間越少越好。一般孩子從1開始指讀到25,用時是20多秒。但是傳說中國最快的人是航天英雄楊利偉,只有3.04秒。
舒爾特方格是美國神經心理醫生舒爾特發明的,開始的時候是用來訓練飛行員的注意力。隨後發現對成年人的效果比較差。原因在於舒爾特訓練錶針對提高的是“自然的專注力”,所謂的自然專注力指的是沒有外界干擾,個人的內在沒有負面情緒,沒有過多資訊打擾,整個人很放鬆的前提下,有很好的效果。
後來實踐中發現,舒爾特這類的訓練方式,適合心智損耗較少的人群,兒童的心智損耗較少。對他們的效果更為顯著,有時候能出奇效。
這類的訓練方法曾經在公立國小大規模的推廣過,資料的樣本達到萬人以上。在這些學校中,學生每天的練習時間是40分鐘,具體的效果在課堂紀律,課堂專注度和身體控制能力表現出來。一段時間以後,學生的專注水平有了極為明顯的提高,成績、閱讀能力也相對應非常優秀。
但是這類的訓練都是在國小階段取得了巨大的效果,到了國中會出現轉折點,訓練效果會出現大幅下滑,年齡越大效果越弱。
電腦端和手機端都有一些不錯的舒爾特表格軟體,家長可以挑選適合的給孩子使用。
2)可用數學遊戲修復和提升
據《參考訊息》報道,中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集訓隊隊員要進行“24運算”訓練,目的是要訓練隊員的專注力,訓練對數字的敏感度,在隊員的腦袋裡建立起數學思維。
具體規則如下:
(1)從1、2、3、4、5、6、7、8、9這九個數字中,任意選取四個不相同的數字。
(2)對這四個不相同的數進行四則運算。一個數只能用一次,加、減、乘、除、括號可以用多次,使其結果等於24。
(3)一開始可以用筆算,逐步過渡到心算、腦算。
(4)想到的計算方法越多越好,算得越快越好。
(5)隨時隨地(火車上,汽車上,排隊等候,等等)可以進行這個計算遊戲。
國小階段的孩子學會四則運算後,父母可以經常跟孩子玩這個遊戲。最後你會發現,一開始這個遊戲只是為了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到後來可以用來放鬆大腦。孩子學累了,可以用來置換腦子裡的其他資訊。
3)其他各種親子小遊戲
除此之外,迷宮遊戲能很好的訓練孩子注意力的廣度,打地鼠遊戲能很好的訓練孩子注意力的轉移。玩魔方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魔方的拼接過程是一環扣一環,每步之間都是緊密聯絡的,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這需要練習者高度集中才能完成,尤其在比賽過程中更是如此!所以魔方玩的好專注能力肯定差不了!
還有一種有用的增進親子關係的運動——疊杯。疊杯屬於手部極限運動,是國際認可的一個競技專案,除了可以訓練手眼腦協調能力和靈巧度,提升注意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之外,它還能使得身體兩邊均衡發展,刺激大腦尤其是右腦的發育。
市面上的各種訓練專注力的遊戲非常非常的多,家長只需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喜好,選擇適合孩子玩的,堅持下去絕對會有效果。
4、注重老師的作用
和老師搞好關係。作為育兒路上的有力搭檔,家長很多時候都可以請老師多多幫忙。孩子專注力不好的問題並非短時間內能夠解決好,有時家長的投入不見得孩子能夠進步快速,請老師多留意自家孩子,讓老師上課多點名孩子回答問題,給鼓勵多關注。為孩子的成長多多爭取進步的機會和時間。
5、間斷式學習,鬆弛有度,給孩子留休息時間
著名的經濟學家,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卡尼曼。他在《思考,快與慢》這本書中提出,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其實,注意力有指向性和集中性,調動注意力的過程會消耗我們生理和心理的能量。
人在注意力是有限的情況下,一直專注然後遇到困難時思維很容易卡殼,這時候放鬆會讓大腦走出新的路徑,重新回到學習中會變得更加的高效。這也是為什麼孩子一節課45分鐘必須休息10分鐘。
如果孩子的生活被各種培訓班安排的滿滿當當,缺少自己的時間,很難發展自己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他的閱讀能力,專注力這些素質。
小A的媽媽跟朋友抱怨,孩子每天寫作業都非常的磨蹭,從七點能寫到十點,媽媽在旁邊火冒三丈一點用都沒有。朋友詢問了一下,原來孩子週六到週日,一直補課當中度過。沒有任何自己的空餘時間去跟朋友玩。長期下來,大腦非常的疲憊,孩子身體和心理上都在抗拒學習這件事情。
美國奧克蘭大學工程所教授歐克莉認為,大腦的運作分為兩種模式: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看書解題的時候大腦是專注的,散步睡覺大腦是發散的。人在休息時,大腦持續活躍,不同區域會互動,為儲存資訊鋪設穩定基礎,有助於形成長期記憶。
有一句話叫做,"注意力等於記憶力,沒有注意力就是沒有記憶力",良好的專注力是學習成功的最佳保障。勞逸結合才能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從觀察來看,國小和中高年級成績好的學生常常有這些特點:第一、有很強的學習動機。第二,能夠持續專注的時間較長。認真、仔細、不毛躁內心安靜。這就有效的避免成績忽上忽下的情況。第三、閱讀量大。這也是非常考驗孩子專注力的活動。優秀學生利用“專注力”這一大門和過濾器,開啟大門迎接各種知識,同時過濾掉垃圾資訊,只留下最有用和最優秀的部分滋養自己。
而不專注的孩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關閉接收知識的大門,該放進來的不放進來。另一種是沒有過濾,什麼都接收,垃圾資訊太多。在美國有一本暢銷很多年的書,書名就叫做《注意力商人》,非常赤裸裸地告訴你,“對,我就是要把你的注意力以極低甚至免費的價格收割過來,然後高價賣出,賺取暴利!” 比如越低俗的內容,越反常的謠言,越可怕的訊息……越能吸引你的注意力!沒有提升專注力的孩子,長大後就會容易成為注意力商人收割的物件,將時間都浪費在這些垃圾資訊當中。
但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隨著孩子注意力能力的增強,可以逐步放手一些干擾,使得孩子慢慢適應,並不會因此分心。

如何抓住國小黃金時段,重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5個方法有效 第3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