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危機”後遺症:我們可能迎來了“男人危機”?

來源:酷知科普網 1.26W
“男孩危機”後遺症:我們可能迎來了“男人危機”?

1
什麼是男孩危機
在上個世紀末,也就是我上國小的那個年紀,教育界流傳著一個詞叫做 男孩危機 ,它指的是在學習、性格發展、社會適應性以及其他方面,男孩普遍落後於女孩的一種現象。這個詞一直伴隨著我長大,不過看上去這個危機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如今20多年過去了,當初那些遭遇 男孩危機 的男孩子們長大了,似乎有變成 男人危機 的趨勢,高等學府裡面,男生越來越少了,高等院校被女生佔領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以清華大學為例,過去清華大學曾被戲稱為 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院 ,描述的就是清華大學女生太少的現象,但是2015年清華畢業生中,女生佔比34.4%,創下了歷史新高,要知道在二十多年前,清華女生比例卻只有17%,連五分之一都不到。
在出國留學的學生當中也是女生佔據了很大部分的比例,在美國,男留學生和女留學生在數量上勉強可以五五開(依然是女生稍多),但是在英國,女留學生數量居然比男留學生高了差不多兩倍。我們雅思哥和留茫星後臺的使用者資料其實就很能反應這個現象,男女比例為1:4。
男生危機不僅僅體現在學業上,在很多公司和企業,女性高管的比例也在逐步上升,有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內地女性高管的比例為30%,已經超過全球平均水平(26%)。

中國女性2013年的就業率達到了73% 領先於瑞典、丹麥、英國、澳大利亞等一眾發達國家。即便是如瑞典這樣女權主義盛行的國家也排在了中國之後。

這種種的跡象可以反映出,隨著社會進步,中國女性的地位正在變得越來越高 這當然是值得稱讚的好現象,但是似乎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我們的男人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事實上, 男孩危機 這個現象並非中國獨有,而是一個世界級的現象。最早提出 男孩危機 這個概念的是20世紀末的美國,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針對男孩問題的一系列研究開始擺上檯面來。全球多個國家都爆發了不同程度的男孩危機。以英國為例,2015年英國大學的女生人數比男生多了約36000人,很多大學多個專業的課堂裡都出現了 全女生班 的現象。由於高校性別失衡現象嚴重,部分英國大學甚至為了招攬男性學生而開展了各種活動和政策。

美國的情況也是一樣,資料表明在上世紀80年代,本科入學的女生數量開始超過男生,並且從此一路領先,專家預測到了2020年,本科生男女比例將呈現四六開的局面,女生佔六成。

而與此同時,美國男孩的自殺率、輟學率和犯罪率都遠高於女孩:

日本也在遭受嚴重的男孩危機,日本社會中的 宅居族 、 啃老族 等群體全部以男性為主。
有關於男孩危機現象的成因,輿論認為教育要負很大責任。在學校裡,不論男生女生,接受的都是同一種教育方式,面對同樣的老師,上一樣的課,很少針對特定性別的學生進行過專門的教育。這種沒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有很多弊端,不論我們再怎麼強調男女平等,男女之間的生理構造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無法被忽視。男生普遍好動,所以他們更加傾向於 動態 的學習方式 體育鍛煉、動手實驗以及探險實踐等等。而女孩子則更加擅長 靜態 的學習方式。但是主流教育方式是以 靜態 為主的,大家都坐在教室裡不動,聽老師講課,動手的機會不是很多,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在壓抑男孩子的天性。在應試教育為主的中國以及其他東亞國家,這種壓抑體現得尤為明顯,長期處在靜態環境下的男孩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這也是導致男孩在各個教育階段成績落後女孩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男孩危機形成的另一個原因要歸罪於家庭。父親角色的缺失給男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雖然現在倡導男女平等,女性參與社會工作越來越多,但是在家庭中,帶孩子的主要工作還是交給女人來承擔的。男性由於忙於事業,外出頻繁,回家陪孩子的時間很少,所以這就導致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絕大部分影響都來自媽媽。可是媽媽再全能也無法帶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成長環境,因為男性的很多性別特質,例如責任心、領袖氣質、勇氣、探險精神、逆境商等一系列東西都是需要靠爸爸的影響才能培養出來的,缺少了爸爸的榜樣力量,就意味著缺少了從男孩蛻變成男人的催化劑。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男孩子,你怎麼能指望著他有男子氣概?
也許有人會說,媽媽身上也有這些特質,媽媽也可以教給兒子這些東西。沒錯,但是要知道,媽媽和兒子之間存在著天然的性別鴻溝,這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這也就導致了男孩子無法將媽媽的形象投射到自己身上,兒子很難在潛意識裡將媽媽視為自己的 偶像 或者 榜樣 ,因此必須藉助爸爸的力量來對兒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媽媽負責告訴兒子該怎麼做,然後爸爸親自做給兒子看,通過這種言傳身教來影響兒子。另外,家庭對於男孩子的過度保護也使得兒子喪失了很多鍛鍊與成長的機會,不少家庭對於男孩子像小皇帝一般的待遇也著實起到了反面作用,被過度保護的男孩在長大之後大多成為了現在人們口中的 巨嬰 、 媽寶男 或者 軟飯男 。

然而,父親角色缺失的現象已經持續了幾十年,當初那些在父愛缺失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男孩子,現在也到了當父親的年齡,這些新一代的父親們,要把那些從他們父輩那裡沒有繼承到的特質傳給後代,難度可想而知,長此以往下去,男孩危機就真的升級為男人危機了。

除了教育和家庭因素之外,社會環境的變化也是造成男孩危機的原因之一。在工業文明之前,人類經歷的是農耕文明,而幹農活需要大量的體力,於是身體力量更佔優的男性自然成為了勞動市場的中堅力量,女性主要負責家務勞動和相夫教子。但是進入工業文明之後,大量的體力勞動被機器替代了,女性也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參與進社會分工了,男性的身體力量已經不再成為優勢,於是男人迎來了就業危機。而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大量服務類、溝通類的崗位開始出現,在情感方面更加細膩、更加細心和有耐心的女性最受這類崗位的青睞,如果你在大學期間有過打工的經歷,你一定在招聘廣告裡看到過 僅限女性 或 女性優先 的字樣。於是我們看到學校裡到處都是女老師、醫院裡到處都是女護士,像客服、公關、導購這些崗位也以女性居多。

我們來重點說說老師這個職業,老師是除了父母之外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但是我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國中畢業都是女老師在帶班,到了高中才經歷第一任男班主任。男老師的缺失也對男孩的教育產生了負面影響。尤其是初級教育階段,幼兒園裡的男性幼教幾乎見不到蹤影(當然,幼教收入水平太低也是男人不願意從事幼教行業的一個因素),男孩子被迫和女孩子一起,跟著女幼教一起做遊戲、唱歌、學習,對男孩子早期的這種性別認知意識形成了一定阻礙。縱觀我們的社會環境,似乎很少有專門針對男孩子的系統教育,可以說,我們的男孩子是在一個女性引導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初級教育階段是孩子性格養成、三觀建立的重要階段,但是現在的男孩子卻在如此重要的階段缺少了領導者。

現如今,隨著那一撥男孩子的長大, 男人危機 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 的輿論也是一浪高過一浪,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女性的崛起是建立在男人集體衰敗的背景之下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必須從根源出發,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方面給予男孩子更多的關照,需要數量更多的優質的男幼教、男老師來承擔男孩子成長環境中的領導角色,父親需要拿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影響孩子。但是要想全面實施這樣的解決方案需要全社會的配合,總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男孩危機與男人危機恐怕還將持續很長時間,但是對於在座的各位男性來講,我們需要改變,還有時間。既然我們都不想成為危機下的炮灰,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嘗試著自我進步和自我教育,這不光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將來我們的後代負責。

“男孩危機”後遺症:我們可能迎來了“男人危機”?

“男孩危機”後遺症:我們可能迎來了“男人危機”? 第2張
澳洲留學英國留學美國留學日本留學大學留學
熱門標籤