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來源:酷知科普網 1.96W

人教版,以每五課為一劃分。

操作方法

(01)標準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第1課 隋的統一與大運河 ⒈隋朝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年號開皇。隋文帝的繼任者是隋煬帝(楊廣) ⒉589年,隋朝滅掉了南方的陳。這是繼秦朝之後,中國又一次完成了統一。 3.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為了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和聯絡,鞏固統治。 4.大運河:2+3+4+5=1。2:全長兩千多千米;3點:中心洛陽、北到涿郡、南到餘杭;4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5大水系:連線了海河、黃河、淮河和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1: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5.大運河的作用:大運河開通後成為貫通南北的大動脈,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和發展,鞏固了統治。 第2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⒈隋煬帝不惜民力,酷虐殘暴,導致農民起義。隋朝二世而亡。 2.李淵於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號是“貞觀”。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的大臣是魏徵。 4.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5.唐太宗的統治措施: (1)、選賢用能,知人善任,虛心納諫 (2)、改革賦役制度,輕徭薄賦。 (3)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三省”指的是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其中,尚書省下設六部。) (4)修改法令,編纂《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 (5)、民族關係上:密切與少數民族的關係。 第3課 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 ⒈武則天登上帝位後,改國號為“周”,她是我國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2.武則天的統治措施: (1)重用酷吏,嚴厲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勳貴舊族。 (2)武則天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 (3)武則天還大力發展科舉制度,並創立殿試製度,親自面試考生。 (4)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減輕百姓負擔。 武則天統治時期,史稱“貞觀遺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⒋唐玄宗統治的前期,年號“開元”,由於他重用賢能,任用名相,銳意改革等。使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5.唐朝出現的新型農業工具——曲轅犁,可用於控制入土深淺。與新的灌溉技術——筒車一起,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第4課  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 ⒈科舉制度:(1)隋朝時創立,唐朝加以完善和發展。 (2)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3)常設的主要科目:明經和進士。(明經考儒家經典,進士科包括策問、加試經史、雜文。人們普遍推重進士科)。 (4)科舉制度的作用(p130) 2.飲茶習俗在唐代風靡全國,騎馬出行普遍而富有情趣。 3.唐朝習俗風尚、思想文化的特點:胡漢交融、中西貫通。唐朝的時代精神:博大開放、匯納百川、充滿創新活力。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1.唐朝與少數民族交往的方式 (1).設都督府,由當地貴族管理:唐太宗打敗東突厥後在當地設立都督府,並任用突厥貴族進行管理。 (2).和親,會盟: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義: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3).冊封,會盟:唐玄宗封皮羅閣為雲南王。 2.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體現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 3.在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領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即擁戴他為他們共同的君主。 4.吐蕃就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02)第6課 開放與交流 唐朝時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極為繁盛, 原因:唐代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交通的發達,以及唐朝政府推行的對外開放政策。 ⒈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目的: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 2.唐玄宗時,鑑真六次東渡日本,弘揚佛法,傳播唐朝文化。 3.唐太宗時,為了求取佛經精義,玄奘毅然西行前往佛教聖地天竺。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人。(《大唐西域記》) 4.比較鑑真東渡和玄奘西行(如圖)(3)常設的主要科目:明經和進士。(明經考儒家經典,進士科包括策問、加試經史、雜文。人們普遍推重進士科)。 (4)科舉制度的作用(p130) 2.飲茶習俗在唐代風靡全國,騎馬出行普遍而富有情趣。 3.唐朝習俗風尚、思想文化的特點:胡漢交融、中西貫通。唐朝的時代精神:博大開放、匯納百川、充滿創新活力。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1.唐朝與少數民族交往的方式 (1).設都督府,由當地貴族管理:唐太宗打敗東突厥後在當地設立都督府,並任用突厥貴族進行管理。 (2).和親,會盟: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義: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3).冊封,會盟:唐玄宗封皮羅閣為雲南王。 2.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體現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 3.在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領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即擁戴他為他們共同的君主。 4.吐蕃就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第6課 開放與交流 唐朝時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極為繁盛, 原因:唐代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交通的發達,以及唐朝政府推行的對外開放政策。 ⒈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目的: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 2.唐玄宗時,鑑真六次東渡日本,弘揚佛法,傳播唐朝文化。 3.唐太宗時,為了求取佛經精義,玄奘毅然西行前往佛教聖地天竺。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人。(《大唐西域記》) 4.比較鑑真東渡和玄奘西行(如圖) 第7課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 總結出隋唐時期我國有哪些世界領先的科技成就?①我國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②《金剛經》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確日期的印刷品;③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火藥;④隋朝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儲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 第8課 璀璨的文學藝術 ⒈文學家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李”指的是李白,人們稱他為詩仙;“杜”指的是杜甫,後人稱他為詩聖,稱他的詩為詩史。 ⒉唐朝時期的樂舞十分發達,相傳唐太宗創作《秦王破陣樂》;唐玄宗創作《霓裳羽衣舞》。 ⒊唐朝時,敦煌莫高窟所藏藝術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寶。其中以泥塑和壁畫(如壁畫《飛天》)為代表。第10課 遼、西夏與北宋並立 (如圖)⒈1004年,遼軍的進攻威脅到北宋都城的安全。對此,宰相寇準堅持宋真宗親征。 ⒉1005年,宋遼訂立澶淵之盟,規定北宋每年送給遼銀、絹等錢物(歲幣),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但這是宋遼實力均衡的產物。此後,南北貫通,互市不絕,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雙方的經濟和文化都呈現出繁榮的景象。 ⒊1044年,北宋與西夏訂立和約:夏對宋稱臣,宋每年送給西夏“歲幣”,重新開放邊境貿易(促進了西北邊境地區的發展)。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第2張

(03)第11課 宋金南北對峙 ⒈1115年,女真族傑出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政權,他就是金太祖。 ⒉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俘虜宋徽宗和宋欽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擄走大批珍寶器物,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⒊金滅北宋的同一年(1127年),趙構建立南宋,他就是宋高宗。 ⒋“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這形容的是岳飛領導的岳家軍。岳飛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將。 5.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和議:南宋對金稱臣,割讓部分土地,向金送交歲幣。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對峙的局面。 第12課 經濟發展與重心南移 ⒈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⒉宋代,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重心南移主要原因:(見筆記) ⒊“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 ⒋北宋前期,從越南引進了優良的水稻品種——占城稻。 5.宋代煤的開採量居世界第一。 6.宋朝時,瓷器成為暢銷世界市場的產品,中國因此被譽為“瓷之國”。 7.北宋前期,由於商業的繁榮,四川地區出現了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南宋時,通行的紙幣有會子、關子。 ⒏宋朝政府積極鼓勵海外貿易,並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立了專門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市舶司。設蕃坊、蕃市、蕃學。外貿範圍廣。 第13課 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⒈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士人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 ⒉宋朝時,社會的主體是士農工商。 3.宋政府將居住在城鎮的非農業戶編定為坊郭戶進行管理。 4.宋代城市中出現固定的娛樂場所——瓦舍。瓦舍的出現,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欣賞趣味。 第14課 元帝國拓展統一多民族國家基業 ⒈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權。 ⒉完成蒙古統一大業的首領是鐵木真。 ⒊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最高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政權建立。 4.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他就是元世祖。元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5.元朝建立後,很快便出兵滅了南宋。南宋大臣文天祥堅持抗元,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6忽必烈即位後,大力推行以採用漢法為主要內容的改革:①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②推行重農政策。下令把許多牧場重新恢復為農田;設立專門管理農業的機構——司農司,詔令司農司編寫《農桑輯要》。 7.元朝實行人分四等的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8.元朝時,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第15課 推動社會進步的科技成就 ⒈北宋時期,平民畢昇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對傳播知識、促進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的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四百年。 ⒉戰國時期,人們製成了指南工具——司南; 宋代,人們進一步發明了——指南針。 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應用到航海上。南宋時,指南針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新航路開闢提供了重要條件。 ⒊元代的黃道婆向黎族族人學會了先進的棉紡織技術,並加以創新,使松江地區成為江南棉紡織中心。棉布逐漸取代絲麻成為廣大民眾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黃道婆成為“衣被蒼生”的棉神的化身。

(04)第16課 繁榮的宋元文化 ⒈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鉅著——《資治通鑑》。 ⒉《資治通鑑》記述了從戰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歷史。(被譽為“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3.宋代三大詞人:北宋蘇軾、兩宋之交的李清照、南宋辛棄疾。 4.元雜劇標誌著我國戲曲藝術的成熟。關漢卿是元雜劇最負盛名的作家,代表作是《竇娥冤》第17課 探究《清明上河圖》 ⒈《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與習俗風情,它是北宋張擇端所作。 第18課 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 明清時期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政治:廢宰相制度,設立廠衛制度、設立廷杖制度、設立軍機處。思想:實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獄。 1.明太祖朱元璋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由胡惟庸案開始,廢除了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揮;設立錦衣衛,專門偵緝官民言行;設立廷杖制度,它使君臣關係完全成為主僕關係。 明成祖時,設立特務機構——東廠,由宦官負責。 ⒊“廠衛”包括東廠和錦衣衛,它是專制皇權的可靠支柱。 ⒋雍正時期,中央設立軍機處。軍機處的設立是皇權高度膨脹的產物。 ⒌科舉制到明清時期逐漸演變成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   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的範圍內命題,應考者不能自由發揮,無法選撥到真正的人才。當時所作的文章稱為——八股文 第19課 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鬥爭 ⒈明清時期,我國邊疆相繼遭到日本、荷蘭、沙俄等國的侵略。 ⒉明代,戚繼光於1561年在臺州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然後又到福建和廣東抗倭。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 3.明末,在高山族人民的幫助下,鄭成功於1662年打敗了佔據臺灣地區的荷蘭殖民者,臺灣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意義: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給荷蘭殖民者以沉重打擊,對亞洲其他國家也間接起到保護作用。 4.17世紀40年代,沙俄大舉入侵我國東北地區。80年代,在雅克薩反擊戰中,康熙帝親征。清軍重創俄軍。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第20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一、清初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所採取的措施:(方式:武力平叛、加強管理、聯絡感情) 1、平定準噶爾部、回部貴族叛亂,設定伊犁將軍,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 2、建立對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和“金瓶掣籤”制度,設立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3、設定將軍和參贊大臣等官職,加強對東北和西北邊疆的管轄。 4、以會盟聯姻等方式,並修建避暑山莊和外八廟聯絡少數民族上層貴族的感情。 二、清朝民族政策的特點:恩威並重、剛柔並濟                    三、⒈準噶爾是蒙古族的一支,17世紀時得到了沙俄的支援,發動叛亂,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康熙帝曾親征大戰噶爾丹。 2.回部是維吾爾族人。 ⒊清朝,順治皇帝接見西藏喇嘛教首領達賴,正式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  康熙皇帝接見另一位喇嘛教首領班禪,正式賜予“班禪額爾德尼”封號,此後,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得經過中央冊封。 4.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籤”制度。

(05)第21課 大一統氣派與中華民族的象徵⒈明成祖遷都北京,經他營造的新北京城由外向裡,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宮城。宮城舊稱紫禁城,現在稱為故宮。 2.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千米。明長城的修建是為了防範蒙古騎兵南下侵擾。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世俗文學 ⒈李時珍是明代傑出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代表作《本草綱目》,它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 2.宋應星編寫的《天工開物》被譽為17世紀中國科技的百科全書。 3.明清四大名著分別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 第23課 從鄭和下西洋到閉關鎖國 ⒈鄭和下西洋。時間:明初,1405——1433年 次數:七次 到達的地方:鄭和的船隊航行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大海域之間,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一帶。 目的: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 意義:①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②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2.清朝在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基本採取了閉關政策。 閉關並非完全斷絕往來,而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進行嚴格的限制上。 原因:(1)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政策。 (2)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使人們無需同外界進行太多的交往。 (3)清統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固步自封影響了中國的進步。   (4)清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外國侵略,害怕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統治。  3.閉關政策的影響 閉關政策有防禦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交流,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 第24課 近代前夜的盛世與危機 ⒈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繁榮盛世指的是:康乾盛世。 ⒉“康乾盛世”時期包含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統治時期。 ⒊明中葉以來,中國開始向近代文明演進。 ⒋明清時期面臨的主要危機體現在哪些方面? (1)農民戰爭的打擊,如李自成起義、白蓮教起義; (2)實行閉關鎖國、重農抑商、文字獄等政策阻礙了歷史發展; (3)封建統治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瞭解外部世界,落伍於世界潮流; (4)英國19世紀推行罪惡的鴉片貿易,中國更加陷入了深重的危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