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每天催孩子寫作業,都是一場家庭大戰?

來源:酷知科普網 1.88W

簡要回答

聽一位網友無奈地表示:每天催孩子寫作業,都是一場家庭大戰。孩子不是磨磨蹭蹭半天不做,就是坐在書桌前望著窗外發呆。有一次,她女兒在書桌前坐了一個小時,她以為女兒作業已經寫完了,進去一看,卻發現她一個字都沒寫,還對她說:“媽媽,外面的婆婆們跳廣場舞跳得好好看哦!”直接把她氣到鼻孔冒煙!她想去上班,她婆婆表示:你可不能上班啊,我又輔導不了孩子作業,而且我還想多活幾年呢!積極性是一種琢磨不透的東西。家長們都想讓孩子主動做作業,主動幫著父母做家務,主動練習樂器,但往往效果是差強人意。由此,家長們也想了很多主意,比如用貼紙表格,各種外在的物質獎勵,但其實這些對孩子的激勵措施反而破壞了孩子的積極性。

為什麼這麼說呢?
研究表明,對孩子的成績或其他成就的獎勵會降低孩子的表現水平,壓榨他們的創造力,導致更多不良行為,比如考試作弊。
種種外在激勵會進一步讓孩子認為:他不用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獎勵不僅可以侵蝕由內而外產生的興趣,而且還會誘發僅僅針對獎勵本身的強烈興趣。
與此同時,我們聰明的大腦也傾向於選擇外在動機,我們通過進化變得傾向於覺察外來的獎勵,同時規避外在的風險。我們還會想方設法地在沒能完成工作或任務的情況下去獲得獎勵。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哪怕現在考試能拿高分,但過了幾個月就會把知識點忘得一乾二淨。
我們父母要做的,是幫孩子自己激勵自己,並讓他們察覺,他們身上總有一些能影響世界的重要東西。我們要幫著他們學會運營自己的生活,並努力去賦予生活意義。
只有瞭解動機是如何產生的,才對你瞭解自己的孩子有幫助,促進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
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對如何“製造”動機已經達成了一致,甚至還提供了一個“配方”,主要成分是正確的心態、自主性、勝任力和歸屬感、處於最佳水平的多巴胺、心流。

為什麼你每天催孩子寫作業,都是一場家庭大戰?

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認為
德韋克的研究還發現,具有成長心態的學生更重視學習本身的意義,而非僅僅關注成績。換句話說,他們的動機是一種由內而生的動機,並不依賴別人對他們的稱讚。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是提高他們的控制感,促進其情感發展和助力其學業進步的最佳方法之一。
父母們只有找到孩子做與不做一件事情的根本原因,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才能提高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積極性,而學習成績只是其中的一項。當孩子形成了內驅力,父母自然就會少操很多的心。

為什麼你每天催孩子寫作業,都是一場家庭大戰? 第2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